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應許之地:中國資源型城市現狀調查

應許之地:中國資源型城市現狀調查

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教育培訓部承辦的青年攝影師李雋輝作品展《應許之地:中國資源型城市現狀調查》,於2018年1月23日在中國攝影畫廊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月28日,歡迎觀展。

2016年9月至12月期間,經過對多座資源型城市進行前期調研和篩選,李雋輝最終基本選定了需要實地調查的城市。2017年2月至12月,他近百天在路上,行程上萬公里,採訪兩百餘人,先後完成對遼寧阜新、黑龍江伊春、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江西景德鎮、甘肅玉門、陝西潼關、河北張家口市下花園區等8座資源型城市或地區的拍攝、整理工作。其中,大同為資源成熟型,鄂爾多斯是資源發展型,其它6座為資源衰退型。

李雋輝的作品拋開傳統的新聞紀實拍攝手法,採用大畫幅膠片,捕捉更多深度的、平靜的、耐看的畫面。這是關於時間定格的敘事,也是關於時間流逝的敘事。在他的這些照片里,埋著每座城市生與死的秘密。

他所拍攝的8座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2013年,國務院正式發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劃定了262個資源型城市,這其中包括了67座資源衰退型城市。在規劃目標中,2020年要將資源枯竭城市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轉型任務基本完成。

本次展出的作品,從一個青年攝影師的角度,展現了時代留下的印記,也不失為一項社會調查。回望過去,立足當下,從中,期許能夠獲得對於未來的啟示。

玉 門

玉門是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作為鐵人王進喜的家鄉,有說法稱「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皆有玉門人 」,1939年,中國第一口油井—老君廟一號井正式在玉門出油。 1957年,玉門建成中國第一個現代石油業基地,先後向全國各大油田培養輸送管人員、 技術骨幹和職工12萬人,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2017年9月,老玉門市區外的戈壁灘上,祁連山脈的雪依稀可見。玉門南依祁連山脈,北臨馬鬃山,「兩山夾一谷」的地形成為東西風的天然通道。2009年末, 玉門市累計完成風電裝機108.6萬千瓦,併網發電51萬千瓦。

2017年9月,玉門城區一角。隨著石油資源枯竭,2.5萬名油田職工和近6萬名家屬不得不離開玉門市,搬遷至鎮上,老市區幾近變成空城。

2017年9月,玉門,廢棄的工人化宮二樓一角。

2017年9月,玉門附近的G312高速公路,一輛汽車突發事故並著火,車上五人受傷。這是連接玉門鎮與玉門市的唯一一條高速路。

鄂 爾 多 斯

鄂爾多斯(Ordos)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因蘊藏豐富的煤氣資源被稱為中國的「能源走廊」。自2001年以來的10年間,鄂爾多斯靠著「羊煤土氣」的資源條件迅速崛起,其經濟總量10年增長17倍,人均GDP躍居全國第一。2011年底,煤炭價格下跌近半,當地樓市隨之低迷,鄂爾多斯也陷入了債務危機。隨後的轉型期,鄂爾多斯引進了電子製造和多家汽車裝配企業,這個煤炭產業占工業比重曾經高達70%的資源型城市,2015年年末的非煤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比重已達46%。

2017年6月,鄂爾多斯,越山路西側一處荒廢的別墅區內景。2016年中期,東勝區建成、在建項目庫存未售面積已達1286萬平方米,其中僅住宅未售面積就達607萬平方米、3.39萬套。

2017年6月,鄂爾多斯東勝區,荒廢的「奧古斯都新城商務度假中心項目」。這片宮殿式的項目在2009年以「提升東勝城市品味,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由向市發改委提出申請,項目總投資246222萬元,就在接近完工的時候,2011年因資金鏈斷被迫停工,至今仍是荒廢之地。

2017年6月,鄂爾多斯銅川鎮109國道旁,2011年底停工的高架橋下,牛群在橋下吃草。

2017年6月,鄂爾多斯東勝區,一處廢棄的高嶺土露天礦。鄂爾多斯不僅有豐富的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天然鹼、食鹽、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嶺土、紫沙陶土、石英砂等礦產資源亦儲量可觀。

景 德 鎮

2009年,優質的高嶺土資源幾近枯竭,以「千年瓷都」聞名的景德鎮成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枯竭的瓷土並沒有影響瓷都的地位,從全國各地運來的瓷土仍能保證用量。如今,陶瓷藝術和文化每年吸引兩萬多年輕「景漂」來到這裡,其中外籍藝術家1200餘人,大學畢業生5500餘人。他們成為城市新的活力之源。

2017年7月,景德鎮雕塑陶瓷廠原址,陶瓷瓶鋪滿了廠房的一角。雕塑陶瓷廠見證了景德鎮「化整為零」的改制方案:劃小核算單位,自負盈虧。原有職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崗,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業維持工作。在1995年到2007年間,隨著光明、人民、建國、東風、長征、紅星、紅旗等「十大瓷廠」停產,陶瓷廠數量從316家減少到157家。

2017年7月, 16歲的白英傑坐在陶瓷燈桿前,他是江西上饒人,已經在景德鎮學習了一年的「立坯」。與眾多留在景德鎮的陶瓷專業大學生一樣,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陶瓷藝術家。

2017年7月,徐鎮西(右)和武靖在陶瓷廠舊址的工作室里,像這樣的工作室,景德鎮有6000餘家,手工瓷也慢慢成為景德鎮的一大亮點。

2017年7月,梁轉珊在景德鎮的工作室里。她曾經在北京服裝學院學習雕塑,兩年前到景德鎮學習陶瓷藝術,閑暇時會去周末的創意集市賣作品。創意集市從2008年第一屆只有17人參加到現在每年有五六百人報名,成為了年輕藝術家們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2017年7月,景德鎮三寶礦1號古礦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景德鎮範圍內探明的陶瓷(石)土資源儲量共2400萬噸,可采儲量為1320萬噸,50年來已經利用儲量約750萬噸,所剩餘的570萬噸處於深部,開採難度大。

2017年7月,景德鎮三寶礦1號古礦坑近景。三寶蓬瓷石礦業遺址是景德鎮目前發現的瓷石開採與加工歷史最長的礦業遺址,是湖田窯乃至景德鎮重要的瓷石、釉果原料供應地。它與景德鎮制瓷歷史同步,始於五代,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

潼 關

潼關位於陝西東大門,素有「華夏金城」之稱,是位列全國第三產金大縣,近年來由於黃金資源枯竭,黃金工業急劇萎縮,資源、環境、社會等各方面問題和矛盾突出,2011年入選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

2017年9月,潼關,東桐峪「五公里「礦洞,47歲的代官平帶著1歲的孩子在村口休息,隨著金礦資源的日漸枯竭,他下礦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2017年9月,潼關,「零公里」的工人宿舍區一角。

2017年9月,潼關,東桐峪q01號脈礦洞,四周的辦公區已經廢棄,晾曬在洞口的被子無人來收。

下 花 園

下花園區位於張家口市東南部,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曾有煤礦89家,最高年產煤達到了316萬噸,煤炭總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三成多。由於多年的採掘,造成廢棄井口200餘個,地表塌坑、斷裂帶星羅棋布,有毒有害氣體滲出。隨著張家口市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下花園區的命運也迎來轉折。

2017年10月,下花園區辛莊子鄉,成片的光伏發電太陽能板安裝在山坡上。奧運迎賓光伏廊道項目是2022年冬奧會重點工程之一,併網後,年均上網電量可達2.1億kWh,產生髮電效益約1.86億元。

2017年10月,下花園區,電器開關廠辦公樓前。

2017年10月,下花園礦區,82歲的馬玉蘭坐在樓道中。三十多年前,她跟隨兒子從山東老家來到張家口,隨著煤礦枯竭關閉,下崗的兒子做起了保潔工作,她也始終沒有再離開這裡。

2017年10月,下花園區發電廠,三個冷卻塔中只剩下一個還在工作。因為煤炭資源豐富,下花園於1937年建起了發電廠,又經過5次擴建,裝機總容量達到53萬千瓦,是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

伊 春

2009年宜春被國務院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伊春為國家提供優質木材2.7億立方米,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都用了伊春的紅松木。大小興安嶺禁伐後,伊春的各種「林下經濟」也開始起步,尋求轉型出路。

2017年2月,伊春五營區,雪中的林業局辦公樓,自2103年建成後就沒有使用過。

2017年2月,伊春,在水一方小區旁結冰的河上,燈光纏繞的假樹夜晚發出光彩。 (兩張底片疊加)

2017年2月,伊春五營區,電纜上的電力維修工。2016年,伊春全市戶籍人口117萬多人,但全市實際常住人口大約90萬人,少於戶籍人口,人口呈凈流出態勢。

2017年2月,伊春五營區國家森林公園,一株紅松樹被人圍上紅色的布,按當地風俗,樹齡較長的松樹會被人會綁上紅布祈福。五營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4141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82.2%,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森林帶。

2017年2月,伊春五營區,農戶散養的「森林黑豬」在雪中。

阜 新

阜新在2001年即被貼上「資源枯竭」的標籤。在為國家奉獻了近7億噸煤炭後,高失業率、人口流失、污染嚴重讓阜新承受了礦竭城枯的痛苦。亞洲最大機械化露天煤礦海州礦在2005年枯竭閉坑後,被建成礦山主題公園。

2017年2月,阜新海州區。冰封的河岸旁,幾棟於2013年底交房的高層樓盤至今入住率都很低,售價從開盤的3400元/㎡至今沒有變過。

2017年2月,阜新,43歲的蘭先權在一片爛尾的建築區放羊。2005年,他從海州露天煤礦下崗,靠放羊為生,一旁的工地曾經是毗鄰海州露天煤礦的孫家灣棚戶改造區的商業地產項目的一部分,於4年前停工。

2017年2月,阜新,粉塵爆炸倖存者蘇先生。三年前,恆大煤業公司的五龍礦發生粉塵爆炸事故,和他一起下井的28名礦工沒能活著升井。

大 同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中國煤都」之稱。截止2017年12月份,兩年間山西省共關閉煤礦52座、退出產能4590萬噸。於此同時,大同是我國24個文化古城之一,隨著煤炭資源的退場、旅遊資源的開發,大同在拆建的浪潮中轉型。

2017年5月,大同新區御東太和路,美術館還在建設中,該工程由世界著名的英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立項總投資93887.44萬元

2017年4月,大同南郊區塔兒村南的「大秦線」鐵路橋。大秦線是我國鐵路第一條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的煤炭運輸專線,西起山西省大同市、東至河北省秦皇島市,縱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長六百五十三公里,是山西、陝西和內蒙古西部等「三西」地區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

2017年5月,大同市區。大同古城改造項目於2008年啟動,將城牆、護城河、遼金建築群、明朝代王府以及里坊格局全面復原,原古城範圍內的所有現代建築都擬拆除或被削低,數十萬人口也因此搬遷。

2017年5月,大同晉華宮礦。四隊生產班31歲的副隊長於存江,夜班工作了14個小時後升井。

文 獻 部 分

攝影記者李雋輝在玉門老市區拍攝中,意外發現了一座廢棄的照相館,大量的資料照片、票據實物從其中獲得,這些資料跨越了上世紀80 代到20世紀初,呈現了玉門石油的輝煌階段,也呈現了資源枯竭之前人們的生活面貌。資料有工廠生活部分,展示了玉門煉化廠工人的風貌,國企改制的關鍵時刻,另外還有關於工人文化生活的記錄;有家庭生活部分,有極強的年代感和時代特徵;有石油工人的社保手冊,作為國企生活的一方面,成為玉門油資源枯竭之前時代的一個註腳。

青年攝影師、攝影記者李雋輝的「中國資源型城市現狀調查」項目,得到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入選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2016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並由中國攝影家協會的直屬單位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得以順利實施。

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旨在為文藝創作引來活水、注入新鮮力量。主要面向40周歲以下、活躍在創作一線的青年文藝工作者,以個人原創為主,精準扶持、精準立項,為其成長發展搭建平台,推出創作成果。

中國攝影家協會一貫重視青年攝影工作,致力於發現、培養、推介青年攝影人才,先後舉辦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兩屆全國中青年人才庫培訓班等,積極推進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

作者簡介

李雋輝,《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青島人,現工作在北京。

2016年- 獲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支持,

2016年- 「金鏡頭」年度潛力記者

2015年- 第二屆全國青年攝影大賽手機組提名

2015年- 新浪2014攝氏度年度報道攝影師提名

2014年- 第六屆OFPIX基金

2014年- 「騰訊影像力·青年攝影師大賽」優秀照片

2017年- 經緯·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覽

2017年-《曠野》北京映畫廊展覽

2016年-《海天盛筵》連州國際攝影展

2014年- "浮世相"北京第二屆元典當代攝影節

2013年- "守望者"天泰美術館「本土攝影家眼中的青島」攝影展

2012年-《夢無依處》、《Sad But True》青島138藝術倉庫個人攝影展

2011年-《現場》138藝術倉庫「青島80後當代藝術四人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的精彩文章:

紀實攝影師在孟加拉要求當地人擺拍引爭議

TAG: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