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在大西洋發現量子糾纏現象,漩渦直徑200公里,半年移動1600公里
量子糾纏是在目前科學界的高尖端領域,這是一種利用量子化現象研究物質之間的關係,這些自然就是量子物理學家才能夠研究透徹的項目,不過,說得投訴一點就是物質之間在量子微粒化的情況下,表示出來的一種連接在一起的宇宙現象。
所以之前很多物理學家對這其中的量子化現象都展開大量的研究,包括量子通訊以及量子力學,完全都是處在極其細微的研究領域。然而在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居然在南非附近的大西洋地帶,發現了現實版的大型「量子糾纏」,是在海洋中的壯觀現象,那就是兩個超級大的漩渦在這海洋中出現,一時之間,瞬間登上了各大科技新聞頭條,並且成為了科學家茶餘飯後的探討話題。
這份研究最終發表在2017年12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在這裡發現的還是一個單漩渦的巨型海洋漩渦,並且是在向西移動,速度顯然就是非常快,在高空上看上去,猶如在海洋中有龍吸水的現象產生,而就在這次發現不久之後,再一次發現另外一個巨型的漩渦跟之前這個相呼應,大小以及移動的速度都是神似,只不過這次發現的是向東移動,之前的是向西,最終兩個漩渦交匯在一起。
在大西洋的海平面上開始出現「量子糾纏」的現象,場面相當壯觀。通過研究人員對這兩個巨型漩渦的大小測定,發現它們的直徑都是在200公里左右,每天都在海洋中快速移動,6個月就移動了1600多公里,是單向漩渦運行速度的10倍,讓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
全球地理海洋科學家認為,針對這種海洋中出現的「量子糾纏」現象是非常罕見的,很有可能就是在海洋中洋流達到一定強度時,自行分裂成為兩個巨型的漩渦,並且開始反方向的運行,而這種漩渦自然就比其它單方向漩渦要快,一直都是在海洋中神出鬼沒。
然而這看似運行速度如此詭異的雙向漩渦,對於海洋的生態系統環境而言,卻是有著一定好處。首先,在海洋中發生了這種漩渦現象,就能夠將在海底中沉澱了非常久的營養物質用強大的作用力,均勻分配到海洋上層,而不是在海底深處沉寂著,這就對於很對有利於生態系統發展的物質來說,完全就是跟更新了海洋系統一樣。
GIF
其次對於很多小型的魚類而言,在之前是沒有快的游泳能力,而在這漩渦發生之後,就可以順著漩渦的移動趨勢,跟搭載順風車一樣,在海洋中遨遊。還有這種漩渦的產生,能夠讓海洋中很多不同區域的海水,實現融匯。
這就可以讓很多在原先沒有交匯的洋流區域實現海水環境的交換,對於維持海水中的營養成分來說是相當有利的,實現資源環境的均勻分配,不會出現絕對區域化的單一局面,更加讓海洋中的系統保持穩定性,讓生物在這海下長久生存。


※愛因斯坦百年前留下的引力波預言,再次得到科學家驗證,時空漣漪果然存在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