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班解禁手機 應有規矩在前

航班解禁手機 應有規矩在前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陸續「鬆綁」乘坐飛機時禁用手機的條款,此舉無疑為手機「重度使用者」及有辦公需求的乘客帶來了福音。但便利之餘,「令人最擔心的事兒」發生了,有人拿著手機自顧自地播放視頻、外放聽歌,旅途中的清靜時光眼看著遭遇淪陷。

雜訊紛擾,給航班解禁手機這件新鮮事平添幾分尷尬,而說起來,公共場所的擾人現象卻實在是個老問題。圖書館中、電影院里、地鐵公交、展覽場館……總有些嬉鬧聊天、煲電話粥、大聲喧嘩者引人側目,招致抗議。跟這些地面上的空間一樣,高空的機艙也屬公共場所。雖然航程可長可短,也許只是打個盹兒的工夫,但公共場所不妨礙和打擾他人的基本行為規則同樣適用。試想,倘若手機一解禁,人人便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把密閉的機艙當成喧嘩的菜市場,你播一個喜劇視頻,他放一個搖滾音樂,艙內環境豈不亂了套?更別說聲音外放還可能對飛機廣播通知造成干擾。說到底,無論是在地上還是天上,但凡擾人,都是規則意識淡薄、文明修養缺失的表現。

公共空間就得有公共空間的樣子,在哪都得講個規矩。特別是在機艙這樣的密閉公共空間,行為舉止更需要一定之規加以約束,不能隨心所欲、「開心就好」。所以說,航班解禁手機是好事,可不能匆匆忙忙「一解了之」,作為機艙這一公共空間的管理者,航空公司有必要明確立規矩於「解禁」之前,比如禁止聲音外放、要求必須使用耳機等等。多一點事前干預措施,而不是在有乘客抱怨後才做「和事佬」,方是盡職盡責的表現。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公共場所的文明規則,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還以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為例,過去技術條件不具備,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要求務必關上每人的手機,現在技術進步支持開機了,可為了保障大家的清靜,同樣要求務必戴上各自的耳機。公共生活中,暫時放下自己的「小習慣」,照顧公眾的「大感受」,不僅能讓處在多重社會關係中的我們實現「雙贏」甚至「多贏」,也更利於社會形成人人自覺守規則,公共利益共維護的和諧之風。

文明與物質,譬如社會發展的兩條腿。當技術革新打開一個又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讓個體的舒適度、便利度不斷提升,規則意識、道德修養等文明素質更不能「飛」了。因為,那樣一個跛足的社會,既走不穩、也走不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煤炭行業探索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步伐加快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