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焚香靜心中透破無常妙理!

焚香靜心中透破無常妙理!

焚香靜心,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好香帶有一種能過濾煩惱的特殊氣場。當一炷青煙裊裊升起,怡人的香氣瀰漫開來,似乎周邊的環境也漸漸清寧莊嚴了起來。這是香本身所帶有的靜心效果。然而,真正的深層次的靜心,或許更在於明理之後對自心的把握能力。

莊子在《齊物論》中曾形容我們凡人的心相說:「與接為構,日以心斗」,並說我們的心是「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我們處於人群之中,如果時刻懷著一顆是非之心,則很容易看見別人和社會的對與錯。經常糾纏在是非對錯中,自心很難有真正平靜的時候。真正的平靜,不是壓抑自己刻意營造出冷漠和寡言,而是對自心所產生的是非對錯分別念的超越。然而,又如何超越呢?

禪宗有一則著名公案,二祖慧可求法於達摩:「弟子心不能安,求師父慈悲,為我安心。」達摩曰:「將汝心來,吾為汝安。」慧可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曰:「為汝安心竟。」在這則公案中,慧可發現找不到自己的心了,達摩說,知道找不到自己的心,這顆心就已經「安」起來了。

我們實際上是無心之人,平常所執著為自己的心,只是一場夢幻,計較則「有」,不計較則「無」。這一點,對於經常觀心的人來說,是再明確不過的事實。

《圓覺經》中說:「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靜觀自心,那不斷產生的種種是非念頭之流,並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而是多年來在生活中受各種環境「教育」的結果。

佛說無常,首先是心相無常,逝者如斯,無有常態。無常之故,執著即妄,當體非真,放下即顯明德。修行人習慣於觀心,久而久之,心中產生的是非對錯的情緒念頭對我們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弱,然後自然會有所謂的「平靜」,這也是修心在進步的表現。因此,真正的平靜不是無言,不是無念,不是不做事,也不是壓抑自己,而是對自己念頭的「不管」。

道家講「無為」,亦是指自心無為,順其自然,承認外相有種種差別,承認人生不如意事常七八九,承認成敗榮辱是因緣果報導致的必然,承認生死是肉體生命的轉換交替,人間事皆是心的道場,和光同塵,自然上善若水。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是瀟洒的忘我的逍遙遊。

焚香靜心,如果能真實體認無常和無為的道理,那麼在焚香時,專註焚香,不去管自己的念頭,一派自然真誠,漸漸乃至呈現「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風範,則其言行舉止,自然清雅和悅,其所焚之香,自然怡人心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奘大師 的精彩文章:

佛像能清洗嗎?佛像髒了應該怎麼清洗?

TAG:玄奘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