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答應我,別被網路支配了三觀

答應我,別被網路支配了三觀

先講個故事,有個妹子正在刷微博,然後她看到網上一個瘋狂轉發的段子,說:「七夕送女朋友什麼禮物好,200塊以內」,下面的最高評論是「不如送他一個自由。」,下面的評論一片叫好,說:「真理,精闢!」這時,妹子看到男朋友剛送給她的198的項鏈,頓時覺得自己非常悲哀,怎麼找了這樣一個男朋友?

過了一會兒,女孩又刷到了一個瘋狂轉發的文章,作者寫道:「珍惜那個願意花時間陪你,願意花時間專門為你挑選禮物的男孩,莫欺少年窮。」,頓時她又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女孩從分手到白頭偕老全部想了一遍。但是,我想問,你的價值觀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許多人把網上看到的東西當成了現實,把一些段子手專門編出來騙取眼球的愛情故事當成了「戀愛指南」,把一些營銷號以營銷為目的發起的「女生生氣就要送口紅,清空購物車」和感情類博主說的「脾氣好、腿長、會疼人、會打扮,手還特別細的男生」當成了自己擇偶標準,

把各种放棄減肥的段子當成了暴飲暴食的借口,把各種有錢就是爺的段子拿來麻痹自己,告訴自己,夢想一文不值,把明星八卦當成國家頭等大事,去解析、去深挖、去和別人鷸蚌相爭,把所有網上看到得東西,拿來左右自己的價值、思想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不是說這些完全都不對,但你應該知道對你而言什麼是對的。

沒有自己的觀點,隨波逐流,就會慢慢形成輿論的追隨者。

前段時間娛樂圈最熱的話題莫過於PG ONE與李小璐事件了,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輿論,就連我媽就知道了這件事,從《中國有嘻哈》拿得冠軍坐擁500萬粉絲最後到被封殺,甚至人肉扒出了他的詳細資料,初二輟學,常年混跡於酒吧、網吧、夜店等等...而就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粉過PG ONE的人,也逐漸開始轉黑、轉路。

可以說,輿論已經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不管你在意或不在意,參與或沒參與的事,它都能傳入你的耳邊,而輿論一邊倒,也許會像電影《熔爐》那樣,聲張正義,甚至改變一個國家法律,但輿論的另外一個可怕的網路暴力也在娓娓道來。

(圖片來自:電影《熔爐》劇照)

而網路暴力如今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因網路暴力而告別世界的人,新聞上也屢見不鮮。

隔著屏幕,在根本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用手中的鍵盤肆無忌憚的攻擊、謾罵你討厭的人,甚至惡意誹謗、造謠,自己也毫不在意,很多人也在網路暴力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感,從沒想過受攻擊者會受到怎樣的傷害。

一名14歲澳大利亞少女模特Amy Everett,8歲由於外形亮眼,個性活潑,被獲拍攝廣告,但最後因不堪網路上的惡言惡語,1月11日,年紀輕輕選擇告別世界,她的父親在社交平台發文,呼籲人們停止網路霸凌,寫道:「如果你認為,在網路上攻擊別人只是開玩笑,甚至從中滿足自己的優越感,我在此邀請你們來參加葬禮,看看你們造成的後果。」

(圖片來自:新聞)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寫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在英劇《黑鏡》(Black Mirror)第三季第六集,名為《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影片中描述的是未來世界,人類由於過度污染環境(大量使用農藥),導致人工養殖蜜蜂瀕臨滅絕,逐漸開發出機械蜜蜂為園裡的花採集蜂蜜,這只是前言。

電視上播放著:某財政大臣要削減傷殘人士福利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強烈的不滿,然而一位殘疾人為了抗議這位財政大臣,竟然當街自焚,某位女作家卻發表文章說她的自殺行為只是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頓時評論下方一片罵聲,個人信息也被網友人肉了出來,成了一名眾人皆知的「網紅」。

女作家毫不在乎,並打開電視,正在播放一名九歲的黑人小男孩參加電視台節目,跳著舞步模仿一位黑人歌手的視頻,然而鏡頭轉到那位歌手,歌手卻對小男孩敵意十足,然而他並不知道,小男孩是他的忠實粉絲,網路上也全都在詆毀這位歌手。

還有一名女生,將一張站在戰爭紀念碑上「撒尿」的照片發布到了網上,因此遭到了網友的口誅筆伐。

後來作家和歌手、金髮女生都被機械蜜蜂鑽入大腦,控制神經中樞,自殺了。

幕後主使就是成群蜜蜂的程序員,他發起遊戲,網友可以投票你最討厭的人,附上姓名、照片就能參與,事件鬧大後,有人開始後悔,而有人不嫌事大躍躍欲試,有38萬人參與了這場遊戲,人們又開始了投票,這次輿論最高的是那位財政大臣,看來也性命難保。

最後劇情反轉,財政大臣連同投票的38萬人紛紛都被大片的蜜蜂群殺害。

而這位程序員作案動機是因為他的女同事,在地鐵上拍到了一個男人的照片被發到網上說他性騷擾,說了些難聽的話,後來才知道男子有學習障礙,並非有意騷擾,後來被網友大肆攻擊和辱罵,之後同事不堪受辱,辭職了,她被評論搞得焦頭爛額,最後自殺,所幸被程序員救了下來。

輿論的力量真的難以想像,而人們的思想也在被潛移默化中改變。

我不能去評價人的好與壞,但我們真的需要自己的觀點。

而在你身邊,什麼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在熱度面前,用看似直觀、專業的段子來和你所意,但一旦發生偏差,你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出了問題。

網上太多的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知識,今天你看了一篇文章告訴你:「先把自己變優秀,別太著急選擇愛情」,覺得句句在理,開始踏上自主生活,第二天又看到一個段子「找個疼你的人,愛你的人才是最真的。」感同身受,漸漸放下之前的觀念,而自己卻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當然,不是說網上的一切我們都全部否認,當我們越成長,就越明白一件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總能用黑與白區分,用對於錯去辨別。

試著去切身思考,如今信息社會,什麼樣的人都可以發表感想,我們要分清哪些是對我們有益,而哪些是與我們的生活脫軌的事,別把他們的思想強加在自己身上。

想撐起我們獨立的價值觀,嘗試著去思考,形成一個獨立的價值觀,這才是邁向成熟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