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起和王翦相比,他倆誰更厲害

白起和王翦相比,他倆誰更厲害

白起、王翦兩人都是統兵大將,要比誰更厲害,當然指的是軍事水平,要比誰更能推塔,那我可是一塌糊塗的。

用唯心點的話說,大約是老天爺該著秦國統一天下吧,短短六十年左右,竟連賜秦國兩位罕見的軍事天才。

他們自然就是武安君白起和武成侯王翦了。其中白起主要活動與秦昭襄王時期,王翦則主要活動與秦始皇時期。

秦昭襄王時期, 秦國的對外政策主要以削弱六國為主;而秦始皇時期,秦國的對外政策就傾向於兼并天下了。

儘管時代略有不同,國策也有點差異,但兩人的軍功同樣都是了不起的。

白起

武安君白起,一生攻城七十餘座,斬殺甲士一百六十餘萬,懾服一直為秦大患的趙國、楚國,使他們不敢攻秦,為秦以後成就帝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武成侯王翦了,軍功同樣了不起,殺的人雖然沒有白起那麼多,但滅燕、滅趙、滅楚,戰國七雄,他一個人就蕩平一半兒,而且戰場上也是罕逢敵手,厲害的簡直不要不要的。

不同的是:白起性格倔強,鋒芒畢露,所以最後落了個杜郵自刎的解決;而王翦則不同,為人穩重,內斂,深的秦始皇信任,最後雖然不知所蹤,但絕對不是秦始皇殺的,所以從某個層面講,他幾乎全始全終,是古代名將里能善終的,為數不多的幾個。

性格上的不同雖然導致不同的結局,但應用在軍事上,就決定了他們的戰法大有不同。

武安君白起擅長野戰,擅長大兵團迂迴偷襲,戰術刁鑽猛狠,千秋之下,猶被毛主席視為運動戰專家,並從中學到不少妙招。

王翦

而武成侯王翦呢,為人持重,用兵穩妥,始終善於造勢而不是交鋒,善於以勢壓倒敵人,從而尋找破綻,一擊必中,從這一點上看,就像孤狼一樣,沒機會時可以耐著性子跟你對峙,一旦發現機會,便毫不猶豫,以泰山壓頂之勢迅速出擊,一出手就是敵人的咽喉,力求以最小的代價一擊必殺,堅決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比較下來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白起用兵,只求結果,不問過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王翦,則更像一個謙謙君子,對士兵、對敵國都留幾分人情,輸也要讓你輸的心悅誠服。

從這個層面上講,王翦要比白起高明一些 ,然而又有人會說 ,既然王翦比白起高明,那,王翦為什麼沒有比白起更顯赫的名聲以及比白起更優秀的戰例呢。

其實對這個問題,孫子兵法中有一段話說的非常明白,即: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什麼意思?

攻城

這裡的「易勝」指的不是容易打,而是先立於不敗之地,指的就是廟算、造勢,即戰前謀劃各種可能,對各種情況都成竹在胸,提前做好準備、預防,這樣打起仗來,戰場上的一切變化都在他掌握之中,所以主將沒有機謀善斷的名聲,沒有血戰沙場,驚心動魄的勇悍,勝利好像來的平平無奇,看起來誰上去都能打贏這一仗一樣。

王翦大約就是這樣的人了,所以我認為:

王翦要比白起更厲害一些,即便是當兵,恐怕更喜歡跟隨王翦這樣的將領,因為他把更多的功夫,都用在戰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蕭峰和郭靖誰的武功更高,誰才是真正的大俠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