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補往昔,善待時光

修補往昔,善待時光

微信號:JinbuHUNG

『鴻鵠之志,不墜青雲』

睡蓮

 二胡

賈鵬芳 

00:00/05:24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說的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

鋦活是過去修補鍋碗盆缸等家用器皿的手藝,歸屬於古老的民間七十二行,這一行當產生的年代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考證,但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鋦藝匠人的形象,說明這項手藝至少在宋時就已存在。看到這些重新修補好的東西,小編被深深的震撼了,因為那不僅是器物,更是一種藝術。在此,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些鋦好的器物,感受一下古老的手工魅力。

真不敢相信,一堆打碎的茶杯破瓷片,經過精心修補,竟能恢復成一個完好的茶杯,而且滴水不漏,還多了幾份裝飾韻味。

手工捶打百餘次,茶杯則凹凸的肌理初現,這種觸感,往往最能詮釋手作精神的拙樸與可貴。

鋦補完成的小茶杯,將不同材質的細膩變化,一一傳達。

用修補完成的茶杯喝茶,是對這種手藝的最大尊重。

修復藝術,殘缺之美。各種殘破的陶碗、茶杯、茶壺,一雙妙手是可以來修補、重新賦予生命的。

幾百年的傳承,這「鋦活」兩字,承載著太多人的堅守。一些愛茶人,一把心愛的紫砂壺,不小心打破了,心痛不已,極力想修補復原。「他們其實是想修復一份破損的情感」,那些茶器不一定很名貴,但是一定寄託著主人深厚的情感,讓那些破碎的物件重新歸於完整是成人之美的事情」,玩家曹慶勵這麼說。

留住手藝,樂在其中。鋦瓷是一門細緻的手工活,紫砂壺的壺壁比較薄,有的僅1毫米。鋦釘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壺壁的一半,這種精確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個人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夠,鋦得不結實;用力稍大,壺壁鑽透,茶水會滲出。

除了基本的修補,如何給這些獲得新生的器物賦予新的意義,則是更深的學問。「若是簡單地修復,那是匠活,修復了還有新的觀賞把玩價值,這才是藝術。每一隻破損的物件到了手上,都要仔細琢磨一番,如何進行巧妙修補,再創作。一隻瓷杯的杯口外緣崩掉了,打了一張荷葉狀的銅片將之包裹住,然後在杯底的裂縫交叉處打上一枚魚形的銅釘,倒上茶水,「魚」彷彿在水中游弋,而杯口上的「荷葉」與之呼應,意趣盎然。

除了鋦藝,手工是對時間的尊重與敬畏,不像現代化流水線生產的器物,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內涵。在這個遠離塵囂的地方,他完全沉浸在手工製作和傳統技藝的快樂中,樂此不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HUNG 的精彩文章:

牆上的社火文化

TAG:鴻H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