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拾光:如果情緒管理的好,你將可以收穫更多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這很容易導致一些糖友產生心理壓力。
大量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會因精神緊張、焦急激動、發怒恐懼或憂慮絕望等不良情緒,導致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甚至會發生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友應重視心理的調節,以下六種心理要不得。
1、過於恐慌和焦慮
GIF
有的糖友一想到自己患有糖尿病就會十分不安,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過度誇大了疾病的嚴重程度。
2、抗拒疾病
有的糖友確診糖尿病後,無法接受事實。對疾病產生抗拒心理,不能好好配合治療,引起血糖波動。
3、過度依賴藥物,放鬆飲食和運動的要求
有的糖友以為得了糖尿病,按時用藥就可以了,飲食沒有控制,也沒有堅持適當的運動,單純依靠降糖藥物來控糖,影響了病情,導致血糖忽高忽低,極不穩定。
4、焦躁求急的心理
部分糖友往往急於求成,自行加大藥物劑量,過度節食,過量運動,結果反而拔苗助長,不利於糖尿病的治療。
5、悲觀的心態
有的糖友一想到自己患病就感到萬分沮喪,喪失了與疾病鬥爭的意志力,陷入一種絕望的困境中無法自拔。
6、掉以輕心、無關緊要的心理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小有成效,一些糖友往往會出現這種心理,認為疾病很容易控制,於是自行停葯,掉以輕心。
殊不知這種觀念會使病情加重,可能還會導致併發症的發生。
上述這6種心理都是要不得的,糖友要懂得與糖尿病相伴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應該相信自己,積極面對,保持情緒穩定,和醫務人員一起管理好自己的血糖。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糖友調整情緒:
學會傾訴,當糖友內心困惑、焦慮時,可以向醫生、家人、朋友傾訴,爭取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主動學習糖尿病知識,積极參与疾病的控制。
現在有糖尿病管理的APP,可以與醫生、糖友在線交流,也是學習糖尿病知識的有效途徑;
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運動有利於控制體重、血糖、血脂、血壓,也有利於驅散焦慮、抑鬱情緒;
拓寬情趣範圍,積極培養業餘愛好,如種花養鳥、觀賞書畫、遊園釣魚、下象棋等等。
最後,糖友家屬也要理解糖友的心理狀態,幫助糖友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幫助糖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的效率。
一旦糖友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難以排解時,應及時找專科大夫就診,避免加重病情。


TAG:讚揚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