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上英雄本無主

世上英雄本無主

原標題:世上英雄本無主



朱元璋,安徽省濠州鍾離人(現鳳陽縣),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在位時間三十年,廟號太祖。朱元璋最大的歷史功績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後來也成為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推翻清朝帝制的響亮口號。

據說,朱元璋的先祖為傳說中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也就是阿Q說「祖上曾經闊過」的人家,但到朱元璋出生時,朱家已淪為赤貧,光景很是慘淡。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政府的稅款拖欠者,用現在的叫法是「釘子戶」,一年中有大部分是在淮河流域躲債,他的家庭完全稱得是「草根」家庭,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低保戶。


朱元璋家裡男性的名字都很有意思:


朱元璋的五世祖叫仲八。仲八所生三子:長子叫六二,次子叫十二,三子名百六,朱百六為朱元璋高祖;朱百六有二子:長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朱元璋曾祖;朱四九有三子:長子為初一,次子為初二,三子為初五,初一即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五一,小的叫五四,另外一個不詳,朱五四即是朱元璋之父;朱五四有四個兒子,名字分別是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就是朱重八,也稱朱八八。


這一家人的名字全是以數字命名,並且都是一百以內的自然數。說起這些名字,並非朱家人熱愛數學,而是元朝有規定,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有姓有名,普通百姓只准有姓,不準有名,如果實在要起個名字好稱呼,只准以數字命名。

在元朝,有姓有名那是一個相當有身份的人!這真是難為元朝的老百姓了,就這麼100個阿拉伯數字,全國人都在用;並且一家都是幾代人,要保證數字不重複,真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而張王李趙幾大姓要保證起的不重複,這個程度估計不亞於今天的神九上天。


不只是朱元璋家的名字這樣,另外一個跟他同時代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張士誠,造反之前的名字叫張九四,從這個名字我們知道這也是個勞苦大眾出身。


朱元璋手下著名大將常遇春,他的曾祖叫常四三,祖父叫常五五,父親叫常六六;朱元璋手下另一位大將湯和的父祖名字更有意思:曾祖叫湯五一,祖父叫湯六一,父親叫湯七一,全是節假日。就是爺爺的名字幼稚了些,是兒童節。


關於元朝以數字命名的這個說法,最早的出處是清人俞樾的《春在堂隨筆》。裡面記載:「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事實上,以數字、排行等為名之現象並不止於元朝,歷代都比比皆是,最著名的便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原名劉季。古時把長子稱為孟;次子稱為仲;三子稱為「季」,用現代漢語的叫法,劉邦便是「劉三」。元代戲曲家睢景臣 《高祖還鄉》中便有這一句唱詞: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此語幽默詼諧,以一無知農民之口,道出未發跡前劉邦的無賴行徑。

除了劉邦以外,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究其原因,不過主要是古代教育不普及,故而起名便不像現代這樣嚴謹。


此外,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小孩子很容易夭折,故而有所謂命賤好養的習俗,取名也就很隨意了。賤名不只是好養活,而且還能成大事,朱八八與劉三即是一例。當然,這個歷史的概率不是太高,權且一笑!


朱重八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他在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最小的孩子。大的心疼小的嬌,在朱家的六兄妹中,除了朱重八與大哥朱重四以外,朱五四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


元末天災人禍不斷,朱元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少年朱重八孤苦無依,遂到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當了一名小沙彌。小沙彌是寺廟中地位最低的小和尚,負責寺廟清潔衛生、倉庫保管、添油等一類工作


朱重八到皇覺寺不到二個月,就因為荒年,寺廟地租難以收回,負擔不了眾僧的生活,寺廟主持便遣散眾僧,讓大家自謀生路。小小年紀的朱重八隻得離開家鄉,四方乞食雲遊。後來,情況略有好轉,他於元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朱重八回到皇覺寺不久,便收到好友湯和寫來的一封書信,邀請他參加郭子儀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軍——紅巾軍。

收到信好長一段時間,朱元璋都沒有給湯和答覆,畢竟這是造反的事,失敗了不止是己小命不保,還要殃及九族,雖說他現在九族加起來也沒幾個人,但自己畢竟才二十五歲,還沒活夠呢!


但再看自己的現狀,寺廟內的光景雖然有了點起色,但自己仍舊是食不果腹,每天餓著肚子做著眾多的雜活,難得真要當一輩子的撞鐘和尚?



三思而後,朱元璋決定聽從湯和的建議,與其餓著生,不如飽著死!並自此改名元璋」。 「璋」為利器,此名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英雄氣象已初露端倪。

在歷代帝王中,朱元璋的文化程度可能是最低的,但與其他開國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學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最突出的,都是自學所得。下面有個小故事可可以證明。


傳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經常微服私訪,有一天來到燕子磯,遇到來京參加進士考試的眾舉子候船。有一舉子脫口吟道:「燕子磯兮一秤砣」,讓其他人續下句,眾舉子無人能續詠。朱元璋當即吟道:「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這首詩氣魄非凡,可與劉邦的《大風歌》相媲美。


最能體現朱元璋性格心態的也正是這些不假雕琢、隨口而出的詩歌,它們往往於粗豪中見天然野趣。如他的《野卧》,一詩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再如他在「革命成功以後」,難掩喜悅寫下的《金雞報曉》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飛龍起於寒微,但終非池中物!稱帝後的朱元璋常自稱 「朕本淮右布衣」,表示不忘本色。正如有史學家所論,中國歷史改朝換代幾千年,只有明代元得統為最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品文史 的精彩文章:

提拔情敵做官,這個皇帝有雅量

TAG:麗品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