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蕭何的成敗在哪裡體現出?他的勝賜予了誰?他的敗拜誰所賜?

蕭何的成敗在哪裡體現出?他的勝賜予了誰?他的敗拜誰所賜?

那一年,應該是秦朝剛剛建立不久,秦始皇帝依然健在。而面對當時地方官員嚴重匱乏的問題,秦庭遂頒布一條政令,允許地方主要負責官員可以從那些家境清白的讀書人中,擇優錄取一些為吏,而所謂的吏,雖然不是官,但是卻要協助官。

故而,就是這樣一道比較普通卻又不普通的一道政令,給予了那個時代很多的年輕人以機會。

而恰好在那時,在遠離秦都咸陽的泗川郡沛縣豐邑,有一位姓蕭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雖然也讀過書,但家境卻很差,所以,直到成年了,也沒有為自己起個字,從始至終,便都是以其姓名直接稱呼,沒錯,他就是蕭何。

蕭何是韓信的伯樂,是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個軍事天才,並多次向劉邦極力推薦,在韓信出走後,蕭何又急忙去追,從上午一直追到半夜,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識才佳話,最後使劉邦終於拜韓信為大將軍。當然韓信也不負蕭何的厚望,為劉邦打敗了項羽,為劉邦贏得天下,沒有韓信就沒有漢王朝,也可以說是蕭何成就了韓信的歷史功績。

楚漢之爭結束後,由於功高蓋主,韓信成了劉邦的一塊心病。項羽一死,劉邦馬上便奪了韓信的兵權;公元前201年,劉邦又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被抓時,仰天長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但劉邦此時並沒有殺掉韓信,只是把他貶為淮陰侯。韓信究竟為何而被殺。

正是來自秦都咸陽的那道政令,才讓那個叫做蕭何的年輕人有了一點機會,一個可以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

沒錯,於那個時代而言,蕭何真的是太普通太普通了,曾經的他,就只是一位沛縣普通的學子,而又因為家境實在太差,所以,蕭何始終都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但,也正是因為蕭何的家境夠清白,再加上蕭何本身學業優秀,於是,很快便被秦沛縣縣令給吸納進去了,至此,這位叫做蕭何的年輕人才算是有了一點在那個時代立足的資本。

客觀的說,對蕭何而言,他其實並沒有旁人那麼恨秦國的感覺,想法,或許對於那時的蕭何而言,他還會感謝秦國,更會感謝那條幾乎決定了他一生的那條秦國政令。

《史記》記載,在西漢十一年,就是劉邦當了漢王的第十一年,一個叫陳的起兵造反,他自稱「代王」,不是代替的「代」,而是代國之王。代是在現在的河北省境內。陳當時有很多軍隊和人馬,而且他是養士的人,手下有很多英雄豪傑——陳這個人是很厲害的,走到哪兒隨從他的車輛都有上千輛,很多人擁護他。聽到陳反了的消息,劉邦勃然大怒,帶領軍隊御駕親征,去討伐陳。

韓信與陳有書信來往。韓信這個事情被人告發了。告發的起因,是韓信手下有一個人犯了錯誤,被韓信關了起來,準備殺頭。這個人的弟弟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向呂后通風報信,說韓信準備謀反。呂后得知消息後把宰相蕭何找來商量,蕭何為了自保就出了一個主意。

所以,當蕭何正式進入沛縣縣衙為吏之時,便始終是保存那種如履薄冰的態度,因為他害怕,他害怕,萬一自己哪點做錯了,萬一被沛縣縣令趕出去了,他該怎麼辦呢?所以,那時的蕭何只能是兢兢業業的干著自己的本分工作,他或許都沒想要創建什麼大的功業,想的最多的就是,一直這麼安安靜靜的幹下去,然後,說不定還能再升個一官半職,如此,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然而,正是因為蕭何的謹慎,無論是後來的那部《史記》與《漢書》,卻幾乎都給了當時的蕭何同樣的定義: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史記·蕭相國世家》

贊曰: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漢書·蕭何曹參傳》

本來,筆者還沒太在意這句評語,然而,當後來查看「錄錄」二字的意思之時,筆者卻忽然很憤怒。

錄錄: 通「碌碌」,庸碌無能。如:公等錄錄。——《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沒錯,這就是庸碌的意思,是,蕭何這個時候因為出身的低下,而始終如履薄冰的做事,未有奇節筆者可以理解,但是,為何要用「錄錄」這樣的詞呢?

蕭何自己去找韓信,說前方傳來了捷報,皇上打了勝仗,現在群臣都要到皇宮裡去祝賀。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通信是不發達、前方有什麼戰事,韓信並不知道,那麼蕭何一說,韓信就相信了。但是韓信不想去,因為前一段時間韓信鬧情緒,一直裝病不上朝,韓信對蕭何說:「我一直生病,好長時間沒去上朝了,所以這次也就不去了。」蕭何說:「你雖然有病,但還是勉為其難去一趟吧,這麼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賀,你要是不去祝賀恐怕不好!韓信覺得實在是不好推託,就答應了,來到了長樂宮。因為長樂宮是呂后在主政,所以韓信來到長樂宮時兩邊早就埋伏好了,韓信一進來,很多壯士一擁而上,把韓信捆了起來。呂后沒有向劉邦請示和彙報,當機立斷,先斬後奏,把韓信斬於長樂鍾室,並且立即下令逮捕韓信的家人——「夷信三族」。

筆者當然是很尊重司馬遷和班固這兩位大家的,但,面對於此,不知別人如何,唯獨筆者卻從中感受到了司馬遷和班固兩位史學家對於蕭何的不屑。

其實,包括他們之後對於蕭何的評語,也是一樣,對他們而言,或許就認為,蕭何能夠成就後來的偉業,完全就是走運,是啊,你看看,一個曾經小小的暴秦刀筆小吏,居然就獲得了如此 的名位,而我等這種名門之後,功勛之族子弟,卻只能在此寫史書,很不忿啊。好吧,原諒筆者在此惡意揣摩了兩位史學大家的心思。

早年裡,蕭何跟劉邦樊噲周勃一夥開始微創,在創業中,結成死黨,關係很鐵,形成了沛縣的一股巨大的地方政治勢力,連沛縣縣令都要忌憚幾分。那幾個都是社會混混,唯有蕭何是沛縣公安局的幹部。蕭何作為沛縣一個監獄警察時,劉邦還是布衣百姓,蕭何「數以吏事護高祖」,劉邦當了泗水亭長後,蕭何「常佑之」。 也就是說他以權謀私,處處袒護劉老二。因為蕭何認定,劉老二器宇不凡,有不同尋常的未來,絕對是一隻潛力股,他這輩子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就是咸陽召蕭何入京城升職,他也拒絕,作為「沛人」,堅決不離開「沛公」。

故而,劉邦能用韓信,只是因為蕭何這一個理由。如此,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後來當群臣都反對蕭何作為第一功臣的時候,唯獨劉邦卻是始終都堅信,蕭何就是當之無愧的開國第一功臣。

當年,是蕭何親自將沛公的名號戴在了劉邦的頭上。

當年,在劉邦最無助的時候,也是蕭何將一位舉世無雙的大將軍獻給了他,由此才讓他重新崛起。

當年,在劉邦面對項羽的輪番進攻之下,幾乎都要失敗之時,也是蕭何幾乎以一人之力撐起的後方,給了劉邦戰勝項羽的最堅實的後勤保障。

所以,事實上就是,劉邦的成功,就是蕭何一手締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為何不在剿滅太平天國後自立?

TAG:清風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