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個愚蠢的決策都離不開這一點

每一個愚蠢的決策都離不開這一點

來都說:如果我們把生活中同時發生的兩件事,直接聯繫在一起,會發現一些十分詭異,甚至是驚悚的事情,比如說:

「越多消防車出動的火災現場,傷亡越慘重。」

你也許會想,這怎麼可能?事實上,這兩件事確實是會同時發生的——因為越大的火災,出動的消防車就會越多;越大的火災,傷亡就會越多。

「大量消防車和大量傷亡,這兩件事常常同時發生」和「出動的消防車越多,就會讓火災的傷亡越慘重」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今天的文章里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我說,購買烤麵包機的數量決定你是否會使用某些方式避孕,你會怎麼想?

你肯定覺得我瘋了。

在幾年前,台灣一些社會學家和醫學工作者曾做過一個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哪些因素與人們是否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關。他們廣泛收集了諸多行為和環境變數的數據,最後發現人們是否使用任何避孕方法與一個變數的相關最高,那個變數就是「家中擁有家電器(如烤麵包機、風扇等)的數量」。

這個研究結果恐怕不會讓你想要用在各高中免費發放烤麵包機來解決青少年的懷孕問題吧!但是為什麼不這樣認為呢?如果數據明明這樣顯示?

現在我們不難猜到,數據這樣顯示,可能是因為這兩個變數同時與一個第三變數都有關聯所產生的結果。例如「教育水平」可能就是一個中介變數,一個人的教育水平與其是否使用任何避孕方法,以及與其「社會經濟地位」都有關聯,而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又傾向於擁有比較多的家用電器。當然,這兩者之間可能還有其他更多的變數在起作用,但我們都知道,無論烤麵包機的數量與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多大的相關,它們之間也不會意味著有因果關係。

而在另一些不那麼明顯的例子中,「相關」作為研究證據的局限性有時是很難察覺的。

常見的情況有:當我們以為他們一定存在因果關係時,或當我們心存偏見時,或者當我們一心只想要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理論時等等。

比如,古德伯格和糙皮病的故事。

20 世紀初,數以千計的美國南部人遭受了一種皮膚病(糙皮病,pellagra)的侵襲,其癥狀有:頭昏眼花、昏睡無力、傷口不愈、嘔吐、嚴重腹瀉。當時有研究資料顯示這一病症與衛生條件有聯繫,因為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斯巴達堡市內沒有受糙皮病干擾的人住的房子似乎都有屋內自來水及污水管道系統。這種相關恰好驗證了當時對傳染病病理的一個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衛生條件較差,污水處理不當,糙皮病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不斷傳播開來的。這個理論被大部分人理所應當的接受了。

一位叫約瑟夫.古德伯格(Joseph.Goldberger)的醫生對這種解釋不以為然,古德伯格認為糙皮病是由於飲食營養不良所引起的,因為美國南方地區普遍比較貧窮,人們主要依靠穀物、燕麥和玉米粥這樣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生,而少吃肉、蛋、奶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古德伯格認為污濁的環境和糙皮病之間之所以會出現相關是因為備有下水設施的家庭通常經濟條件也比較好,而這種經濟差別也反映在他們日常的飲食中,例如是不是食用較多的動物蛋白。後來古德伯格用一系列實驗證明了他的結論。

像「糙皮病—污水」一案例在心理學領域中也經常發生,這也就是第三變數的問題。「糙皮病—污水」案例中的兩個變數的相關並不能說明它們之間有某種直接的因果關係,這一事實說明的很可能是與這兩變數都相關的第三個變數造成了兩者的相關。

再來看一個發生在現實生活的例子。

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教學質量的比較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倡導私立學校比較好的人常常用這樣的一個實證研究的結果:私立學校學生的成績比公立學校的要高。這一事實並無可爭辯,但是問題在於,僅用這些學生的成績是否真的就可以下結論說:是私立學校的教育本身導致他們學生成績比較好呢?

教育效果測驗的結果是與許多因素相關聯的,而這些因素彼此之間又都相互有關聯。例如學生成績與家庭環境因素,如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所從事的職業、該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 家中藏書數量多少等都有關係。這些因素與孩子能否進入私立學校的可能性又存在相關。因 此,家庭環境作為一個潛在的第三變數可能是導致學生成績與學校類型相關的原因。總之, 學生成績可能與學校質量無關,家庭經濟條件好、有良好教養的孩子,本來就更有可能被送到私立學校去讀書。這一類學生即使在公立學校上學,其學業成績也會很好。

為什麼不要把相關性當做因果性?

舉了這麼多例子,並不是說我們最好永遠都不要使用相關數據為研究證據。恰恰相反,在許多情況下(例如:當我們只想作預測,不探究其原因時),它正是我們所需要依靠的證據,我們也經常必須在沒有充分的信息及知識的情況下,去解決難題。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在運用相關數據時要小心謹慎。

前段時間,有則微博流傳很廣。有位用戶發帖:某航母級互聯網影業的發言人說:「通過大數據挖掘,我們發現不同觀眾的相關賣品偏好。比如《芳華》的觀眾比《戰狼2》消費了更多的熱飲。這些都是以前我們不知道的,也無法預測的。」

這則微博讓人啞然失笑,因為大家都知道原因——《芳華》上映的時間是冬天。

錯誤的預測很可能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行動。另一方面,把相關性當成因果性,還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心理焦慮感。

比如,

如果孩子沒能上重點,就會輸在起跑線上,然後輸在全程上?

如果沒能就讀一所好的學校,畢業後就找不到好工作?

如果第一份工作沒能進入大平台,以後就不會有好前途?

如果沒能掌握某項技能,以後就會被職場淘汰?

絕大多數這些領域的結論都只有相關性,但人們往往高估某個事件的影響,且忽略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於是非常焦慮、非常害怕少做了該做的事,或者多做了不該做的事。

儘力而為沒有錯,但也不用太焦慮於某個節點的成敗,你要知道,這個節點的成敗未必對後續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們僅僅只是相關而已。

——本文編輯自Keith E·Stanovich《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插圖:Zhivko Terziivanov

◆◆◆

GIF

最近一件讓你覺得特別焦慮的事件是什麼?你覺得它為什麼重要?

◆◆◆

不盡人意的事雖讓人失望,但不會讓未來從此無望。

最近什麼事情讓你覺得有點失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相 的精彩文章:

TAG:鏡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