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三國時期他為何能得如此評價?

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三國時期他為何能得如此評價?

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謝纘,曹魏時任過長安典農中郎將(據羅振玉《芒洛家墓遺文四編·補遺》所收「謝府君神道」);祖父謝衡,是西晉有名的儒學家,「博物多聞」,「以儒素顯」,任過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騎常侍一類的文官。父親謝裒(一作褒),永嘉之亂時攜家南渡,在東晉政府中擔任過侍中、吏部尚書等要職。謝安出身於這樣的名門世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在德行、學問、風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養。四歲時,譙郡的名士桓彝見到他大為讚賞,說:「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即王承,東晉初年名士)。」當時的宰相王導也很器重謝安,青少年時代的謝安就已在上層社會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當時社會名流如劉真長、王羲之、王蒙、支遁等都對謝安有很高的評價。因此,社會上把謝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但謝安早年無意仕宦,朝廷公府雖屢次召辟他出來做官,都被他以身體不好為借口辭退。他寓居在會稽的東山(今浙江上虞縣一帶),經常與王羲之、支遁、許詢等人一起遊山玩水,吟詩詠文,過著逸士一般的悠閑生活。咸康中,在揚州刺史庾冰的強迫下,不得已出任為庾冰的僚屬,但只一個月左右,便又辭職回家。後吏部尚書范汪提名謝安任吏部郎,謝安即寫信拒絕。御史中丞周閔奏謝安被召,歷年不到任,應禁錮終身。經皇帝下詔才赦免。

謝安堂兄謝尚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並四州軍事,握有相當的軍政大權。昇平元年(357)謝尚死,謝安的哥哥謝奕接任謝尚的官職。次年,謝奕也死去,其職由謝安的弟弟謝萬接任。謝氏一家,屢出大官,家門富貴,只有謝安一人隱退。謝安妻子是名士劉惔的妹妹,也是名門閨秀,問謝安為什麼不出來做官,謝安輕蔑地說:「恐怕免不了要出來的。」謝安隱居時,每外出遊玩,常帶妓女相隨,司馬昱(後即位為簡文帝)當時任宰相,聽後說,「謝安既然肯與人同樂,也不會不與人同憂,召他會出來的。」果不其然,謝安還是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對政局有明智的見解。隱居時,亦常常協助兄弟從政。謝萬任吳興郡太守時,謝安隨萬赴任。謝萬有時貪睡,謝安便往床前,手叩屏風呼他起來理事(《太平御覽》卷七一引《俗說》)。昇平三年,謝萬奉命討伐前燕,謝安也隨軍北上。謝萬為人傲慢,謝安便勸他說:「你身為元帥,應常常關心手下將領,使大家齊心協力,哪裡有像你這樣傲慢而能成事的呢?」謝萬不聽,反而每稱諸將為「勁卒」,手下的人都對他很不滿。謝安十分著急,親自登門拜訪謝萬的部將,對他們厚相遜謝親托,自隊帥以下無一例外,深得人心。後謝萬戰敗,手下本欲乘機起事,因念及謝安的緣故才作罷。

昇平三年,謝安的名聲愈來愈大,甚至有人說:「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萬兵敗被革職,謝氏兄弟再無人擔任高官,為避免門戶中衰,謝安便毅然決定出仕。昇平四年八月,謝安出任征西大將軍桓溫的司馬,當時年已四十了。桓溫得謝安為僚屬,十分高興。對左右的隨從說:「你們可曾在我的僚屬中見過這樣有才能的人?」謝安最初官職不高,但頗有威望。曾推薦門生幾十人給田曹中郎將趙悅子錄用,趙悅子上報桓溫,桓溫讓他錄用一半,但趙悅子認為:「當年謝安在東山時,官府名流屢次催逼,惟恐他不關心政局人事,今天他自己從鄉選舉士,哪裡有反而不用的道理。」於是,全部錄用。  昇平五年,謝萬病逝,謝安歸郡赴葬。不久,轉任吳興太守。在職期間,無重大建樹,但為政清平。後人思念他,立了「吳興太守謝安碑」(見陸心源《吳興金石記》)。咸安元年(371),升為侍中。這一年,桓溫廢海西公,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簡文帝風姿優美,喜儒學、玄學,頗勤於政務。但無濟世大略。謝安將他看作惠帝之流,只能清談而已。二年,轉任吏部尚書、中護軍。七月,簡文帝去世,太子司馬曜繼位,為孝武帝。桓溫原以為簡文帝臨終會禪位給自己,不然,也會讓他居攝政事,協助太子從政。簡文帝原也有這種打算,但由於王坦之、王彪之等人的反對才作罷。桓溫懷疑是謝安、王坦之從中作梗,對他倆懷恨於心。寧康元年(373)二月,桓溫從姑孰入朝,駐紮於新亭,大列兵衛,傳說要見王坦之和謝安。當時傳說桓溫要殺王、謝,取司馬氏而代之。王坦之十分害怕,問謝安怎麼辦。謝安神色不變說:「晉室存亡決定於我們這一次的行事。」便與王坦之去新亭見桓溫。朝廷百官都排列在道路兩旁拜見桓溫,王坦之嚇出一身冷汗,連朝見用的手版也顛倒了。謝安卻從容鎮定。王坦之原來名望與謝安不相上下,至此,人們莫不稱讚謝安勝於王坦之。

寧康初,桓溫大權在握,威行內外,孝武帝軟弱無能,政不己出,全賴謝安、王坦之等大臣盡忠臣輔,維持政局平衡,使桓溫始終不能取司馬氏而代之。桓溫一再催促朝廷授給他加九錫殊禮,記室袁宏起草了禮文,文采甚美,當時桓溫已重病在身,謝安故意緩行其事,每次袁宏呈草稿上來,都要他修改,一連修改了幾次仍不能定稿。袁宏不明其意,問僕射王彪之。彪之說:「桓溫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不會久於人世,文稿還可拖延些時日。」果然,這一年七月,桓溫便病故了,加九錫的事便不了了之。

桓溫死後,桓氏勢力仍十分強盛。其弟桓沖、桓豁,侄兒桓石秀操縱著揚、荊、江等軍事重鎮。謝安為了避免朝政大權落入桓氏手中,讓崇德褚太后出來臨朝聽政。褚太后是謝安堂姐的女兒,她的臨朝對謝安很有利。不久,謝安升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加後將軍。與尚書令王彪之共掌朝政。寧康二年,中書令王但之出任徐、兗二州刺史,謝安又兼統中書省,成為實際決策者。當時,北方的前秦、前燕等少數民族政權強盛,不斷侵擾東晉邊境,國內宗室司馬道子弄權,大族如王、桓諸族恃強抗衡。鑒於這種國情,謝安對外採取和靖政策,盡量減少武力衝突;對內施行德政,文武用命,富國強兵,同時維持各大族之間及大族與皇室之間的勢力平衡。如揚、荊、徐、兗四大重鎮,前二鎮握於桓氏手中,後二鎮則為太原王氏所操縱。寧康三年,王坦之卒,謝安即以徐州授桓沖,自領揚州刺史,首先奪得對京師威脅最大的軍鎮。當時,太原王蘊因為是皇后的父親而受皇帝的信寵,謝安不久又解桓沖的徐州授王蘊,既間疏王蘊和皇帝的關係,又削弱桓氏的兵權,也使太原王氏再握軍鎮,達到各大族勢力基本上平衡。與此同時,又注意不過分傷害大族的既得利益,乃奏請追封晉初開國功臣的後裔,興亡繼絕。永嘉時,大量北民南渡,大族兼并流民為部曲,不立戶籍。桓溫執政時,曾行土斷,三吳首當其衝,被括逃戶多流入京師。有人主張徹底搜索,謝安不許,認為應以德政撫民,不行煩細苛政,加上強寇壓境,不宜擾亂民心,故回答說:「京師若容不了這些人,何以稱為京師?」(古義京曰大,師曰眾)史稱謝安「弘以大綱」「不存小察」,基本上類同於王導的施政措施。王導晚年不復理事,行無為之政,死後庾冰繼任,則綱密刑峻,殷羨認為庾冰之政雖綱目不失,終是小道,不如王導之政。謝安十分欣賞和贊同這一評價。因為謝安為政寬恕,事從簡易。人們都稱讚他政如王導而文雅則勝過王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寧人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是如何成為「東床快婿」的?

TAG:福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