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4.開墾旱地 宣化上人事迹

14.開墾旱地 宣化上人事迹

把正法的種子在香港散播

香港是上人韜光晦跡的一個地方:

在那裡,

上人建有西樂園寺、慈興禪寺和佛教講堂。前後十餘年間,上人隨緣度化眾生,講了很多的經典,如《地藏經》、《金剛經》、《阿彌陀經》、《楞嚴經》、〈普門品〉等;也舉辦佛七、禪七等法會,還創辦一本雜誌名為《心法》。

在那個時候,

上人雖然終日為了弘揚佛法而忙碌,卻也教化了不少青年的佛弟子。聽上人早期的弟子講,年輕時候的上人不苟言笑,對戒律非常的嚴格;可是嚴格中又非常的慈悲,可以說雖嚴而慈。所以上人早期的一些弟子都忠心耿耿,矢志遵從上人的教化;現在上人圓寂了,他們仍如常發心,願意儘力維護正法。

縱觀

上人在香港弘法的這十餘年間,闡揚禪、教、密、律、凈五大宗,打破禪宗說禪宗好,密宗說密宗好的陋習,把五大宗融合在一起。

這期間,

上人也幾次到泰國、緬甸等地,考察當地的南傳佛教;上人希望把南傳佛教跟北傳佛教團結起來,因為不論南傳和北傳,本來都是一家人。

上人的精神

不單單是要融合佛教的五大宗和南北傳佛教,更要將世界各個正規宗教融合在一起;因為世界所有眾生都是一體,不應為爭高下而起分歧。

可以說

上人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樣子,就把正法的種子在香港種下了!

佛祖重心傳

法語化大千

僧徒遵戒制

寶所自達源

上人作於1959年

第二篇 建廟與弘法

三十四歲至三十六歲

公元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三年

14. 開墾旱地

1951年,香港通善壇邀請上人講《地藏經》期間,每天來聽經者不下百人。臘月初旬結經後,就有多位居士提議要為上人擇地建造精舍……

擇地建造精舍,這段因緣很快促成。不久,就有人告知在香港筲箕灣的西灣河馬山村的山脊,有一塊荒地(編按:日本投降後,很多屬於政府的公地無人管理,那時就叫作「霸王地」,私人可以暫時借用),約有數十平方尺。可美中不足的是,山上沒有水源,依賴山下馬路邊公共「街喉」,就是從街頭用自來水管接水,然後擔水攀登數百級的石階上山,山路崎嶇,其辛苦可想而知!

上人自述:

不久,我在觀音洞的鄰居法師不歡迎我住在茅蓬,勸芙蓉山的人遷我的單,我便搬到筲箕灣馬山村,在山上建了個小佛堂。西樂園以前是一塊山地,上去要爬三百多級的石階,而且山上也沒有水。雖然沒有水,我覺得那兒可以造一個小小的道場。

1952年,上人在西樂園樹前

【後記1】 譚果式居士敘述:

有一位原不信佛的記者告訴師父,在山上有塊公有地,可以蓋間小廟,只是那在窮人區,也沒有水源。師父說:「我們看看去吧!」師父看後繳付了租金,得到使用權。沒多久,父親就帶著媽媽和姐姐去拜見師父;我沒去,因為那時候我在基督教學校念小學,自以為信佛是愚昧無知的人才會做的事,出家人不過趕趕經懺罷了。母親和姐姐見了師父之後,決定拜師父為師。

【後記2】 譚果正居士日記:

香港有一位記者,專門報導宗教界的新聞,僧道都要買他的帳。師父說:「雖然如此,若非他,佛教在香港未必能這麼興盛,所以他在佛教的功德很大。如果他的境遇不好,佛教就是養他一家也是應該的。」 師父與眾不同的胸懷,令我衷心佩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52.暴風雨中叩拜,捨棄「臭皮囊」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