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伯衍:春聯里的故事,都是寫出來的

周伯衍:春聯里的故事,都是寫出來的

GIF

春聯之趣在於「寫」。割紙、疊格、選聯,為「寫」醞釀著情緒,當翰墨在紙上律動與摩擦的時候,你便把情感與祝福,通過墨之香潤表達了出來,這樣的祝福是鮮活而親切的。

寫出冬天裡的風景

一大早,鄉親們從四面八方把紅紙夾著來往桌上一丟就不再操心,只顧圍著炭火爐子喝茶、抽煙、吹牛,父親在一旁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哥倆就幫他拉紙;父親休息時,我們也會上手刷上幾筆。人潮擁擠的時候是什麼情形?院子里很快擺滿了對聯,新寫的無處擺放,不等前面的晾乾,後面就有人喊:「快收,快收。」前面的主家只好答應:「收咧,收咧。」就這樣,一片紅雲飄來又散去,接著又是一片,這在北方的冬天裡,變成了一道風景!

每年大年三十上午,這一幕必然在我家小院里上演。

1955年仲秋,父親(右)與好友任春來在鳳翔教師培訓班學習時於東湖留影。

紅色象徵著吉祥,人們永遠嚮往之。所以,春聯常寫常新。寫春聯,我周家祖孫三代已接續了幾十年。春聯之趣在於「寫」。割紙、疊格、選聯,為「寫」醞釀著情緒,當翰墨在紙上律動與摩擦的時候,你便把情感與祝福,通過墨之潤香表達出來了,這樣的祝福是鮮活而親切的。

城裡人不知鄉間的春

和城裡相比,農村的春聯要複雜得多。城裡人一家一幅,農村一家好幾幅,大門小門都有。城裡人遇喪可以不帖春聯,農村人照帖,頭年白聯,二年綠聯,三年黃聯。城裡人不用炕帖,農村人用,家裡有老人的寫「身體健康」「身卧福地」,家裡有學生的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新婚夫婦的寫「夫妻恩愛」「早生貴子」。院子的牆上或樹上還要帖「出門見喜」「滿院春光」。城裡人一般不在家裡祭祀先人,農村人是一定要祭的,容軸子和對聯掛在客廳的牆上,容下放一仙桌,桌上擺放獻果、香爐和蠟台之類。家裡有長輩故去,三年內還要立牌位,男老的寫「供奉 顯考諱某某之位」,女老的換為「顯妣」。此外,農村人還有敬土地爺、馬王爺、灶王爺、財神爺的習俗。並非家家都敬、全敬,而是根據各家實際選其一二。在我的印象中,敬爺的春聯都是老一套。比如,土地爺:土中生白玉,地內產黃金。馬王爺:牛如南山虎,馬似北海龍。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財神爺:財神隨歲至,豕崽拱門來。那時候農村識字人少,他們不清楚也不在乎紅紙上寫的是什麼,在乎寫的過程和營造的氛圍。

父親很辛苦也很享受

我寫春聯,啟蒙於父親,父親啟蒙於祖父,祖父啟蒙於何人,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讀過私塾,早年與蔣介石同期考入保定軍官學校。我們家寫春聯從不說「義」字,因為幾十年從來沒有「商」過,所以無需贅言其「義」。

父親非常重視這件事。每年一到臘月根上最後兩三天,他每天早早起來,將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炭火生得紅紅的,將書桌搬到客廳中央,備好筆墨、紙刀和平日里搜集的聯語,等著鄉親們的到來。父親常說,字是人的臉面,也是村子的臉面,一看春聯,就知道這個村子的人有沒有文化。

寫上一天,父親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母親不免有些牢騷:「年年貼賠筆墨,貼賠紙煙,貼賠功夫,還給遠路人管飯。」但父親不以為然,反而很享受這個過程。父親是讀書人,務農並不是他的強項,「文革」中又備受整治,可以說,他的精神長期是痛苦的。一年到頭,唯有替人寫春聯,才會找到短暫而有限的一點「尊嚴」,所以他倍加珍惜。許多年後我才想到了這一點。

祖父周尚志唯一存世的墨跡,寫於半個世紀前。

祖父的真跡就這樣得到了

那年春節,上庄雷家的兒子讓我為他家先人軸子寫一幅對聯,他說他家原來的對聯是我祖父寫的,用了幾十年了,都爛了,掛不成了。祖父已去逝了許多年,「文革」中,我家的「四舊」全被搬到麥場上付之一炬,煙火繚繞了一個下午,家裡幾次被紅衛兵挖地三尺。家裡僅有的一塊刻「福」殘磚,父親說是祖父書的丹。未曾想,還有祖父的真跡存世!我對來人說:「你把我爺寫的對子拿來讓我看看,我照著給你寫。」這副對聯就這樣換回來了。紅宣紙雖然破舊,但字跡亦然清晰,上聯:「春露秋霜君子履」,下聯:「慎終追遠聖人云」。

可見,春聯里的樂趣、收穫與故事,都是寫出來的,只要你堅持。

(發表於1990年元月20日《勞動周報》,有改動)

四如齋主伯衍公眾號每周三推出《如齋隨筆》

我個人公眾號《四如齋主伯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如齋主伯衍 的精彩文章:

周伯衍:且走且聽,還有專家有話要說

TAG:四如齋主伯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