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婦產科中級職稱考試之產科並發疾病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婦產科中級職稱考試之產科並發疾病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及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其中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本病多發生於妊娠20周以後,以高血壓、蛋白尿為主要特徵,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妊高征的表現


高危因素

初產婦、孕婦年齡過小或大於35歲、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遺傳性易栓症、糖尿病、肥胖、高BMI指數、營養不良及低社會經濟狀況等。

妊高症的高危因素

病因與發病機制

1、胎盤形成不良 主要為絨毛滋養細胞侵蝕不良。

2、氧化應激 胎盤缺血、缺氧後釋放的炎性因子等可導致氧化精益和血管內皮細胞受損。

3、其他影響因素 免疫適應不良、遺傳易感性及營養缺乏等。

※劃重點:對高危孕婦自孕20周起每日補鈣2000mg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若自孕16周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E400IU+維生素C100mg可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下降18%。


病理生理變化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和系統炎性反應可引起血管痙攣,全身小動脈痙攣是子癇前期-子癇的基本病變。

妊高症對各臟器的影響

1.腦 點狀出血、昏迷、腦疝、腦梗死

2.腎臟 腎小球內皮增生,腎小球增大、扭曲及阻塞,變伴有囊內細胞肥大-蛋白尿,甚至腎衰竭

3.肝臟 缺血、缺氧、水腫、黃疸、甚至肝破裂

4.心血管 心肌缺血、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

5.血液 血液濃縮、凝血障礙及溶血

6.內分泌及代謝

7.子宮胎盤血流灌注 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胎盤早剝


臨床表現

妊娠20周後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

診斷及分類

1.病史

2.高血壓 至少出現兩次以上血壓升高(≥140/90mmHg)、其間隔時間≥6小時才能確診。※注意:血壓較基礎血壓升高30/15mmHg,但低於140/90mmHg,不作為診斷依據,須密切觀察。

3.尿蛋白 24小時尿作定量檢查

4.水腫 一般為凹陷性水腫,自踝部開始,逐漸向上延伸的經休息後不緩解。膝以下(+),大腿以下(++),外陰及腹壁(+++),全身水腫或伴有腹水(++++)

5.輔助檢查 血液檢查、肝腎功能測定、尿液檢查、眼底檢查、損傷性血液動力學監測、其他(心電圖、超聲心動圖、MRI)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類


診斷思考

思考流程


處理

基本原則:鎮靜、解痙、降壓、利尿,適時終止妊娠。

降壓藥物

解痙是治療子癇前期和子癇的主要方法,可以解除全身小動脈痙攣,緩解臨床癥狀

終止妊娠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有效措施

做好預防工作,對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重要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具有雙向調節血壓的「植物黃金」—葯食同源之杜仲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