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位!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

諸位!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

諸位!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

上凈下界法師2017年啟講於台灣

今天的課有沒有問題?就是說,今天你要學佛,你要先了解自己,知道你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你不能說一天過一天,是吧?我們自己有兩個角度觀察:第一個,從因緣觀察;第二個,從心性觀察。從因緣觀察,那沒話說,那叫「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現在學佛其實有點晚了,因為業力已經弄出很多煩惱,妄想也很重。但是我們還有一個本來具足的東西,就是現前一念心性。如果你會把它啟動起來,那就不一樣了,那局勢就不一樣了。那叫做佛陀是我的父親,我是佛陀的兒子。

我們現在也可以說:是的,我是一個乞丐。其實,現在人生,你的快樂是別人施捨給你的。難道不是嗎?你告訴我,你現在所有的快樂,哪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給你的?你過去有善業你才快樂的,否則那你怎麼有快樂呢?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我們是一個乞丐,所有的東西就是因緣施捨給我們,我們才能夠活到現在。

但是,你別忘了你還有個身份:你曾經是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父子關係是不會改變的,不會因為你離家出走而改變。父子叫做天倫。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善用我跟大富長者的父子關係,那就不一樣了。當然,如果這個關係你完全不看,就做一個乞丐,那你去工作,要賺到像大富長者的財富,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所以諸位!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欸,我從輪迴而來。對,也是!因緣所生法,我們其實從輪迴而來。還有一個,你從一念本自清凈、本自具足的心性而來,這個身份你別忘了!

我們是兩種身份,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一個理觀,一個事修。

好,大家好好體會一下。


上凈下界法師2007年啟講於台灣凈律學佛院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九十一頁。辛五、明藏性即空大性。

我們在修習首楞嚴王三昧或者說是大乘的圓頓止觀之前,要先建立大乘的正見。那麼什麼是大乘的正見呢?本經引導我們去觀察生命的時候,它主要把生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妄的。一個是真實的功德,一個只是虛妄的因緣。從這兩部分來觀察生命。

在整個三卷的經文當中,佛陀剛開始所開顯的是我們能觀的心有真妄的差別。我們能觀的心在面對外境的時候,有所謂的攀緣心跟常住真心。攀緣心就是說我們的心對外境有所執著,仁者心動。我們這個心態的產生,是因為某一種人事的因緣的刺激,所以這個心是隨境而生,也隨境而滅。這種攀緣心是要不得的。你不管是念佛、持咒、拜佛,乃至修任何的功德,你用攀緣心來修學,你得不到真實的功德,因為它的根本是虛妄的。所以在修行之前,你一定要把心帶回家,回歸到你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本性。你要先遠離外境的執著,回到你的清凈本性,從這個本性當中去發動你的修學,那麼所有的功德都是如來密因,都是諸菩薩萬行的圓滿。所以你在修行當中,第一個先找到你的真實心,是非常重要的。

找到你的心以後,從你的心開始生起觀照。這個時候就可以面對所觀境,這一切人事的是是非非的因緣。那麼這個所觀境應該怎麼去觀察呢?佛陀講到了會四科融七大。前面四科的經文,佛陀主要講到一個觀念:妄相無體。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這種身心世界,它的相狀只是一個「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一種幻妄稱相而已,它沒有真實的體性。

前面四科的經文,是在破除我們對妄相的一種執取。我們認為身心世界是真實的,那個就是自我。其實那個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我們捏造出來的。這個身心世界是變化的、是虛妄相的。所以在四科當中,主要是發明的「達妄本空」,那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個生滅的過程而已,它沒有真實的體性。到了七大就不一樣了,講到性本具相。所以四科是發明整個生命的過程,而七大是說明整個生命的根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讀經,你把每一句話消歸到身心世界就對了

TAG:佛教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