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親不易,八一八唐代最倒霉的和親公主

和親不易,八一八唐代最倒霉的和親公主

出嫁辭鄉國——宜芳公主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

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

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這是宜芳公主遠嫁奚部的時候,途徑虛池驛突然有感而發作得一首詩,因為這首詩題於虛池驛屏風之上,所以詩名為《虛池驛題屏風》。自漢帶以來,和親番邦的公主就不少,她們往往名為公主,其實真實身份只是宗室女或者後宮中的良家子。宜芳公主自然也不是真正的公主,雖然她的父親楊說是李隆基的女兒建平公主的駙馬,但楊氏並不是建平公主的女兒。因為天寶三載(744年)是建平公主和楊說成婚的年份,而這倆人是半路夫妻,誰都不是初婚。天寶四載(745年)三月十四日,又恰恰是李隆基封楊氏為宜芳公主,令其遠嫁奚部首領李延寵的日子。這建平公主和楊說不過結婚一年的時間,怎麼可能會有一個正當婚齡的女兒。

為了把宜芳公主身份偽托成建平公主的親女兒,所以這首《虛池驛題屏風》下附上的詩人小傳中說宜芳公主是豆盧家的女兒。因為建平公主第一任丈夫是豆盧建,只是建平公主和豆盧建結婚是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的事情。換句話說,建平公主就算和豆盧建生有一女,那麼這女兒的年紀在天寶四載的時候,最多只有八歲,依舊不到婚齡。所以,宜芳公主無論是楊氏女,還是豆盧氏女,她都不是李隆基親外孫女。實際上,豆盧氏女很可能只是楊氏女的誤傳,因為史書記載這遠嫁奚部的和親公主是楊氏女。至於為什麼會發現這樣的誤傳,一來是因為當年從長安從消息到邊塞也不是特別靈通,難免會有些訛誤;二來主要是建平公主和楊氏才結婚一年哪能有一個到婚齡的女兒啊,相比之下建平公主和豆盧建似乎更符合一些大家猜想。猜想只是猜想,終究遠嫁奚部的是楊氏女。

說來宜芳公主真是一個悲劇,因為她親爹和後媽結婚才一年的功夫,她就被後媽的親爹大唐皇帝李隆基安排遠嫁奚部和親去了。李隆基這樣做法也算是兩全其美,一是用「外孫女」作為公主和親,顯示得更為親好嘛;二是把「外孫女」遠嫁了,也好讓自家閨女順順心嘛。從建平公主的角度,怕是她沒有多麼樂意看著自己丈夫和前妻的女兒成天晃在她的眼面前吧。李隆基這兩全其美的法子,只苦了宜芳公主一人。雖說和親是一樁光榮而重要的使命,但到底是遠嫁他鄉,骨肉分離的事情。也難怪宜芳公主會在行至虛池驛時候,大發感慨寫了這首悲感的《虛池驛題屏風》。

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只是長安又豈能是可以望見的?《世說新語》有一個故事說:偏安東南的晉元帝問他的太子司馬紹說,「日遠還是長安遠?」當即,太子司馬紹的回答說,「日遠,常聽人他從長安來,從未聽過有誰從日邊來。」次日,晉元帝在宴會上,當著群臣的面又把同樣的問題問了一遍。結果,太子司馬紹反口說:「日近,因為舉目見日而不見長安。」

宜芳公主傷感斷腸處又何嘗不是遠嫁奚部後,繁華的長安怕是只能在夢中,抬頭舉目能夠望見的除了太陽,也就只有那一輪明月。只是可憐的宜芳公主嫁到奚部不足半年的光景,她連故鄉的日月也見不到了。因為當時邊將安祿山打算用以邊功邀寵,所以他多次故意侵掠奚部。於是,奚部首領李延寵為了以示叛唐的決心,他殺了宜芳公主。宜芳公主也成為大唐最可憐的和親公主。說一個題外話吧,和親公主雖名為公主,但其身份不如真公主。遠嫁突騎施的交河公主,是阿史那懷道的女兒。杜暹任安西都護的時候,交河公主派牙官趕著一千多匹馬到安西去賣,又派使者向杜暹宣讀交河公主的命令,結果杜暹大怒:「阿史那懷道的女兒,有什麼資格向我宣讀命令!」之後,他還命人杖打交河公主派來的使者,並將使者和馬匹扣留。最終和親的公主不是天子的親女兒,很多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反過來說,天子的親女兒有幾個真的去和親了呢?在安史之亂這種無可奈何的背景之下,唐肅宗確實將自己親女兒寧國公主遠嫁了回紇,但這真是無奈可的選擇。不過,真公主嫁出去後,終究是有回長安的日子。寧國公主在回紇待了也就一年的時間,因為次年她嫁得對象英武可汗就死了,她也就回國。但是很多和親的公主一輩子都沒有回到長安。比如唐肅宗的六弟榮王李琬之女兒,她開始和寧國公主一起嫁給了英武可汗,和正牌的公主比,她只是陪嫁的媵。第二年,英武可汗死了,寧國公主回國,她繼續留在回紇並嫁給了英武可汗的兒子牟羽可汗,後來被封為可敦,所以回紇人也稱她為小寧國公主。而小寧國公主呢,一輩子再也沒有回過長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氏異聞錄 的精彩文章:

真真假假的西施之謎

TAG:柳氏異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