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腦室體積是aSAH後CSF分流術的指征

第三腦室體積是aSAH後CSF分流術的指征

【Ref: Pinggera D,et al.World Neurosurg.2017 Dec;108:107-111. doi: 10.1016/j.wneu.2017.08.129. Epub 2017 Sep 1.】

在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的病理生理學過程中,可發生腦脊液(CSF)循環通路阻塞或吸收障礙,導致腦積水;其發生率為6-67%。aSAH發病的急性期,通過腦室外引流(EVD)術能有效解決急性腦積水。但仍有6-40%的患者發展成為慢性腦積水,必須進行永久性腦室分流術(ventricular shunt,VS)。慢性腦積水又稱分流依賴性腦積水。已知分流依賴性腦積水發生的危險因素有,Fisher分級高、腦室內出血、過分依賴腦脊液外引流以及患者年齡等。目前對aSAH患者發展為慢性腦積水仍難以預測。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神經外科的Daniel Pinggera等開展相關研究,以明確aSAH後分流依賴性腦積水發生髮展的影像學預測因子。結果發表在2017年9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線。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具有術前CT資料的217例aSAH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治療方式、初次CT成像以及Hunt-Hess分級、Graeb分級、LeRoux分級以及改良Fisher分級的評分。同時,分析放射學參數,包括手動分割的直線測量和三維容積測量。最後,對數據資料做單因素和多因素統計學處理,確定預測因素。

結果顯示,217名患者年齡20-87歲,平均56.5歲;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2;152例(70%)患者的Hunt-Hess分級為1-3級;65例(30%)患者的Hunt-Hess分級為4-5級;動脈瘤分布情況、治療方式等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特徵及治療方法。

217例患者中,36例(17.5%)需行腦室分流術。分析第三腦室體積與分流依賴性腦積水之間的關係顯示,第三腦室體積與分流依賴風險顯著相關的界限是2.3cm3,其將分流依賴性提升4.3倍(P

表2. VS術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該研究結果表明,aSAH後初次CT顯示的第三腦室體積是實施腦室分流術的強有力預測因子。因此,在aSAH急性期測量的第三腦室體積,有助於作出腦積水治療的早期決策。該研究未發現顱內出血的絕對量對腦室分流術的需求有任何影響。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蔡瀚培編譯,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劉創宏審校,《神外資訊》主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銜城教授終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外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神外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