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被孫權李世民朱元璋盛讚,在後世卻鮮為人知

他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被孫權李世民朱元璋盛讚,在後世卻鮮為人知

他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第一功臣,他是光武帝劉秀的雲台二十八將之首,他還是我們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的六十一世祖。三國時期,孫權把他比作魯肅。唐太宗時期,李世民把他比作房玄齡。兩宋年間,他的名字出現在古代七十二名將的榜單上,排名高過關雲長。明太祖時期,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他的名字再次赫然其中。他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不太為當今大眾熟知的東漢謀略型軍事政治家——鄧禹。

鄧禹劇照

鄧禹,出生於公元2年,字仲華,今河南南陽新野人。鄧氏是當時南陽的豪門大族,小時候的鄧禹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13歲,他可以背誦文學名著《詩經》。16歲左右,鄧禹來到帝都長安學習,正好碰上大自己七歲的劉秀也在長安遊學。劉秀喜歡和別人辯論,給鄧禹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個人建立起良好的朋友關係。

鄧禹像

22歲時,滅掉王莽新朝的劉玄即位更始皇帝後,很多人推薦鄧禹去當官,鄧禹堅決不去。聽說昔日友人劉秀正在河北一帶,有干大事的資源,他立即隻身策馬北渡黃河,在鄴城追上了劉秀。劉秀見到鄧禹很高興,對鄧禹說:「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權,你遠道而來,想不想做官?」鄧禹說:「不願做官。」劉秀說:「那你想幹什麼呢?」鄧禹說:「但願明公威德加於四海,我得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於史冊呀。」(典故「垂於竹帛」的出處)

鄧禹劇照

鄧禹繼續進言說:「劉玄雖然定都關西,但現在山東沒有安定,赤眉、青犢之流,劫輒以萬數,三輔一帶,往往群聚假借名號。劉玄既沒有挫敗過他們,而他們也不聽指揮裁決,各將領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發財,爭用威力,早晚圖快樂罷了,並沒有忠良明智,深謀遠慮,真想尊重主上安撫百姓的。四方分崩離析,形勢清楚可見。明公雖然建立了輔佐王室的功勞,恐怕也難成大業。為今之計,不如延攬四方英雄,務必取悅民心,建立漢高祖的偉業,拯救千萬百姓的生命。以公的德才平定天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鄧禹像

這段話,就相當於是諸葛亮出山時與劉備的《隆中對》,劉秀聽了十分欣慰,當即收鄧禹於帳下,共同商議軍國大計。當時任用將領,劉秀都向鄧禹諮詢。鄧禹所薦舉的人才,也都能才職相稱。劉秀認為鄧禹慧眼獨到,知人善任,把鄧禹比作西漢劉邦身邊的蕭何。

鄧禹劇照

23歲,鄧禹奉劉秀之命領兵馬兩萬西進關中,並親自挑選軍師和將軍。鄧禹從箕(jī)關領兵入河東,河東都尉守城不出。鄧禹連續攻打了十天,終於拿下。更始帝劉玄手下的大將軍樊參領著數萬人馬,想要攻打鄧禹。鄧禹就派幾個手下的將軍去迎敵,取得了勝利,並斬殺了樊參的首級。接著,劉玄手下的其他大將王匡等人合力以十幾萬兵力攻打鄧禹,鄧禹寡不敵眾,戰事失利。

鄧禹劇照

鄧禹手下的人感覺大勢已去,就勸說鄧禹趁著夜色逃走,鄧禹不聽。鄧禹認為,王匡軍隊雖然人多,但是勢能不強,主帥謀略不足,我方有機可乘。於是趁著臨時停戰的時機,整頓兵馬,養精蓄銳。第二天,王匡全軍出攻鄧禹,鄧禹下令軍中不得妄動。待王匡軍接近時,鄧禹傳令諸將鼓噪並進,全軍猛撲,以「閃電戰」大破王匡軍。王匡等都棄軍逃走,鄧禹率輕騎急追,俘殺多名大將,於是平定了河東郡。次年,光武帝劉秀即皇帝位,拜鄧禹為大司徒,封為酇(cuó)侯(當年劉邦封給蕭何的爵位),食邑萬戶。此時,鄧禹24歲。

資料圖

隨後,鄧禹率得勝之師一路西進,又大破更始帝麾下大將乘歙(xī)的十萬大軍。由於鄧禹的部隊紀律嚴明,深受沿途百姓愛戴,歸附者眾多,鄧禹由此名震關西。鄧禹部眾皆勸他入關,直接進攻長安。但鄧禹卻認為時機未至,不可速進,便對眾將說:「現在我部眾雖多,但能打仗的卻少。前面沒有可依賴的積蓄,後面也沒有可供轉運的資財。農民起義赤眉軍剛剛攻取長安,財富充實,士氣銳不可擋。然而盜賊群居,無戰略打算,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哪能堅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廣人稀,穀米牲畜多,我們暫時整軍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可以設法進攻他們!」於是引軍北上,以待時機。在鄧禹平定西北一帶時,部下馮愔(yīn)反叛,鄧禹求助於劉秀,劉秀招降了馮愔的昔日好友黃防,並派黃防平定了馮愔。

白描戰場圖

25歲時,劉秀改封鄧禹為梁侯,食邑四縣。這時農民赤眉軍糧草不濟向西部挺進,鄧禹趁機率軍進佔長安。選擇吉日,演習禮儀,祭祀漢高祖廟,收了西漢十一帝的神主牌位,派使者捧到洛陽,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不久,農民赤眉軍殺回長安,鄧禹敗走。劉秀於是讓鄧禹回洛陽,並詔令說:「赤眉缺糧,自然會向東而來,我只要折斷策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敗。不是諸將值得憂慮的,不要再妄動進兵。」鄧禹覺得受任而功不成,深感慚愧,於是又發兵去征戰赤眉軍,都宣告失敗了。

26歲時,劉秀派大將馮異前來支援鄧禹,共同進攻赤眉軍,聯軍依然失敗了。鄧禹只帶了24騎逃歸宜陽(洛陽西南),因戰事不利,引咎辭職。幾個月後,劉秀又起複鄧禹為右將軍。27歲,鄧禹與其他兩位將軍聯合大敗割據軍閥延岑部(今湖北十堰一帶),招降將士數萬。36歲,天下平定,劉秀加封功臣,封鄧禹為高密侯。55歲,鄧禹代理司徒職務,跟隨劉秀巡視山東,到泰山祭天。56歲,加封為太傅。次年病逝於洛陽,終年57歲。

司徒殿供奉的鄧禹像

縱觀鄧禹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最精彩的時光莫過於二十歲至三十歲的10年光陰,可謂「年輕有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在這個年紀有如此功業的,非常罕見。有人說,鄧禹經常打敗仗,而且還經常抗命,自作主張,皇帝把他的名字排在雲台二十八將之首,有點名不副實。

鄧禹像

小編認為,鄧禹的謀略不輸諸葛亮、司馬懿,絕非普通將軍。嚴格地說,他本來就是一個書生,只不過被安排在了武將的位置上。他玩的是戰法策略,而不是親自上陣搏殺。他打敗仗,往往是因為敵眾我寡;他違抗聖旨,卻只是為了顧全大局。儘管偶爾會犯點小糊塗,驕傲一下什麼的,但是畢竟人無完人。他無功而返,羞愧難當,一時失去理智想打個小仗爭取一下勝利,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也說明鄧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

鄧禹劇照

天下平定,東漢政局穩定後,鄧禹經過徹底的反思,原來的傲氣勁兒一點沒有了。他主動上交了兵權,辭去了朝中的職務,官也不當了。同時鄧禹向劉秀學習,孝敬母親,教導孩子。他要求十三個子女每人學一門安身立命的手藝,吃的用的全部來自封邑,從不積蓄私產,受到劉秀的多次表揚。正是因為鄧禹對皇帝絕對的忠心,又不貪圖榮華富貴,每個朝代在評價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將時,鄧禹都是榜上有名的那個。

鄧禹碑

從鄧禹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了什麼呢?至少有三點:其一,要善於分析天下大勢,善於識別英主,先做到「知己知人」。這就需要多讀書,尤其是史書,從中吸取古人精華智慧。其二,要量力而行,尤其面對失敗的時候,切不可魯莽行事。這就需要隨時保持冷靜的頭腦,凡事三思而後行。其三,居於人下時,要懂得「鳥盡弓藏」的道理。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有價值,否則,急流勇退可能是我們最好的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張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為大漢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卻因劉邦猜疑而英年早逝,軍事天才—韓信

TAG:小張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