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其一生與孤獨作戰——讀羅傑斯《論人的成長》

終其一生與孤獨作戰——讀羅傑斯《論人的成長》

剛剛讀完卡爾·羅傑斯的著作,《論人的成長》。

本書作者卡爾·羅傑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曾提出「個人中心取向」、「無條件積極關注」等概念。他強調對人性的尊重,對人的潛能的追求。他的中心觀點是:在合適的心理氛圍下,人們值得信賴,富有積極性、創造力與影響力,能夠自我激勵並且釋放出無法想像的潛力。

我在大學期間學習過心理學,但是理解很淺薄。讀了這本書,我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有了一些認識,並且很喜歡其中的觀點。它帶給我的啟發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體方面還是集體生活,或是自我治療以及工作方式,這本書里都有許多有營養的、很正面的理論。

如果要寫感想,可以從中提取出很多話題。這裡我以書中提到的「孤獨感」作為切入點,主要談自己的感受和本書帶給我的成長。

孤獨的本質是疏離

先讓我從書中的一個案例說起。

案例的主人公名叫埃倫,是孤獨感發展到極致的典型。她從一個非常健康、鮮活的人,發展為不自信、自我否定、極度孤獨和抑鬱的患者,當醫生無能為力且放棄對她的治療後,服下大劑量毒藥自殺。在這之前,她經歷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並且因為自我內部的疏離,導致與他人疏遠,無法跟自己交流,也無法與他人交流。她害怕內心的惡魔,那些惡魔時常困擾著她,讓她陷入極大的自我否定和不被接納。她的墓志銘是:「我感到自己在兩種敵對勢力對抗的舞台上非常被動。」

作者分析了孤獨感的兩個要素:一是個體與自我出現疏離,個體無法與自我溝通;二是缺乏與之能對話的關係,感到無法與他人真正接觸的孤獨。

在閱讀這一章的時候,我跟主人公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或許產生孤獨感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孤獨的表現很相似。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我感受到自己緩慢的變化,在一點點地堆積不安,一點點地跟自己疏離,並且一點點地加重社交恐懼。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反思過自己,2015年先是面臨社會角色的缺失,那是工作帶給我的不安全感,不知何去何從。閑適的日子並沒有帶給我安逸的心情,反而是深重的焦慮,這種焦慮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重。

秋天的時候,我重新回歸正常的工作角色,但那段時間似乎給我留下了無窮盡的後遺症。抑鬱和焦慮的癥狀雖然有所改善,但沒有完全康復。恰巧在那年春天,我又遭遇一場車禍致重傷,生活不能自理讓我陷入絕望。那段時間身體的疼痛和精神焦慮帶給我可怕的心理壓迫,連續好幾個月,我寢食難安。

當再次回到正常生活中時,我發現自己發生了很多變化。我開始懼怕自己內心的很多想法,而事實上那些想法並不是我真正的感受;我不能理解自己,精神一度分裂讓我變得神經質。我經常性地沉浸在幻想中痛哭流涕,而在這之前的很多年裡,我不是一個愛哭的人,甚至很少掉眼淚。

我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公眾場合,我恐懼與別人交流,別人在說話的時候,我也跟著他們的思路想很多。可是當我準備好了要表達的時候,他們的話題就已經結束了。我顯得很不合群,雖然在很多場合我都是微笑的、開朗的,但心理上的變化讓我每天都很痛苦,偽裝自己是因為極度自卑。

我的自我分析

回到本書的觀點,羅傑斯在開篇的章節里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比如有關溝通;而在溝通中,重視、傾聽、喜愛別人是很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圈子裡,我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我總是能做到真誠地傾聽別人的想法,設身處地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提出中肯的意見。一直以來,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值得信賴的朋友。而在我的心理狀態不好的這兩年,也許是我的溝通方式不對,我總是不能很好地和周圍世界交流溝通。

大多時間,我在自己家裡,我的家庭成員都很內向,他們不能對我說的話做出太多回應,有時候甚至沒有任何回應;而我雖然知道他們習慣就是如此,並無惡意,我卻難以適應,這是造成我孤獨感的重要原因。

除了產後抑鬱的原因,長期的壓抑和隱瞞自己的感受同時壓迫著我,讓我變成一個孤獨患者,悲傷和自我疏離是我生活的常態。

當然,我也有很要好的朋友,她們也在某些時刻不同程度地安慰過我,但是由於自身原因,我長久地封閉自己。因為太自卑,經常覺得別人不喜歡我;也因為周圍的人們對此了解甚少,我很少表達自己,以致於好多朋友不知道我的孤獨,就連我自己的父母也並不了解。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被各種各樣的負能量包圍,經常被不屬於自己的想法控制。我會用各種方式傷害自己,但那並不是我的本意,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到現在,我也無法解釋那一年的經歷。

今年年初,老公慢慢開始試著了解我的狀態,希望帶我去大城市看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說實話,在他講到這些的時候我是很感動的,長期以來他沒有真正在意過我是否真的不正常。現在他願意在意了,這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很大的安慰。

雖說我被巨大的孤獨感吞噬著、傷害著,但後來在慢慢恢復的過程中,我自己起了很大的作用。羅傑斯說,指向內在的孤獨總要有指向外在的行為去平衡,而對我來說,那個外在的行為中就有寫作這件事。

持續的感情應該被表達出來

這裡要說到羅傑斯對寫作的態度,他有些話我十分認同:「寫作是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我覺得我不屬於這世界,我非常期望能被了解,但我沒有期望其發生」;「寫作,是我密封在瓶子里並扔向大海中想要傳遞的信息」;「我驚訝於那麼多海灘上的人們——心理上和地理上的——發現了這些瓶子,看見了我想跟他們說的話,因此我一直在寫作。」

這些話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羅傑斯認為,持續的感情應該被表達出來,一個人的生活大部分時間應該要朝向外部世界。而我在很長時間裡,生活是朝向內部世界的。思考過多,內心對話過多,探索自己過多,煩惱於自我疏離過多。

我的生活中,只有兩件事情是朝向外部世界的——我的工作和我的寫作愛好。我的心理狀態是從2015年秋天開始慢慢好轉的,因為我遇到了新一屆學生,我可以跟他們做很多的交流。學生們也非常喜歡我的耐心和熱情,我們的溝通是平衡的真誠的有意義的。

此外,這些年我一直保持著寫作的習慣,這使得我可以用創造文章的方式平衡自己的內心焦慮。

羅傑斯這樣解讀《老子》:「對生命中的事物施加干預意味著同時傷害它們和自己,突出自己的人擁有微小且顯著的力量,不突出自己的人擁有強大且神秘的力量。」這句話同樣鼓舞著我。

在我的成長中,寫作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方式。在緩慢的過程里,寫作能讓我感受到從原來的消沉的身體里長出了另外一個自己,慢慢地拉著我往前走。從泥潭裡,從沼澤里,讓我艱難地前進,並看到新的世界,遇到新的自己。

我很感謝愛讀書的自己,讀書在自我療愈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帶給我巨大的能量。當我從周遭世界裡感到太大的孤獨時,讀書讓我覺得有了精神的陪伴,我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慢慢好起來了。

並且,我也逐漸可以正視這兩年自己的狀態,包括一切可怕的思想和行為,消除恐懼,會給我更多力量。

在這裡,我必須感謝我的老公,雖然性格內向的他,在我病情非常嚴重的時期,在我溝通失敗的時候,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他耐心的陪伴和關愛,讓我度過了那個危險的階段。這個過程里,我們都在成長,都在進步,而他的進步是巨大的。去年,我還試著告訴我的父母我之前的心理狀態,他們都毫不猶豫的表示願意幫助我。他們的愛重新點燃了我心裡險些熄滅的火焰。

總之,閱讀這樣的專業書籍為我打開了新的世界。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尊重、理解、欣賞、傾聽以及接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渴望被理解和接納,也會努力地理解周圍的人。

我想,在一條艱難的路上,我終於走出了第一步。我已經準備好終其一生與孤獨作戰,而這個過程里,我會給自己很多力量,也會很感激陪伴我的人們。

今天我非常相信一句話,來自本書的作者卡爾·羅傑斯,他說:「高於一切的力量不是宇宙中最強的力量,而是愛。」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二維碼:

掃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渡過 的精彩文章:

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復甦

TAG: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