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人改變一種儀式,意味著改變一種信念,甚至是背叛一種信仰!

女人改變一種儀式,意味著改變一種信念,甚至是背叛一種信仰!

自由是選擇 愛是克制

這兩天又看到美國女性抗議特朗普,捍衛女性權利。在被片面引進的西方價值中,婚前性行為算一個,也是影響很深遠的一個,女權似乎首先就是要性開放。

同時,也得知一位大學女同學要結婚了,因為收到了這人的邀請,不過連想回信息的動力都沒有,因為我對這女同學不認可,大學時候她交往過的男友得有七八個,醫院沒少去。但是畢業後,她依然如此,一下子突然結婚,倒是替那接盤俠不平。

這兩件事,也想起了去年看過的電影《驢得水》,裡面的女性令人震撼。清晰記得,在回來路上在車上和老公的談話。我隨意地問他,喜不喜歡一曼這種女性,他表示否認。我說,我還挺喜歡的。他就問我:為什麼,你不是一直嫉惡如仇,搖旗吶喊,聲討各種「婊」嗎?我就說不一樣。他追問,有什麼不一樣?我想了下,說:「非功利性。」

中國影視作品裡女性對性的態度往往是模糊的、嬌羞的,即使面對心儀男性的「索求」,也總是欲拒還迎、半推半就。很少表現出女性享受性本身,因為那樣太「淫蕩」,不「矜持」。《致青春2》里的神仙姐姐劉亦菲,和吳亦凡「床戲」堪稱中國女青年之床上撩漢範本。吳亦凡費了半天勁摸到了神仙姐姐床上,用上了經典男人的謊言之「我在外面蹭蹭,不進去」,百撩不成正準備放棄,才被劉亦菲羞澀反撲。「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就是中國女性對性的態度。

但《驢得水》中的張一曼則一反常態,性慾旺盛、言行大膽,撩撥裴魁山、勾引銅匠都相當直白粗暴。電影中的許多笑點都來自張一曼毫不掩飾的黃暴台詞。以往這樣的女性角色,都被塑造成「淫婦」,比如偷漢子、殺親夫的潘金蓮,為什麼同樣是追求性自由,一個得到了觀眾的喜歡,另一個卻要被世人唾棄踐踏呢?八成是因為張一曼雖然風流,卻又單純沒心機,率真不做作,換句話說,「毫無婊氣」,毫無功利性。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為我梳妝。這夜的風兒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鄉,望著月亮……」《驢得水》插曲《我要你》直截了當的歌詞,就是張一曼的寫照。(看完之後一直在單曲循環這首歌,簡單上口,太好聽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女性原本就是保守被動的一方,並且沒有物質上或資源上的優勢,即使主動要求,也常常把性當作一種贈品,隨著愛和同情一起送出;又或者是一種交易的籌碼,用來換取男人的感情、信息、幫助等等「資源」。

比如《山楂樹之戀》里的靜秋用初夜回饋老三的感情;《孔雀》里的張靜初,為了拿回降落傘在混混面前脫下了褲子,又為了換工作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再是現實生活中許多被稱為「婊」的,也是利用性作為一種手段獲得金錢或地位權利。比如,現在萬人唾棄的馬蓉。馬蓉的出軌讓他聯想到她嫁給王寶強的初衷。

而這都是因為,她們除了性之外,沒有別的可以贈予男人或是用以交換的資源了。這樣的性是功利的,暗含著這樣的潛台詞:我和你睡覺,你就要給我什麼。

《驢得水》里的張一曼則不然,她享受的是純粹的性,是性本身。

她和裴魁山「有一腿」,卻並不要裴魁山的愛,也拒絕了可能的更好的工作,面對裴奎山的表白,她只說「我沒想到你會那麼想」;她「睡服」了銅匠,卻也不想破壞銅匠的家庭,催促他快回到自己老婆身邊去。她和男人發生關係,只是因為她想要,她喜歡,除了性,她並不想從男人那裡得到別的什麼。集博愛與薄情於一身,簡直就像一個——男人。難怪有人說,她是中國影視作品中女權形象的巔峰。

然而這就是問題——在一個由男權主導的社會,人們對於男女兩性的性開放程度,總是持著雙重標準,對於追求性自由的女性,民眾總是帶著惡意,而這惡意既來自男性,也來自其它女性。

李銀河曾在隨筆中說,「對男人的性活動,人們永遠給予正面的評價,如果一個男人有很多性經驗,那隻能說明他有錢、有權、有閑、有魅力甚至是身體好;對於女人的性活動,人們卻永遠給予負面的評價,如果一個女人有很多性經驗,則說明她輕賤、放蕩、不知廉恥,人們會無情地將她唾棄」。男性追求性的征服,被認為是一種榮耀,「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甚至是一種成功的象徵。而女性如果追求性的歡愉,卻會被認為是一種恥辱,只有識大體、自我犧牲的女性才會為人稱道。

《大紅燈籠高高掛》里老爺四房姨太服侍,卻私刑弔死了和人私通的三姨太。潘金蓮不受人待見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竟敢看不起自己的丈夫,這對男性來說是奇恥大辱。而現實世界裡,人們為大度表示「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馬伊琍叫好,為徐帆那句「反正我家這個是男的,我們不吃虧」喝彩。我們的文化默許了男人三妻四妾,卻要亂石投死朝三暮四的女人。無論這個女人是否婚姻不幸,是否犧牲太多。難道潘金蓮就沒有追求生活幸福的權利?難道回頭的浪子就應該被女性無條件包容、原諒?

所以最後一曼既是倒在自己的槍口下,更是死在思想的禁錮和男權的壓迫之下。曾經口口聲聲說要保護她、照顧她的裴奎山,惱羞成怒罵她是婊子;曾經心心念念為她唱情歌、存著她髮絲的銅匠,要求校長剪掉她鍾愛的長髮。風流自我如張一曼,終究仍然是個柔弱純真的女子,逃脫不了男權的桎梏,選擇自由,卻沒有足夠強大的心智面對世界和他人的險惡。

從張一曼不禁想到《紅樓夢》里的尤三姐,其實這樣的女性形象在曹公筆下早已躍然而出。只是張一曼對性開放的態度是更自由,奔放的,而尤三姐更多是剛烈。在《紅樓夢》里著名的「三姐鬧宴」的一場里,面對賈珍、賈蓉的嘴臉,她寬衣袒胸,「高談闊論,任意揮霍撒落一陣,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樂,竟真是她嫖了男人,並非男人淫了她。一時她的酒足興盡,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攆了出去,自己關門睡去了」。

也許,當女人心有所屬時,積極追求愛情的主動性,擇偶標準一點也不帶功利色彩,「若憑你們揀擇,雖是富比石崇,才過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裡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尤三姐講「感覺」,要「真愛」,非常的具有現代性。最後無奈,也是死在自己心愛的人的「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隻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凈」的誤解里,死在男權的桎梏下,換得個剛烈的名聲。

談到這裡我一時陷入自己的一個矛盾里。因為,自己還是比較持有傳統保守的觀念。如果我們倡導性開放,如何去證明自己愛情的專一性,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婚姻家庭?

史鐵生的散文中談到一位現代女性,她說只要她的丈夫是愛她的,她丈夫的性對象完全可以不限於她,她說她能理解,她說她自己並不喜歡這樣但是她能理解她的丈夫,她說:「只要他愛我,只要他仍然是愛我的,只要他對別人不是愛,他只愛我。」可是,當那男人真的有了另外的性對象而且這樣的事情慢慢多起來時,這位現代女性還是陷入了痛苦。不,她並不推翻原來的諾言,她的痛苦不是因為舊觀念的遺留,更不是性忌妒,而是一個始料未及的問題:「可我怎麼能知道,他還是愛我的?」

她說,雖然他對她一如既往,但是她忽然不知道為什麼他還是愛她的。她不知道在他眼裡和心中,她與另外那些女人有什麼不同。她不知道為什麼她不是與另外那些女人一樣,也僅僅是他的一個性對象?她問:「什麼能證明愛情?」一如既往的關心、體貼、愛護、幫助……這些就是愛情的證明么?可這是母愛、父愛、友愛、兄弟姐妹之愛也可以做到的呀?但是愛情,需要證明,需要在諸多種愛的情感中獨樹一幟,表明那不是別的那正是愛情!

什麼,能證明愛情?

史鐵生先生說:沒有什麼能夠證明愛情,愛情是孤獨的證明。

孤獨並不是寂寞。無所事事你會感到寂寞,那麼日理萬機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獨。孤獨也不是孤單。門可羅雀你會感到孤單,那麼門庭若市怎樣呢?你不再孤單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獨。孤獨更不是空虛和百無聊賴。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衝湧出去,便渴望有人呼應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獨不是經濟問題也不是生理問題,孤獨是心靈問題,是心靈間的隔膜與歧視甚或心靈間的戰爭與戕害所致。

那麼擺脫孤獨的途徑就顯然不能是日理萬機或門庭若市之類,必須是心靈間戕害的停止、戰爭的結束、屏障的拆除,是心靈間和平的到來。心靈間的呼喚與呼應、投奔與收留、坦露與理解,那便是心靈解放的號音,是和平的盛典是愛的狂歡。那才是孤獨的擺脫,是心靈享有自由的時刻。

但是這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讓我們記起人類社會是怎樣開始的吧。那是從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於是知道了善惡之日開始的,是從他們各自用樹葉遮擋起生殖器官以示他們懂得了羞恥之時開始的。善惡觀(對與錯、好與壞、偉大與平庸與渺小等等),意味著價值和價值差別的出現。羞恥感(榮與辱,揚與貶,歌頌與指責與唾罵等等),則宣告了心靈間戰爭的釀成,這便是人類社會的獨有標記,這便是原罪吧,從那時起,每個人的心靈都要走進千萬種價值的審視、評判、褒貶、乃至誤解中去(槍林彈雨一般),每個人便都不得不遮擋起肉體和靈魂的羞處,於是走進隔膜與防範,走進了孤獨。但從那時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個渴望:走出孤獨,回歸樂園。

那樂園就是,愛情。

所以尋找愛情,所以不僅僅是尋找性對象,而根本是尋找樂園,尋找心靈的自由之地。性行為是一種語言。在愛人們那兒,坦露肉體已不僅僅是生理行為的揭幕,更是心靈自由的象徵;熾烈地貼近已不單單是性慾的摧動,更是心靈的相互渴望;狂浪的交合已不只是繁殖的手段,而是愛的儀式。愛的儀式不能是自娛,而必得是心靈間的呼喚與應答。愛的儀式,並不發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愛的儀式是百年孤獨中的一炬自由之火。在充滿心靈戰爭的人間,唯這兒享有自由與和平。這兒施行與外界不同甚或相反的規則,這兒讚美赤身裸體,這兒尊敬神魂顛倒,這兒崇尚禮崩樂壞,這兒信奉敞開心扉。這就是愛的儀式。愛的表達。愛的宣告。愛的傾訴。愛之祈禱或愛之祭祀。

性是愛的儀式,愛情有多麼珍重,性行為就要多麼珍重。好比,兩個人結合要舉行婚禮。儀式,大約有著圖騰的意味,是要虔敬的。改變一種儀式,意味著改變一種信念,毀壞一種儀式就是放棄一種相應的信念。

性行為,可以是愛的儀式,當然也可以是不愛的告白。

這就是為什麼,對性的態度,是對愛情忠貞與否的一個重要證明。

這就是為什麼,性要受到限制,而且是以愛情的名義。

約束性自由的不應該是不平等的觀念,不應該是世俗的偏見,而是恰恰應該是愛。自由是選擇,愛是克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人于飛V 的精彩文章:

TAG:美人于飛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