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幾百條討論熱議!「女兒:好朋友天天換外套,我只有兩件!」

幾百條討論熱議!「女兒:好朋友天天換外套,我只有兩件!」

1

前兩天在一個論壇上有一則討論:八歲的小女孩需要幾件冬天的外套,主貼洋洋洒洒討論了幾十頁,後來還專門有開貼繼續討論的,可謂兩件外套引發的爭議。

提出這個問題的媽媽說:

女兒冬天只有兩件外套,一周換一件輪流穿,裡面衣服都是每天換的,所以不是整潔問題。而女兒的一個好朋友有很多件漂亮的外套,每天都穿不一樣的,所以女兒也想要多買幾件。

爸爸媽媽覺得,家裡條件不是買不起,但是不希望孩子攀比吃穿,講了道理女兒也不太接受,結果某天早上上學前哭鬧著不要穿自己這件。媽媽心軟又不知道要不要妥協。

圍觀的吃瓜群眾意見自然的分成了兩派:

第一派認為:兩件外套哪裡夠啊,大人冬天也不止兩件外套,小女孩愛漂亮愛打扮不是壞事,再說衣服也不貴,為什麼不給多買幾件?

另一派則認為:兩件外套完全夠了,冬天進門就脫外套,裡面衣服天天換就好了,外套每周換一次挺正常。而且堅決不允許孩子有攀比心態,尤其是出門前以哭鬧威脅,更不能同意和接受。

首先就事論事的說,「兩件夠不夠」要看「外套」的定義。

就我所在的東北地區,我覺得所謂的兩件,應該是指同一溫度條件下的兩件。

因為溫度不同穿的衣服厚度保暖度就不一樣,秋天總有薄外套,還沒有特別冷的時候總有厚棉服或者呢大衣,最冷的時候穿羽絨服…

孩子容易弄髒衣服,所以一個溫度條件下,兩件同類外套的話,總數算起來怎麼也不可能只有兩件。

我家多多,厚的羽絨服兩三件,薄羽絨服一件,厚棉服四件,其餘薄的夾克、帽衫如果也算外套那就更多一些了。

我家淼淼,厚的長羽絨服兩件,短羽絨服兩件,厚棉服三件,薄棉服四五件,大衣四五件…噗,好像買多了。

但是即使是我買了這麼多,最冷的這一兩個月,多多淼淼換著穿的也就是兩三件羽絨服。

另一個愛買的豆豆媽在豆豆四歲時買了十幾件差不多厚度的外套,後來也好多沒穿上就送人了。

所以如果這個女孩媽媽是指在這樣季節分明的地方,同樣溫度下的外套,尤其是很冷時候的厚羽絨服只有兩件,我覺得是能理解的。我們這裡的冬天就只有羽絨服可以抗凍,一星期穿同一件羽絨外套挺正常的,一周五件羽絨服也多了一些。

當然,如果是在整個秋冬可以穿同樣厚度外套的地方(比如四季如春,秋冬略涼,穿件薄外套或者大衣就可以的地方)兩件外套確實有點兒少,因為大半年時間,娃怎麼想先不說,我自己都確實容易膩煩,畢竟衣服除了保暖,還有美觀的作用。

相對來說,女孩子的衣服會要多一些,因為買買買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女娃衣服選擇比男娃多,而且男娃對衣著外在可能覺醒晚,不怎麼介意穿著。

討論了到底要幾件外套之後,咱們再來討論一下,如果孩子看到別的孩子有了漂亮衣服就想要,或者再廣義一些談,家長到底怎麼對待孩子的物質要求。

2

首先,好幾個媽媽都指出:

豆包媽媽:「不管夠不夠,早上出門前哭鬧要東西我就絕不能答應。」

豆豆媽: 「這種出門哭鬧抱怨吃穿的,我都會好好收拾她。」

小奶油媽媽: 「這種出門哭鬧抱怨吃穿的毛病不能慣,反噬作用太大。」

道理顯而易見,孩子,尤其是已經八歲具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孩子,需要明白「合理的表達才能達到目的。

合理,包括表達的內容、時間、地點和方式。

而選擇在早上著急出門上班上學時提出要求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這種哭鬧的行為也不是好的方式。所以無論表達的內容是不是合理,都不能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選擇可以威脅父母的時機,用哭鬧可以達到目的。」

我們群里好幾個媽媽也指出:究竟是因為需要外套,還是因為個別孩子有,所以我就必須有。尤其是討論里的媽媽所說的「一個好朋友」是這樣,聽起來不是全班大部分同學的行為,只是孩子挑選了一個「最高標準」作為自己的要求。

從共情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喜歡更好更多的東西,這本身很正常,也很能被理解。對小孩子來說,他們更不容易分清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同時,小朋友容易被身邊的人影響,尤其是自己的好朋友。

但是,孩子也必須學會一件事:不是別人有,你就要有,各家情況不同,總有父母滿足不了你的要求的時候。

物質條件必須有上限且接受自己家庭上限,直到自己可以改變。

即使是可以被滿足的物質條件,培養孩子延遲滿足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必須要學會控制。

3

朋友A家條件不錯,有一次和鄰居一起帶孩子去看演出,在開場前五分鐘,孩子提出想要喝飲料,因為自己渴了,而且鄰居家孩子就買了飲料。

A很平靜的和小孩說:我知道你渴了,但是還有五分鐘就可以進場了,今天的演出是包括晚餐和全部飲料的,我們已經付過錢了,五分鐘很短,稍稍忍耐一下,就沒必要浪費多一份錢,你說好不好?

七歲的小朋友很自然的提出另一個問題:那某某某為什麼買?我為什麼不能買?

因為小朋友情緒激動,聲音大了一些,場面有點難堪,畢竟如果再進一步的教訓孩子,也許會讓鄰居感到尷尬。

A看了看兒子,心平氣和的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規則,我們不需要一定和其餘人一樣,這不是說他們那麼做有什麼不好,但那不是我們家的規則。

後來A聊天時提到這件事,他說他首先很確定,孩子多等五分鐘再喝水不是一件真正會對孩子有傷害的事情,而且等待的理由也很正常孩子學會溝通和配合,理解並接受等待的結果,也不是一件壞事

關於延遲滿足,另一個朋友R告訴我們一件他小時候的故事。R父母都是高管,家庭一直很富裕,所以R也一直覺得「問爸爸媽媽要就可以擁有」是件很正常的事。

小學三年級時,他去同學家,覺得同學的音響比自己生日得到的那個好多了,所以回家後和媽媽說自己也想要。

這一次媽媽沒有滿足他,而是和他說:好的音響很多,這次你去朋友家聽到的也許還不是最好的,如果你聽到更好的是不是還想換?R堅持說,自己是真的喜歡,於是媽媽提出一個方法:「不勞不獲」。

「勞」包括每個周末幫爸爸給草地施肥,周末去遛狗,每天幫家裡倒垃圾,這樣爸爸媽媽會因為對他勞動的肯定,允許他在聖誕節選擇一個禮物,如果到時候他還是想要音響的話,他可以選。

小半年之後,R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聖誕禮物,這套音響他一直用到高中,儘管之後他又見過很多更好的音響。

「不勞不獲」:

「獲」不僅是金錢的獎勵,更多的收穫在於體會勞動的不易和成就

「勞」是讓孩子體會延遲滿足的手段,只有學會等待和自我控制,才能真正體恤到父母的不容易,也感激父母給自己創造的一切。

4

當然,父母也要掌握一些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技巧:

*根據不同的年齡合理掌握延遲滿足的時間和方式。孩子越小,延遲滿足的忍耐時間肯定越短,對兩三歲小寶寶,延遲可以從一分鐘開始。

*充分說明延遲滿足的理由。

*等待時不要過分關注。

*冷靜地對待孩子的任性哭鬧。

*不吝嗇表揚,盡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愛他。

* 以尊重的態度說「不」:比如孩子有攀比心態其實也很正常,我們希望他們明白這樣不對,但是不代表說他有了這種心態,他就不是一個好孩子。

* 有正當理由說「不"。

* 教育他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

* 一旦說「不」,就要堅持下去。

* 拒絕孩子以後,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最值得擁有的。

* 減少孩子的物質佔有慾:讓孩子明白人生的快樂不是與物質財富等同的。

* 讓孩子擁有廣泛的愛好。

5

最後,我們來做一個投票: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燈塔的三十六計 的精彩文章:

世界兇殘,近視越來越早!OK鏡到底O不OK?

TAG:小燈塔的三十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