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互聯網口述歷史」結局還在路上,過程都是財富

「互聯網口述歷史」結局還在路上,過程都是財富

原標題:「互聯網口述歷史」結局還在路上,過程都是財富



文章來源:百度新聞

「互聯網口述歷史」結局還在路上,過程都是財富



1


01

互聯網口述史:人類新文明締造者群雄


「互聯網口述歷史」工程選取對全球與中國互聯網全程發展有特殊貢獻的人物,通過深度訪談,多層次、全景式反映中國互聯網發生、發展和全球崛起的真實全貌。該工程由方興東博士自2007年開始啟動耕作,經過十年的摸索與收集,目前已雛形初現。


「互聯網口述歷史」既是已經發生的歷史,也是正在進行的當代史,更是引領人類的未來史;既是生動鮮活的個人史,也是開拓創新的企業史,更是波瀾壯闊的時代史。其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記錄中國互聯網全程,下部分是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互聯網全記錄。其中涉及:創業與商業,政府、安全與法律等相關領域,社會、思想與文化等層面。


方興東及其團隊的「互聯網口述歷史」,目前在業界已產生極大影響,到2018年年初,初步完成了國內160多人的訪談(包括胡啟恆、張樹新、田溯寧、汪丁丁、李開復、劉強東、張朝陽、周鴻禕、雷軍、陳天橋、馮鑫等等),積累文字600多萬字,視頻500多小時。到2017年年底,已完成互聯網之父Vint Cerf和Lawrence Roberts、超鏈接之父Ted Nelson、ICAAN董事長Steve Crocker、法國互聯網之父普贊等國外人物100人。記錄第一個50年,面向下一個50年,以全球格局,展現人類新文明視野。


尼葛洛龐帝曾這樣對方興東說:「你做的口述歷史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因為互聯網歷史的創造者,現在往往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麼偉大,而我們的社會,現在也不知道這些人做的事情有多麼偉大。」

我們希望將各層面核心親歷者的口述做成中國和全球互聯網浪潮最全面、最豐富、最鮮活的第一手材料,作為互聯網歷史的原始素材,全方位展示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走向。為更好記錄互聯網歷史的全程提供多層次的素材,為後人更全面的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參考。


我們的使命是:發現歷史進程背後的偉大,發掘偉大背後的歷史真實!


2



2018年伊始,中關村口述歷史緊鑼密鼓,開年第一個就是郭為,約了很久,終於可以坐下來輕鬆聊聊。郭為1985年來到村裡讀研,中關村的「老人」。1988年加入聯想,直接在柳傳志身邊工作,堪稱最幸運的年輕人。12年換了11個崗位,是真正的「救火隊員」,戰績赫赫。2000年分拆,領導神州數碼至今。

1988年郭為加入聯想,直接在柳傳志身邊工作,堪稱最幸運的年輕人,12年後,聯想分拆,他率領神州數碼團隊創業,打造出中國最大的整合IT服務商,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品牌。



+


郭為的口述歷史坦誠率真,故事精彩和妙趣多多。從1985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北京),迄今已經在村裡33年,他經歷的中關村歷史當然豐富多彩,非同凡響。一個下午三個小時,幾乎就是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實在是意猶未盡。還得找機會從他身上挖掘出更多精彩的故事出來。

1988年,三個年輕人幾乎同一年加入聯想:郭為、孫宏斌和楊元慶(其中楊元慶小一歲,提前進聯想)。三大幹將在聯想沿著不同的軌道演繹了自己精彩的人生。郭為是其中最幸運的,直接就在柳傳志身邊,風生水起。但2000年分拆,從此離開聯想體系。孫宏斌一舉開闢出18家分公司,少年得志,卻在1990年鋃鐺入獄,聯想生涯戛然而止。楊元慶一開始不顯山露水,如今駕馭聯想的大船。的確,十多年來,我自己完成了200多人的口述歷史,面對名利和波折,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特別的豁達和超然。無論高潮還是低谷,每一步都是精彩。結局還在路上,過程都是財富。


——方興東


3


劉偉,作為「互聯網口述歷史」的參與者,他對這項工程有著自己特殊的感悟。在劉偉寫的《我的創業史》的後記中就有關於他所理解的「互聯網口述歷史」意義的認識。


《我的創業史》後記(部分節選)


劉偉


2007 年時,方興東博士發起了「互聯網口述歷史」工程。該工程的「中國篇」部分,是對二十多年來中國互聯網全程發展有特殊貢獻的人物所進行的深度訪談,這些人物涉及創業與商業,政府、安全與法律等相關領域,社會、思想與文化等層面。通過各層面核心親歷者第一人稱的口述,「互聯網口述歷史」試圖多層次、全景式地反映中國互聯網發生、發展和全球崛起的真實全貌,並且,希望成為中國和全球互聯網浪潮最全面、最豐富、最鮮活的第一手材料。過去的幾年裡,方興東博士已為「互聯網口述歷史」訪談採集了一百五十餘人,其中包括陳年、陳彤、陳一舟、陳天橋、蔡文勝、馮鑫、胡啟恆、汪丁丁、吳伯凡、王峰、李開復、張朝陽、張樹新、周鴻禕等等,而我們作為背後的團隊,已整理完成了六十餘人的口述歷史。


整理完任何一個「口述」文本後,都會讓人一時緩不過神來,有時整理完心裡是空落落的,這便是「口述」帶給整理者的沉浸感。我在即將出版的「互聯網口述歷史」系列叢書的編後記中寫過:余世存老師回憶整理和編寫《非常道》的過程時,他說自己當時「常常為一段故事激動得站起來在屋子裡轉圈,又或者為一句話停頓下來流眼淚」。


在整理「互聯網口述歷史」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樣深感如此。因為能觸及種種場景、種種感受、種種人生,我們常常因「口述者」的豪情、痛苦、人性光輝、思想閃光而震撼、緊張、欣慰,甚至被一句話驚出冷汗;有些「口述者」的思想分享連續不斷,讓人應接不暇,讓人亢奮,讓人拍案,讓人開腦洞,甚至讓人開天眼;同時,我們也「見證」了很多阻力與才智、生存與反抗、偶然與機遇、智慮與制度、堅持與妥協、弱德與英勇……每位口述者,都像是一面面鏡子,反射著千千萬萬的創業者、創新者、先驅者、革命者,他們是隱秘的英雄,堅忍的失勢者,挺過來的傷者,微笑的轉身者,孤獨的翻山者……有幸的是,今天我們能觸碰這些「寶藏」,也有幸,今天的我們能把它們都保留下來、呈現出來,領受前輩們分享的無價禮物。


最後再貼上一段我在「互聯網口述歷史」系列叢書的編後記中的話,希望引起讀者對「互聯網口述歷史」的興趣和更多關注。


在「互聯網口述歷史」里,讀者可以看到過去與今天、政治與文化、他人與自己,也能看到趨勢、機會、視野、因果、思維方式,還有管理、融資、創業、創新,還有勵志、成功,以及辛酸挫折、淚水欺騙、潦倒狼狽、熱愛、堅持;有領先,也有掉隊;這裡有故事,也有乾貨;有實用主義的,也有精神層面的;有歷史的A 面,同樣有歷史的B 面;甚至其中有些行業問題、創業問題,依然能透過歷史照入今天,解決此時此刻你的困惑與難題。所以,希望讀者能夠在我們不斷出版的「互聯網口述歷史」中,求仁得仁,並各得其所。希望在你困苦的時候,能有一雙經驗之手穿過歷史幫助你、撫慰你。也希望您在有收穫之餘,還能夠有所反思,因為,「反思,是『口述歷史』的核心(汪丁丁語)。」



本文為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述歷史oralhistory 的精彩文章:

聽傳承人口述歷史 | 杭州為非遺「建檔案」

TAG:口述歷史oral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