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書,美麗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首先在於它的載體線裝書,沒有線裝書,無處看線裝書,不會看線裝書,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
——著名學者鄧雲鄉
- 遠去的線裝文化 -
對現代中國人來說,線裝書,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存在。
我們老祖宗從結繩記事,到後來發明文字,經歷了龜甲、竹簡、捲軸、線裝等不同階段的文化承載方式,用各不相同的方式記錄了文明的發生。而線裝這種裝訂方式是古代書籍裝幀的最後一種形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獨有的。
世人品評:線裝書之美,在其古樸素雅。中國典籍之美,非線裝無以盡其神韻。
線裝書的裝幀,淡雅為主,不像現代的書籍,在封面裝幀上窮極精巧,讓人心生歡喜,必欲藏之而後快。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正不需要這樣外在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來吸引人的注目。
藏青色的封面,豎式的題籤,一份沉靜之美便隱然浸潤出來,如芝蘭之香,如清茶之味,如古琴之韻,久而彌醇彌厚。
此生無所好,唯有詩與書。
一本線裝在手,不管是東坡先生的大江東去,或是《詩經·秦風》里的蒹葭蒼蒼,那一份特別的風致是不可言說的。
圖 | 網路
- 線裝書之美 -
讀線裝書,正是閑暇之人的閑暇之趣,不求其有所致用,取其怡悅性靈、溫雅其懷而已。
古代讀書人對待讀書是慎之又慎的,沐浴、更衣、焚香、品茗、撫琴,誠其意,正其心,方可讀書。出於對學問的敬重,更出於珍惜,因為,每本線裝書都來之不易。
一本線裝書的誕生,通常會歷經裁紙、刷版、折頁、齊欄、壓平、定捻、裁切、打眼、上皮、縫線、貼書籤等一系列傳統工藝過程。
圖 | 網路
看得見的是一本古樸典雅的線裝書籍,看不見的是背後一道道繁複的工序,以及那對傳統文化既虔誠又憐惜的心。
你若是讀過線裝書籍,就應該能感受到線裝書之美,其素雅婉柔,字字入心,閑暇之趣,讓人愛不釋手。
有曾購買過蔡振民老師手工線裝經典的師兄,應該領略過線裝書的獨特魅力。青松君受蔡老師影響,也漸漸地愛上了線裝書,於是乎就「頭腦發熱」地去設計了一本自認為讀書人都該擁有的線裝筆記本。
- 我們都該有一本線裝本 -
一本可以記錄生活點滴體悟,認真對待生命輪轉的線裝本;
一本可以承載傳統文化智慧,用來習字抄經修心的線裝本;
一本可以傳承優良詩禮家風,督促子孫讀書修身的線裝本。
希望你,不要再隨便地對待自己的生活了,哪怕只是寫寫字這件小事。
如果恰巧你也在學習聖賢經典,偶爾需要做做筆記抄抄經,那麼這個本子剛好適合你。
古人說:內正其心,外正其容。以字正心,溫雅自在其中。
我想這一本帶有復古氣息的線裝本,應該可以讓你更恭敬地去對待聖賢經典,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如果你年事已高,正準備寫些比金錢更值錢的人生智慧傳給子孫後代,我想如果寫在這個本子上,會讓你的智慧流傳得更久遠。
如果你也和曾國藩一樣,每天習慣記下所發生的事情,而後三省吾身,那麼這個本子將會成為你生命成長的見證。
如果你也覺得生活不應該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詩和遠方,那麼當你一個人在書桌台前沉思時,這個本子將會承載你更多的思緒。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