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蠅王》:有關人性

《蠅王》:有關人性

作者簡介: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英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生於英格蘭康沃爾郡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小愛好文學。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兩年後轉攻文學。1934年發表了處女作——一本包括29首小詩的詩集(麥克米倫當代詩叢之一)。193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此後在一家小劇團里當過編導和演員。 194o年參加皇家海軍,親身投入了當時的戰爭。 1945年退役,到學校教授英國文學,並堅持業餘寫作。1954年發表了長篇小說《蠅王》,獲得巨大的聲譽。1955年成為皇家文學會成員。1961年獲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

他的小說富含寓意,廣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學、神話、基督教文化及象徵主義。一九八三年因其小說「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藝術以及神話的多樣性和普遍性,揭示了當今世界的人性狀況」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我用了一天半的時間看完了這本小說。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它描述的是在一場核戰爭中,一架飛機帶著一群英國孩子飛向南方驅散,飛翔過程中受到攻擊,被迫將孩子們投放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為了生存和獲救,起初孩子們齊心協力集結在一起。後來,因為害怕「怪獸」而分裂成兩派,一派代表文明,一派代表野蠻,最後以崇尚本能的專制派壓倒了講究理智的民主派告終。乍一看上去,有點荒野逃生的意味,只是這次不是從猛虎野獸中逃生,而是從人性的惡、原始獸性、專制集權中逃生。

故事的發展主要是圍繞著四個孩子展開的,拉爾夫、傑克、豬崽子、西蒙。拉爾夫代表民主和人類文明,傑克代表野蠻和專制,豬崽子代表科學,西蒙代表宗教和先知。故事的一開始,拉爾夫被推選出來作為孩子們的頭領,帶領他們尋找食物、搭建窩棚、看守火堆。因為沒有社會制約、道德規範,傑克作為另一個年齡最大的強壯者,與拉爾夫起了衝突並分裂,他帶領孩子們去屠殺野豬,搶走豬崽子的眼鏡,打死西蒙。在傑克的帶領下,孩子們都把臉塗上顏色、嗜血、瘋狂,成了野蠻人。

為了抓住並殺了拉爾夫,傑克竟放火燒了整個小島,而不顧這場大火也會毀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小島。如果不是看到大火而趕來救援的海軍,拉爾夫恐怕也要葬身在這場極度的狂熱和惡的膨脹里。

西蒙是第一個發現真理的人,他說:「大概野獸就是咱們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孔子與老子認為人性有善惡之別,並且無論善惡都不是凝固不變的,通過教育與環境影響,善惡是可以相互轉變的,這也正是教育和文明存在的意義。然而,在奧斯維辛的集中營里,極端的屠殺導致了110萬人遇害,這些施暴者都是受過良好教育和心智健全的成年人。

每個人的內心都捆綁著一個沉睡的野獸,只要被喚起,這種內心的野蠻和狂熱就會助長惡的勢力,動物的本能會迅速擊垮幾千年建立的人類文明,從無數次戰爭和人類變革中可以看到,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一旦將理智和廉恥踩在腳下,我們就會變成兇殘的動物。

恩格斯說過,人來源於動物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於擺脫得多些少些,在於獸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異。(《反杜林論》)

摘抄:

生活很令人厭倦,生活中的每條道路都是一篇急就章,人們的清醒生活,有相當大一部分是用來照看自己的腳下的。(P82)

倘若能塞耳不聞大海慢吞吞地吸落下去,又翻騰著席捲重來,倘若能視而不見小道兩旁羊齒叢生的樹叢多麼暗無天日,從未有人涉足,那麼你就有可能會忘記野獸,夢想一陣子。(P122)

涌浪有好幾英里寬,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不是碎浪,也不是淺水處隆起的浪脊。涌浪橫越過整個海島,帶著一種不屑一顧的氣勢,又開始了自己的征程;與其說涌浪滾滾向前,不如說整個大洋在驚心動魄地一起一伏。(P123)

由這些孩子們組成的這個精幹的小隊伍行進在沙灘上,四個盤子似的人影在他們腳下跳舞、交疊在一起。暴風雨沒有留下絲毫痕迹,海灘被沖刷得乾乾淨淨,就像是被擦得鋥亮的刀片。天空和山嶺離得遠遠的,在暑熱中閃著微光;礁石被蜃景抬高了,好像是漂浮在半空中的一汪銀光閃閃的水潭中。(P201)

(什麼時候我也有這麼厲害的描寫能力?)

丁小囍∣永遠自省,永遠任性!

【晚安~我愛你和這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小囍事 的精彩文章:

TAG:丁小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