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茗書吧——與故宮一生結緣

香茗書吧——與故宮一生結緣

原標題:香茗書吧——與故宮一生結緣



父親單士元生於1907年,1925年初,18歲的他以北京大學一青年學子身份參加當年的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親歷清末帝溥儀被驅岀曾經居住的清宮苑之地。後籌辦故宮博物院,使這座曾經的明清封建皇帝一家宮苑成為民眾的博物館院。

之後,單士元賡續在院直到他1998年病逝長達73年。可以說他與故宮結緣一生。《從紫禁城到故宮》(北京出版社)是由先父對紫禁城營建史、宮廷史等研究成果編輯而成的。全書涵蓋了有關明清兩代封建王朝的皇城、皇宮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等的檔案和明清歷史文獻記載,又以單士元在故宮70年經歷傾注而成。


早在1962年以明史研究大家吳晗為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編委員會,邀請單士元寫僅有2萬字的《故宮史話》。當年父親因字數限制未能展開筆墨。為此他準備岀版一本以紫禁城建築史、宮廷史和故宮博物院院史為主的書刊。他當年身體力行地準備多年,文稿基本已好,後因身體原因又被迫放下。直到1998年因病逝去,父親這一心愿沒有實現。在近20年後的今天,由國家新聞岀版廣電總局向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從紫禁城到故宮》入選其中。我由衷地高興總局主持這個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工程與北京出版社具體的操作。


《從紫禁城到故宮》自鼎建紫禁城始,將紫禁城的營建制度、營建過程、宮殿的建築藝術與布局,以及紫禁城中發生的歷史事件貫穿一線,直到故宮博物院在民國十四年即1925年創建一氣呵成。


全書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營建,二是藝術,三是史事。營建部分主要是單士元在查證大量明代文獻史料後寫岀的。如《明史·食貨志》、明臣奏議、《兩宮鼎建記》、《明史·成祖本紀》以及有關營造工藝技術與匠師方面的史書等。而藝術部分是先父從紫禁城布局、建築規劃、始建時間與建築藝術等方面與世界上著名宮殿比較,用數字加以清晰表現岀來,讓讀者一目了然。

在營建與藝術這兩部分里也有單士元早年對宮殿樓軒閣堂等考證研究的成果,特別是對紫禁城中軸線以及明代皇城格局的考察論述。如對中軸線午門與太和門之北,即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以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紫禁城外的雁翅樓等的考述。對後來的研究都有開拓之功。


該書的第三部分內容是單士元對明清宮廷史的研究,如乾清宮中曾發生的歷史案件,以及在清代內閣大庫所存御屏京官職名冊,冊中開列在京各衙門文官職名及除授年月。在史事里記述當年故宮院成立數年之際,被聘請院中清末太監口述的清宮發生的事件。如珍妃入宮之情形與墜井之死等,更有對先父單士元親歷籌辦建立故宮博物院的院史事迹的憶寫。


先父單士元一生在故宮院中,簡言之是從事兩個學科的研究。他曾憶寫:「我從17歲在國立北京大學旁聽歷史課。當日逐清末帝溥儀岀宮。都是北京大學教授及學生。由這個因緣即在清室善後委員會參加工作。那時是1924年12月底。因為我在北大聽歷史課,在故宮接觸到明清建築、明清史料等,所以對明清史增強興趣。在點查文物中又廣泛地接觸各類文物。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學校課堂聽課讀書,而在故宮又像是走進了實驗室。當日我求知慾很強,於是乎就兼收並蓄。然而比較有興趣還是明清歷史檔案。形成我的第一專業,那就是明清歷史檔案的研究。我的第二專業是探究古代建築,1931年在故宮工作時,曾看到一本雜誌報道一段法國與日本兩國建築師爭論評價我國建築的消息。法、日兩國建築師似有共識:現在中國人尚未有建築學科資格的人,故此無法研究本國建築!因之驟起我的愛國自尊心,在研究史料的同時,兼注意有關我國建築和園林的資料,並寫有相關札記發表。那時北京成立中國營造學社的研究機構。其主事者有朱啟鈐、梁思成、劉敦禎等人。得知我有這方面的資料積累者,故聘我為編纂者,就這樣形成我的第二專業,即對我國古代建築的研究。」


先父單士元於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探究古代建築,當年他以第一人提出以匠為師,對建築傳承工藝技術進行研究。1959年,單士元在故宮主持為新中國成立第一個10周年獻禮的大型古建修繕工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之後,單士元被任命為故宮主管古建修繕業務的副院長。1985年,單士元被文化部任命院中最高職務,即負責院中諮詢指導全院工作的顧問之職,直到他於1998年病逝。





《廣電視界》系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針對廣播影視行業傾力打造的微信公眾號,主打廣播影視資訊、評論、深度調查與報道。


廣電視界公眾號

合作、投稿發郵件至:wangyu3402@126.comguangdianshijie16@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視界 的精彩文章:

《創新中國》:讓AI致敬中國電視人

TAG:廣電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