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中國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範莫過於兩宋之交的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都是書香門第,年輕的時候也相互仰慕,結婚後也如魚得水。兩個人不僅都對詩詞文學有相同的愛好,而且對金石考據也有研究。夫妻倆志趣相投,每得到一本古籍,就一起校對,題上書名。得到書畫古玩,常常一起觀摩把玩,指摘毛病,以燒完一根蠟燭為限。

據說有一次,有人向夫妻倆兜售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他們無力購買,將畫留在家中欣賞了兩個晚上,才歸還給賣主。為此,兩人在家中相對嘆惋了數日。

就這樣兩個人卿卿我我相濡與沫日子一直很甜蜜,如果不是有人圖謀叛亂,可能兩口子還真的繼續大秀恩愛。但過後發生的一件事,使李清照對趙明誠非常失望與憤怒。公元1129年,已經做了一年多江寧知府的趙明誠,得到調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他辦理交接手續的時候,一位姓李的下屬帶來緊急情報:御營統制官王亦準備陰謀叛亂。作為過渡時期的官員,趙明誠這時候至少應該報告上級,或者調遣兵力作好平亂的準備,但是他的表現非常不男人,在當天晚上,他竟然當了可恥的逃兵——與另兩位官員一道「縋城逃走」了,竟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其中還有他恩愛的妻子李清照。幸虧那位姓李的下屬自己組織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亂,不然,李清照,還有他們夫妻倆辛苦收藏的十幾車文物,恐怕都會成為王亦的戰利品。朝廷得知此事後,立刻罷了趙明誠的官。

李清照和趙明誠

得知此事之後,李清照非常寒心、痛心、羞愧,他不明白那個口口聲聲忠義救國的丈夫為何如此貪生怕死,他不明白平時看做高山巨石一樣的偉丈夫,如何纖細的如同一棵小草。當她與狼狽不堪的趙明誠途經蕪湖、當塗,前往江西,船行到烏江鎮時,忽然想起這正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由百感交集。她自然而然將項羽與趙明誠作了比較,生平第一次覺得飽讀詩書的趙明誠是那般渺小,而一介武夫的項羽是那樣高大,面對奔流不歇的長江水,她心潮起伏,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不久,趙明誠就接到了讓他復官的聖旨,但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還有什麼比妻子的藐視更讓人羞愧呢!而趙明誠內心也在每天經受著煎熬,本來就是一介書生,幾曾識干戈,而今在抗金第一線,一邊是鬱悶,一邊是指責,還要肩負守衛全城的職責,不久鬱鬱寡歡,居然就一命嗚呼,可見趙明誠的死其實和李清照不無關係,如果說是李清照的詩詞造成了趙明誠的萎靡不振,不如說是趙明誠氣量狹小,無法面對嬌妻的惶恐不安……

源自網路

古代詩人如何釋放壓力?速學

人生在世,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

來跟古人學學怎麼讓自己更快樂吧!

【減壓第一招】

出去玩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李涉長時間來一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覺得自己在無端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

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打起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風景。

結果,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遇到一位高僧。他與高僧閑聊了許久,覺得真是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減壓第二招】

對酒當歌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將進酒》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人推薦,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李白又被排擠出京。

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

這時,李白與友人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減壓第三招】

心靜自然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其五》

公元416年,劉裕通過北伐,控制了朝廷。陶淵明總是悶悶不樂,他早就看透,東晉的氣數已盡,劉裕篡位只是遲早的事,於是整天為這件事悲傷鬱悒。

他又想一切都在發展變化,興衰榮辱也在不斷地交替更換。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莫不如此。

為這些事煩惱也沒有用,人生在世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就應該坦蕩從容,無憂無慮地度過。

於是,寫下《飲酒二十首》,這是其五,居住在人世間,也聽不到車馬的喧囂。

【減壓第四招】

學會放下和享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慧開禪師《無門關》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顯現,當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遙遠的地方追尋。這最早是馬祖道一提出來的。

慧開禪師說,若沒有閑事掛在心頭,一年四季各中不同的天氣都各有各的好,全是佛性千變萬化的遊戲,悟道者一概笑而納之,好好享受即可。

萬事皆是如此。

【減壓第五招】

讀書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慶元二年,為避權臣之禍,朱熹與好友來到新城福山的武夷堂講學。

在此期間,朱熹閱讀了大量書籍和書法作品。

有一天,他展開一方書法作品,看到紙上的留白與書法線條相映成趣,飛揚生動。

心中想,這書法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雋永呢?在於書寫者內心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注入吧。

於是寫下這首《觀書有感》。

【減壓第六招】

淡然面對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元豐五年春,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黃州。

其間,他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但蘇軾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他認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那麼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呢?

【減壓第七招】

找朋友傾訴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時,應故人邀請到農家做客時寫下這首詩。

田家的環境,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又有故人把酒敘舊,面對著窗外的場圃,娓娓談著桑麻的農事。

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誠,不僅以這次歡敘為難得,更約定客人來年重陽佳節再來做客,到那時籬菊已開,又另有一番賞心的情趣了。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的挫折忘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

【減壓第八招】

吃東西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嶺南兩廣一帶在宋時為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遷客逐臣到這裡,往往頗多哀怨嗟嘆之辭,而東坡則不然。

在這裡,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執著。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東坡先生在讚美嶺南風物時,將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讚歌。

各位詩友們,您最喜歡本文中哪種解壓方式呢?您平時又是如何減壓的呢?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來自詩詞天地

專輯原創首發:現代詩3-5首;古韻10首以上

三種投稿方式:

微刊底部【寫留言】發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學詩起步:絕句結尾手法之十五、十六

TAG:詩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