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再掏空自己,別被大靈魂吃掉了你的小靈魂

別再掏空自己,別被大靈魂吃掉了你的小靈魂

一個月前,西安交大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自殺,死於27歲。

曾被奉為創業偶像的「80後創業領軍人物」茅侃侃,昨天,留下一條「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朋友圈,以疑似自殺的方式終止了自己的生命。死於35歲。

斯人已逝。離開在不應該的年紀。

悲劇,有一部分的意義,

是令我們從麻木無知逃避中驚醒。

使還能有別的道路的人,不要在黑暗的深淵越陷越深。

這是我寫下以下這篇文章的心意。

- 01-?

你知道嗎?生命的運轉是需要能量的。

我們活著,不是吃飽穿暖就好,要感受到意義、積極和快樂,是需要能量的。

能量幫助我們面對逆境,不如意,孤獨、挫折,還有面對那些一直就徘徊在我們潛意識裡的各種轉化了形態的死亡焦慮和恐懼。

能量幫助我們防禦糟糕的感受,讓我們體驗到光明。

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陰影和黑暗的部分,如果你的能量值太低,你潛意識裡的黑暗就會伺機吞噬你,陰影會壓倒光明。

抑鬱而終的人,是最終被那些黑暗吞噬的人。

抑鬱而終的人,可以有心理學、醫學的各種解釋,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理解為,他們死於能量的耗盡

如果將我們的內心想像成,正能量負能量不斷交換消化的系統,

每個人的人格、潛意識、思維方式、自我認知決定了這個系統的功能有多強大。

有的人,可以比較好的將負能量消化,生出積極的正能量,

而有的人的這個系統,卻有欠缺。

就好像這個世界上有悲觀的人,也有樂觀的人,

有不斷對自己高要求、追求完美,因而總是自我否定、給自己壓力的人,

也有比較放鬆、比較無所謂,能夠不那麼鑽牛角尖,能夠給自己減壓的人。

每個人的系統不同,所以即使面對相同的事情,我們累積的正能量和負能量也不盡相同。

如果一個人,由於個體的原因,自我不夠強壯,對自己的懷疑多,接納少,轉化負能量累積正能量的能力本來就比較弱;

然後,還要去掏空自己,滿足他人的需求,為他人提供很多情緒價值(正能量),那麼進入抑鬱狀態的概率會自然變高。

而往往,一個轉化負能量的能力弱的人,又是一個自我不夠健壯有力,容易被別人侵佔邊界、綁架控制的人。

可謂危險因素疊加,雪上加霜。

因此有抑鬱傾向的人,身上會有很多共性,比如我們常說的,與世無爭的害怕出一點點差錯的不斷滿足別人的善良的好人。

- 02 -?

抑鬱,常常是一種絕望感,

抑鬱的人,感知這個世界,是完全悲觀的。

他們的內心充斥了太多的負面能量,無從轉化,最終黑暗將光明壓垮,如果不採取介入的各種措施,那麼這個人就會一直掉,掉進抑鬱的深淵。

自殺的年輕在讀博士楊寶德,本身就是一個內在轉化功能不那麼強大的人,

比如將一些事情看得過重,不允許自己出現差錯,逼自己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不能忍受自己引起他人的不滿,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負能量累積,難以對自我放鬆和肯定,難以積累正面積極的能量。

對楊寶德來說,他難以拒絕他人意味著他沒有將他人的負面評價放置在一邊不予理睬的能力,即轉化不了這種負面的能量,任何他人的失望和不滿都會成為積累在他心中的負面能量,變成對他有毒的東西,

而他將博士學位看得比天還大,不允許自己有差錯,不允許這個目標不達成,在這件事情上任何的不利因素或者不良局面都會給他帶來過於強烈的壓力,這也是一種巨大的負面能量,也是對他有毒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沒有看清和覺察自己本身的脆弱,沒有看清自己轉化負面能量的系統其實作用微弱,

還在關係中,不斷掏空自己,去為他人提供正面能量,而不進行自我滋養和補給,那麼結果是危險的。

你可能已經走在謀殺自己的路上,而不自知。

當我們看到了楊寶德和茅侃侃,還有那麼多將自我耐受力(神經系統)的橡皮筋拉到了無法復原的程度,在嚴重抑鬱的狀態下,再也不可逆的人,

我們需要覺察自己,離抑鬱有多遠的距離,離自己的能量透支有多遠的距離。

抑鬱是生理因素(神經系統、遺傳基因)、心理因素(人格、認知、潛意識創傷)、社會因素(事件、輿論),交互作用的結果。

積累積極的能量值,可以讓你離抑鬱遠一點,

我們內心累積負面的能量值過多,內心承受的壓力過多,

你的神經系統也會無法耐受,腦神經的化學物質分泌會出現異常,化學物質的長久不平衡會導致,一部分人進入明顯的抑鬱癥狀態。

累積好的感覺、好的體驗、正面能量,

我們才會因為滿足和平靜而得到放鬆,

我們才會不常常陷入焦慮、緊張、壓力、絕望,

這等於是在保護你的神經系統,並且從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角度,幫助自己抵禦負面能量的侵襲。

你一定要去感覺,你能承受的那個界限在哪裡。

橡皮筋的彈性也是有限的。拉到一個程度,就無法再復原。你的神經系統也是一樣。

所以,小心你的透支自我的程度。

- 03 -?

正能量,是我們活著的很寶貴的養料。

每個人都需要它。

因為我們每天醒來,是活在我們對這個世界、對我們的自我的感覺里的。

這是我們滋養自我的一個重要來源。

抑鬱的人,不再能夠感知到快樂,他們每天醒來感受的都是心底的絕望。

一個來訪者曾經對我說過,他抑鬱的那些日子,每天醒來躺在床上,好像身體內部湧出讓他無比難受的一種有毒的情緒,這種東西他的理智控制不了,他也停不下來,只能任由自己沉浸在這種極度糟糕的感覺里。

他說,在那一刻,他真的想到了死。

他理解了抑鬱症重度的患者為什麼要去死,因為那種每時每刻,湧出令自己痛苦絕望的情緒的這種過程,自己完全改變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所以對他而言,死真的是一種解脫。

在進入這麼嚴重的狀態之前,

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擺脫負能量,積累正能量,躲避黑暗,轉向光明,

累積讓自己感覺良好的體驗,

因此,我們可以遠離,被黑暗徹底的吞噬的危險。

正能量,越多,我們累積的良好感覺越多,我們就會越放鬆越舒服越樂觀越愛自己。

而一個抑鬱的人,是心智失去了產生積極能量的能力,因為前面說的轉化系統本身就比較弱,或者,為別人提供了太多的能量,被掏空了自我的力量。

什麼是為了別人提供能量,掏空自己?

就像楊寶德做的,他一直在勉力而為,做他的導師的自我良好感覺的提供者。

他被要求接送導師,給她買各種生活用品,給她的朋友圈點贊,聽她發這種牢騷,鼓勵她,感謝她,愛護她,根據她的要求搭配衣服,陪她24小時聊天,還要積極回應她的隨時隨地的感情需求。

導師所做的就是,以各種方式,比如道德綁架(「老師把心都掏出了給你們」),情感勒索(「為什麼不在粉絲群回復我嘛,老師沒人回復多沒面子」),跨越邊界控制他人的生活(「你的女朋友對你遠遠不如你對她好,老師希望你好好處理你和女朋友的關係」)等等,再加上她在關係中可以決定楊寶德前途的特殊身份,

導致楊寶德,一直在掏空自己的能量,去滿足對方的無窮無盡的情感索求。

我需要自我感覺良好,這是需要你的配合的。這種配合很多時候,是以他人不顧他人的自我感受為代價的。

在很多人的關係里,都會有這種情況。

有的人天生匱乏,有一些人格的問題,內心有個空洞,

需要不斷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愛才能活得下去。

就像楊寶德遇到的這個老師,就像一個不斷吸食母親乳汁的嬰兒,最後變成吸血的巨嬰。由於自身的匱乏和內心的空洞需要填補,不是向內求,而是利用一切機會索取,不斷從他人那裡獲取養分——被肯定、被照顧、被表揚、被呵護、被關注,

這樣的人不會滿足於你一次的讚美和表揚,

他們需要你無時無刻的關注、讚美和肯定,需要你在任何一件事上以他為重,以讓他不會體驗到一絲不好的感覺。

他們抓住一個人,就會拚命吸吮,吸吮他人身上的養分。

楊寶德,或許沒有能夠意識到,他進入了一段被綁架的關係。

他無法拒絕,又執著於博士的學位。給了自己太大的壓力,逼得自己只能硬著頭皮,將這條路走下去。

於是他被這個巨嬰死死咬住,不斷提供高濃度的情緒價值給對方,照顧對方,把自己的時間和自由甚至感情生活都獻祭給對方控制。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一點一點的耗盡自己的正能量,他成了一個巨嬰讓自己感覺良好的工具,不再是他自己。

無法回歸自我,無法照顧自己,無暇顧及自己。

掏空,耗盡。

- 04 -?

你如何定義自己,為他人服務,去做一個令人滿意的人,不拒絕他人的索取,甚至為他人犧牲的最大限度?

我想,至少要以保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下去,不被嚴重的抑鬱擊垮,為限度吧。

即使你真的犧牲自己,也拯救不了這樣的巨嬰。

因為不從內心去改變,這類吸食他人正能量和情緒價值以填補內心空洞的人,他們的洞就是個無底洞。

依賴他人提供的情緒價值,就是他們每天睡醒感覺良好的唯一方式。

這類人,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去掏空他人,控制他人,綁架他人,

以愛之名,以付出之名,以犧牲之名。

他們的本能深諳此道,根本不需要頭腦的刻意籌劃。

就像嬰兒吸吮母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一種停不下來的需求。

楊寶德這樣的人,遇到導師這樣的人,悲劇的結果可以說,幾乎是註定的。

我們要保護自己,保證正負能量的平衡,不要被他人索取太多你的情緒價值,陷入能量值太低的狀態,就需要覺察,警醒。

告訴自己,你的能量是有限的,滿足不了別人無限的需求。

在關係中,有一種大靈魂會吃掉小靈魂以滋養自己。

就是那些強勢的可怕的偏執的人,以各種方法,或道德綁架或情感要挾,吞噬掉連自我為何物都不知道的弱小的靈魂。

以養育自己的靈魂,滿足自己的匱乏。

如果你的靈魂的能量全部被別人的靈魂吸收,如果你活著就是做他人永不止息的欲求的補給。

等待你的,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抑鬱。被黑暗完全吞噬的絕望。

- 05 -?

博士或許是死於抑鬱,

但是長期透支自己,去完成不可能的完成的對他人慾望情緒無限的滿足;

或者像茅侃侃那樣,被某一個目標捆綁,過分執著於這個目標的實現,而遺忘了自己的心智以及神經系統能夠承受的其實是有其極限的,

這樣的活法,是極其危險的。

因為抑鬱真的會殺死我們。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質、人格、遺傳因素。

就像流感一樣,它可能擊中一些人,也有一些人和病毒接觸也不會被感染,而感染流感的人當中,有的人五到七天就因為體質比較好而痊癒,還有一些人卻會引發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甚至失去生命。

你了解你的極限嗎?

還是你常常以為,自己扛得住所有事,自己是沒有極限的?

實際上,你並不清楚,你的體質是否屬於,容易被抑鬱抓住的人。

你也不會肯定的知道,在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壓力下,在能量值一直耗盡而你還在不斷對自己提要求的狀態下,你的神經系統能不能扛得住?它的彈性會不會去到一個極限而不再能恢復到正常?

你會不會突然陷入,重度抑鬱的深淵?

我們所能做的是,保護自己,減少這種概率。

最後,我想分享科學家霍金的一段話,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的神經系統。

「科學讓我們得知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們人類的大腦遠比你意想中更為錯綜複雜,但若並非如此,你也不可能意想任何事。它包含了許多腦細胞,數目和銀河系的星星一樣多,約有一千億上下腦細胞連接在一起,彼此之間的連結比已知宇宙里的星系還要多。

大腦研究似乎應該歸類於神經科學,但因為大腦受控於基本作用力,例如電磁力。因此思考動作本身最終還是歸結到物理學,這是快速複雜的物理現象。

人類是高度複雜的生物機器,行為舉止全根據自然法則。大腦得以創造並延續人的意識,有賴於奇妙的神經元互動網路,而人的意識創造了外在世界的三維模型,這種最適模型就是我們所謂的現實。」

你的神經系統,

裡面有比宇宙的星星還有多的腦細胞,還有無數個神經元,

你感知世界,產生想法,是依靠它們能夠日復一日的正常工作,

抑鬱就是你大腦中的某個部分,出了問題,不再能正常工作。

你也許很難準確地預知,那個導致你出問題的極限值在哪裡,

哪些是你的神經系統能夠承受的壓力,哪些是不能的,

但是,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會讓我們深切思考,

對我們世界裡在意的一切,如何排序。

學會拒絕他人對你的吞噬和索取,

學會在追求目標和完美的執念中,停下來。

回到自我本身。

好好活下去,是一件需要自己去爭取的事情。

有一種看見叫做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小寬 的精彩文章:

既然你醒了,就不要再裝睡了

TAG:周小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