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出身書香門第,52歲守寡,養育了13個博士,成為傳奇母親!

她出身書香門第,52歲守寡,養育了13個博士,成為傳奇母親!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近代也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王淑貞(1897—2003.03.06),生於光緒,長於民國,成於共和,一生共有13個孩子,52歲的時候丈夫去世,卻將十三個孩子全部養育成才,全部都考上了博士,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實在不容易,而且她還活了103歲,逝於21世紀。這位跨越三個世紀的中國老人究竟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王淑貞老人家並不是一開始就隨子女去美國生活的,她是在1959年也就是62歲時才決定去美國長住的。最令人無不稱奇的是,在這之前從未學過英語的她,居然靠短時間內自學的英語就通過了美國移民局的英語考試,順利地拿到了美國永久居留證。就這事兒,已足見王淑貞老人家是何等聰穎與勤奮。

在王淑貞老人家的一次慶祝生日會上,子女們問她想要什麼禮物,她竟然只回答了這麼一句話:「我要回去給中國小孩造學校。」 這一句簡單的話,透露她對祖國的深愛和割捨不下的濃濃故鄉情。而且,平常在家中她與子女們言談交流時,也堅持用江淮官話如皋方言,一方面是身在異國他鄉聽到鄉音能解鄉愁,另外一方面是提醒子女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1897年,在江蘇省南通縣如皋鎮,一位名叫王淑貞的女子降臨世間。她上過女中,寫得一手文章,喜歡詩詞音樂,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女性了!

19歲那年,她嫁給當地富二代李浩民,從此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那個年代,人們都相信兒孫滿堂,李家也不例外,王淑貞替李家生了8個女兒5個兒子 。

在1949年的時候,丈夫李浩民在運輸魚苗的時候,太平輪突發故障,不幸遇難。

起初,年紀尚小的好幾孩子都不覺著父親不再有多大的影響,後來發現日子越過越窘迫。上學踩著泥濘的小路還總是光著腳丫子去,弟弟妹妹們要跟家裡的哥哥姐姐共用一張書桌擠一張床穿同一件衣褲,平時節假日還要去當賣報紙以補貼家用維持生活。為了供養這13個

孩子的吃吃喝喝和上學,王淑貞也是使勁渾身解數,從以前的「大家閨秀」、「全職太太」到「幫傭」、「下人」 。在富人家裡帶孩子、洗衣做飯、家教音樂,只要是能靠一雙手掙到錢的活兒,她都沒日沒夜地做 。王淑貞常跟孩子們說:「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她這種樂於助人的性格在 孩子們記憶里,母親是屬於家裡吃完這頓沒下頓,還會把這頓米借給別人的人。她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做人要刻苦、堅強、善良 。」

她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地把13個子女拉扯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跟子女們說:「以後要有本事,有出息。」在這一點上,王淑貞似乎嚴苛得不近人情 。比如,兒子李昌鈺從警官學校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巡官,待遇工作都不錯。她卻對兒子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王淑貞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孩子極儘可能地成為優秀的拔尖的人才,不僅是長大***更是長大成才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王母善教〞。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門便誕生了13位博士,這在世界範圍內都絕對是個奇蹟!她的子女們從事的行業,各種各樣——科研學者、商人、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廣告師、證券工作者、IT精英等。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了。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人會比母親付出得多了,也沒有人會比母親得到的少。世界的每一個母親都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兒女,既使得不到收穫,也依然滿足。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你是她的兒女」。就因為這個微不足道的理由,母親就甘願放棄青春,放棄年華,甚至放棄生命。朋友你敢說母親不是世上最偉大的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這條南宋的沉船很厲害,沉在海底800年,撈出珍寶無數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