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大國競爭背景下的兵力規劃》| 塑造未來陸軍

《大國競爭背景下的兵力規劃》| 塑造未來陸軍

原標題:《大國競爭背景下的兵力規劃》| 塑造未來陸軍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大國競爭背景下的兵力規劃》,該報告是研究分析美國2018年1月19日《國防戰略》報告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分析美國設計戰爭和設計軍隊的最新案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與北京遠望智庫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日前合作編譯了該報告,以助力研究美國的凈評估戰爭設計和軍隊設計。


第五章


塑造未來陸軍

作者:塔灣街40號


第5章評估了潛在的作戰概念和能力優先順序,這些會塑造未來美國陸軍,海軍和特種部隊地面部隊。


正如第1章所做的總結,冷戰後美國軍隊對作戰概念和規模、形態、海外態勢的決議很大程度上基於在寬鬆環境下戰勝區域內對手這種常規的衝突的準備。儘管在2001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恐怖分子襲擊紐約市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但是這見證了美國軍隊應對非常規戰爭的作戰概念和戰鬥力上的進步,也見證了美國軍隊打敗大型、複雜政權入侵者,使其戰鬥力急劇下降。鑒於像「空陸一體戰」、目標操縱這些遺留的作戰概念沒有解決非常規戰爭,這在那時是可以理解的。在2003年對伊拉克的聯合入侵之後,美國陸軍的優先順序發生了改變,輪換地支持伊拉克和阿富汗並且全球化地打擊恐怖主義。在2011年之後,美國軍隊從伊拉克撤回,通過預算控制法案,主要的裁軍是依據美國陸軍的規模。特朗普政府宣布扭轉這一趨勢的意圖。


多種預算驅動的裁軍,冷戰後重點放在應對區域性威脅,十年的非常規戰爭,這樣的結果是與大國力量入侵者的衝突相關的陸軍作戰概念和能力的代溝。俄羅斯和中國直接地或間接地向伊朗、朝鮮、敘利亞以及像黎巴嫩真主黨和俄羅斯分離主義者這樣的非國家行為體提供先進的武器,這使得挑戰更加複雜。儘管這些次要的行為體沒有對美國所有作戰域中的行動自由造成和大國侵略者同樣的挑戰,但是這些常規的、非常規的以及特種作戰部隊能夠對抗地面域。然而,美國陸軍需要支持多種區域內,更寬範圍的其他任務,如表3所示。


表3:軍事作戰行動的例子

維穩活動

民間組織的防禦支持

外國人道主義援助

恢復

非戰鬥人員撤離

和平作戰

對抗大規模殺傷武器

化學、生物、放射和核響應

國外內防

反毒品作戰行動

國土防禦

大規模暴行的回應

安全合作

軍事戰爭

因此,美國陸軍必須準備阻止,如果必要的話,參與和高端、中等水平對手的衝突,與此同時保持戰鬥力以及應對非常規戰爭的能力。出於計劃的目的,美國陸軍近期逼近的威脅應當來自於俄羅斯,而中國應當是中期高級別逼近的威脅。在這些時間範圍內,對於美國及其同盟和友國來說,很可能兩者都面臨重要的安全挑戰。特種作戰部隊應對中國和俄羅斯軍隊,應該準備進行國外內防,信息作戰和非常規的戰爭。本章主要關注常規美國陸軍的作戰概念和戰鬥力,特別是陸隊的力量。

塑造未來陸軍的備選作戰概念


2017年陸軍-海軍白皮書,多域作戰:21世紀聯合武裝聲稱:美國地面打擊力量作為聯合的、組織間的、多民族的小組的一部分,現在沒有充分訓練、組織、裝備,也沒有擺出姿態威懾或打擊高能力相匹敵的敵人,贏得未來戰爭。白皮書提出還需要做很多努力,來準備美國陸軍力量,特別是應對那些挑戰美國,甚至可能在當地區域打敗美國的敵人。白皮書展示了最初的概念來應對這些挑戰,提出了「解決大綱」,為未來聯合作戰,準備陸軍力量:


多域作戰:21世紀的聯合武裝需要做好準備、適應性強的陸軍和海軍打擊力量,通過所有領域的聯合武裝的延伸,能夠實體地和從認知上操控對手……通過可信的前方軍力,強適應性的戰鬥編隊,未來陸軍和海軍力量整合併同步戰鬥力,作為聯合小組的一部分,創造多域優勢的臨時窗口,通過戰場深度,抓住、保持、利用主動權,打擊敵人,實現軍事目標。


在討論支持多域作戰白皮書中列出的概念之前,值得注意的是,陸軍把以下這些能力帶到了戰鬥中:


1. 在陸地上操控並利用地形地勢;


2. 抵制對手的操控,應對對手特種作戰部隊的保護行動;


3. 通過訓練和建議,構建夥伴的戰鬥力;


4. 沒有了空中和海洋力量中高度的「節點」結構,更容易地作戰;


5. 強化、隱藏、分散這些作戰能力;


6. 陸地連接的網路(例如:地下光纖)很難進入和破壞;

7. 能被保護的相對大型的武器庫彈藥儲備;


8. 在戰區內重新裝載、重新供給以及重新添加燃油,遠離大型、脆弱的基地;


9. 在缺少頭戴式ISR和全球定位系統數據的情況下,操控、瞄準敵人力量;以及


10. 在其他作戰域,從地面位置,促使作戰。(例如,反綜合空中防禦火力)。


自冷戰之後,軍隊實施其首要功能,對抗高端對手的能力已經急劇下降。承認這一點,評估必須要做到什麼,來準備高端衝突的陸軍力量,這是首要的任務。一開始是發展作戰概念,這些概念能幫助充實完善多域作戰。之後,這些概念應該促進未來的作戰能力和美國陸軍的海外姿態的改變。


改變姿態應對未來的防禦


鑒於在兩個區域內A2/AD威脅的本質,美國海外基礎概念應該由維持前方軍力向創造能更好地進行未來防禦的軍隊力量進行轉變。否則,對於臨近的、同級別的軍事入侵者來說,在美軍應用額外的力量應對作戰的行動之前,最小的戰區軍力和速度停滯沒有區別。


應該規定的是,最小軍力在朝鮮半島有其作用,考慮到美國軍隊在此駐紮是聯合指揮的一部分,這包括韓國軍隊大約630000名有效人員。這個力量能創造所需要的時間,使美國加強控制危機中的半島。美國陸軍力量在太平洋剩餘的地方和歐洲,是不足的、片段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實際上,美國陸軍在歐洲的姿態是冷戰時期的反映。(見表4)。


表4:美國在歐洲的陸軍和主要裝備

1989 2017

人員

213,000

25,000

組織

陸軍總部

2

0

武裝分隊總部

2

0

機械化步兵分隊總部

2

0

武裝的裝甲兵軍團

2

0

攻擊旅

0

1

武裝旅

機械化步兵旅

輕型步兵旅

10

1(輪換)

4

0

1

0

機載旅

海洋遠征部隊

0

1

1

0

設備

主要戰鬥坦克

5,000

200

步兵戰鬥工具

940

200

武器

1,600

100

攻擊直升機

279

24

鑒於俄羅斯力量和北約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小型軍事力量相近,波羅的海地區對於俄羅斯的進攻顯得很脆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真的。很多戰爭決定了入侵俄羅斯軍隊,能夠在60小時或更少的時間,到達波羅的海政權首都城市的外圍,使得北約沒有時間回應。簡言之,北約現在在波羅的海區域內的陸軍態勢是停滯的,可能不會威懾俄羅斯,阻止其快速地做到既成事實,它應該選擇進攻一個波羅的海的政權。


圖21:美國的降落傘兵在保加利亞進行機場抓捕行動訓練



接下來的部分展示了新的態勢和能力,使得美國陸軍力量提高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量。他們也推薦備選的作戰概念和能力,作為補充,創造更加有效的威懾態勢,使得陸軍做好應對大國侵略進行多域作戰的準備。這些概念和能力應該由中國和俄羅斯採用的新的戰鬥策略來告知,而不是過去聚焦摩擦的聯合武裝戰爭策略。


制衡中國


中國繼續提高戰鬥力,在西太平洋地區提高挑戰進入美國和自由行動的能力,這不是秘密。除了支持夥伴國的戰鬥力,威懾中國解放軍的能力,適當訓練並裝備的美國陸軍能通過以下方式強有力的應對未來的戰場作戰:


11. 實施控制來制衡敵人的特種作戰部隊、機載力量以及與美國特種部隊和海軍相結合的兩棲力量;


12. 提供區域安全(操控、火力、導彈防禦)來保護地面和空中通訊線路、港口、機場以及重要的基礎設施;


13. 提供防空、陸基火力、偵察、監控以及獲取目標;網路、電子戰和制衡太空的能力來支持打擊作戰行動;以及


14. 提供後勤保障(包括醫療)和對美軍的工程服務。


在西太平洋的前線基地充足的陸軍力量是實施這些行動的基礎。概念上,要考慮兩個寬泛的案例:1)在美國太平洋領土上的陸軍態勢以及可能的如韓國和日本的盟軍政權;2)第一島鏈的陸軍態勢和臨近中國的其他地區。在這些案例中,美國陸軍能提供戰鬥力,阻止中國解放軍在空域和海域的操控能力,提高美國和夥伴軍事力量的自由度。


陸基防空反導作戰


未來陸軍主要負責中遠程戰區防空反導。陸基可移動和可重新定位的防空能為如AWACS這樣的大型戰鬥機和空中加油機提供屏障,使得它們能更好地支援聯合行動。他們也能保護美國打擊戰鬥機,免受中國攔截戰鬥機和航程內的其他威脅。重要的是,基於地面的系統應該是高機動性的或者駐紮在加固、偽裝、固定的且備彈充足的位置。太平洋未來的陸基防禦會包括移動或固定的且加強能量的定向能武器以及能給其虛擬、無盡的武器庫進行冷卻的資源。


精準打擊和海洋拒止作戰


未來陸軍力量永恆駐紮,輪換地利用太平洋,進行精準的地對地打擊,支持抗衡太空的作戰行動,輔助沿海拒止任務(表面和海下),限制他們的範圍。陸基的、綜合的遠距離雷達網路、信息融合中心,提高的通信和感測器,基於光纖的通信和火力能徹底打擊中國解放軍在其領水的海軍力量。


重要的是,位於在第二島鏈上和在夏威夷的短距離的基於地面的綜合防空系統、精準打擊以及海洋拒止能力,在與中國解放軍的戰鬥中能嚴重限制其作戰應用。未來陸地發射的超越500千米航程的導彈需要重新審視中距核武器條約。面對俄羅斯明顯的侵犯,這個條約是公道的。現有的和未來的軍隊系統遵守中距核武器條約。如果他們安置在緊鄰中國的地方或是安置在促使他們成為中國海軍的目標的地方,那麼美軍有可能把中國當成風險目標。例如,位於韓國、可能位於越南的美國陸軍,對於未來與中國解放軍的作戰,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這些基於地面的系統有很大潛力測定中國的目標的距離,更進一步侵蝕中國解放軍投射力量的能力。緊鄰美國基於地面的火力應該分散,隱藏或者強化來使其被瞄準和被攻擊更加困難。這些位置會根據實體和電子欺騙方案進行增加,將會進一步使中國解放軍的目標挑戰變得複雜。


一個例子:美國在越南潛在的前線防禦陸軍作戰


未來在越南永久駐紮或輪換的美國陸軍將會是東南亞地區中國解放軍巨大的威脅。美國和越南軍隊分散在越南,這是中國解放軍在中國南海、馬六甲海峽,中國南部地區的威脅。他們也能進行聯合作戰,顯著降低中國解放軍空中、海洋、太空和網路作戰的進攻。概念上,接下來陸軍的行動也會支持未來聯合行動:


15. 陸軍、海軍和特種部隊地面部隊能與越南軍隊合作,保護地面通信通道,防禦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基地,戰勝中國解放軍特種部隊和包括機載和兩棲力量的傳統力量。未來美國應對這些任務的地面力量可能是機器人的或人機編隊系統。


16. 未來軍隊精準和區域長距離火力(高射炮、導彈、火箭及高超聲速的武器)網路和電子戰力量,能打擊中國的陸地目標,鎮壓中國防空系統,打開空中攻擊通道,提供製衡火力,來破壞、中和或摧毀中國的火力系統。


17. 基於地面的長距離火力和進攻性的網路行動以及電子戰系統的組合能瞄準中國的設施(特別是港口和機場),海洋力量,指揮控制節點和地面編隊。基於地面的非動能戰鬥力也能破壞和否定中國解放軍的太空系統,特別是提供精準瞄準系統和定位、導航與授時信息,應對中國的A2/AD能力。


18. 基於地面的長距離雷達、提升的通信和感測器、通信通道以及大數據管理系統能提供偵察、監控和獲得目標的融合中心,同步戰場上的動能及非動能攻擊。


19. 由多位置雷達支持的定向能防禦,通過光纖線路和火力單元連接,能提高對中國解放軍導彈和火箭齊射的防禦。


20. 美國軍隊使用陸軍和空軍工程設施,能建造多個小型機場,一旦垂直/短距離起飛著陸戰鬥機、攻擊直升飛機、無人打擊系統和RSTA無人系統損壞,及時進行維修。


21. 陸軍和海軍能提供可移動的保護區,增援中國特種部隊或機動部隊成功操縱的區域。


22. 軍隊後勤部門能支持部署軍力,提供分散式、適應性強的生產場地,來減少戰區後勤需要。


圖22:美國海軍在澳大利亞練習兩棲著陸



美國陸軍能為區域內其他友好國家做出相似的貢獻。如果可能的話,這些行動應該全面整合區域內特別是韓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有重要能力的軍事行動。然而,在歐洲對抗俄羅斯軍事侵略的潛在的作戰可能是不同的事情。


制衡俄羅斯


北約、歐洲的穩定和安全受到俄羅斯的挑戰,俄羅斯的目標是顛覆冷戰結束之後歐洲的安全秩序。俄羅斯正在資助一個軍事現代化項目,目標是大幅增加在黑海和波羅的海區域A2/AD作戰能力,空中超越波蘭及其他周邊區域。俄羅斯對喬治亞的傳統進攻,在烏克蘭的灰色區域的作戰,對支持在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干涉,對幾乎每個西方政府和主要世界玩家的網路攻擊,證明其利用軍事力量實現野心。總而言之,俄羅斯有極度靈活的工具應用於對手:試圖推算戰略行動,很可能引起美國或北約的軍事回復。


鑒於規模、戰鬥力以及俄羅斯接近北約東翼,前線基地需要更多美國陸軍,這比部署在太平洋更加重要。如前文所述,美國陸軍在歐洲的態勢是冷戰時代威懾蘇維埃進攻的影子。


美國軍隊也失去了位置,駐紮在歐洲的兩個旅,機載旅級戰鬥隊和打擊者旅級戰鬥隊,分別在義大利和德國。這些力量通過單一、輪換的武裝旅級戰鬥隊提升——在歐洲地面上,唯一的美國武裝力量——以及一個特殊的力量軍團和特種部隊力量。「現存」力量不能防禦前線,是否包括可信的威懾力量,值得懷疑。


北約東部防線的小規模聯盟軍隊是美國能在歐洲的前線防禦態勢能更好地震懾俄羅斯的另一個原因。例如,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總計28040名現役兵力,41650名後備/輔助軍事人員的聯合軍事力量,缺少重武力部隊和戰鬥機,裝備極小的地面火力和空中防禦能力。這在短暫的未來不可能顯著改變,大約600萬公民的總人口數限制了能夠裝備的軍事規模。波蘭有相對更大的軍事力量和戰鬥力,有99300名現役軍力和73400名輔助軍事力量。額外地,他們有武裝、空中打擊、武器庫、海洋、防空,主要聚焦抵抗俄羅斯侵略的領地防禦。


最後,美國陸軍在歐洲對前線防禦的態勢減少了美國回應日益增長的威脅所需要的時間。在與俄羅斯的敵意開始之後,美國不應該假設它會快速增援在歐洲的北約力量。這是由於多種原因,包括移動來自美國和其他歐洲的偏遠戰區重武力所需要的延伸的時間總量,在俄羅斯的A2/AD防禦區域內使用武力的難度以及俄羅斯在必要時訴諸於使用核武器的威脅。


圖23:在德克薩斯州裝載布拉德利打擊工具轉移到波羅的海地區



接下來的例子解釋了制衡俄羅斯進攻北約最脆弱一面的作戰概念、戰鬥力和力量態勢。上述討論的太平洋衝突的概念也與在波羅的海政權的防禦相關,鑒於波羅的海政權的地理環境孤立、缺乏防禦,後者可能更加有挑戰性。


一個實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潛在的美國陸軍前線防禦行動


美國和北約在波羅的海重要城市的態勢可能是阻止俄羅斯的力量快速超越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前線防禦中心。1999年格羅茲尼戰爭顯示出俄羅斯軍隊能實施對波羅的海政權主要人口中心的控制。


在格羅茲尼,俄羅斯的軍隊規劃把城市分成15個區域,確定反抗要塞、地下通道和軍火庫。這樣做的話,規劃者對在格羅茲尼城市打擊中的垂直維度得到了更好地理解。並不是要席捲城市,俄羅斯本質上用50000個軍隊包圍城市,使用謹慎的方法系統地破壞了仍在城市中的4000個反叛者。格羅茲尼也遭受冷酷無情的空戰。空戰的目標是使人民放棄抵抗,完全摧毀車臣內部的基礎設施...目標包括大壩、攔河堰、配水系統、燃料庫、供油裝置、電話系統以及供電系統。本質上,格羅茲尼是「停火區域」。


俄羅斯進行基於地面的火力行動(包括使用燃料空氣炸彈),空中行動,地面機動部隊包圍然後拿下格羅茲尼。車臣反叛者大多數裝備了小型武器,火箭助推的手榴彈,來對抗俄羅斯武裝、步兵機動部隊、特種兵和警察力量,其比例超過12:1。除了地面機動的優勢,俄羅斯還有空中優勢。俄羅斯應該決定進攻波羅的海政權嗎?假設北約沒有改變其區域內的軍事態勢,其軍隊面對勁敵。


駐紮前線的美國地面力量執行在越南的案例中相同的作戰,這使得波羅的海城市成為「刺蝟」,更好地對抗俄羅斯的初始進攻。


圖24:在拉脫維亞美國和波蘭的坦克



更詳細地,美國地面火力、電子戰和網路作戰能鎮壓俄羅斯的地面戰區,為其友軍打開空中和海洋通道。長距離、地對地打擊能破壞俄羅斯與波羅的海地區的通信線路,基於地面的、高能力的防空反導能降低俄羅斯通過空中支持其地面作戰的能力。電子戰和網路攻擊能否定俄羅斯控制電磁光譜的能力,北約機動部隊進行聯合武裝,打敗入侵部隊及其不規則的代替者。


實現作戰概念必須要做的改變


致力於前線防禦


如果美國沒有認可前線防禦是對抗中國和俄羅斯威懾的必要組成部分,前文描述的這些概念不會成為可能。美國現在依賴階段性的存在、永久駐紮的軍力停滯,力量投射進程(例如,把軍隊轉移到戰區,使用港口和機場,大量前線的接待,分段運輸,向前運動,整合作戰)預示美國將會在空中、海洋、陸地和網路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和俄羅斯A2/AD能力有效性及其在各自區域內的作戰情況意味著很多現存的美國力量和使用的指導思想過時了,甚至鼓勵在灰色區域的行動和更高級別的入侵。很簡單,現在美國在歐洲和太平洋的態勢更加無法與灰色區域競爭,威懾機會主義的進攻或者懲罰進攻者,這應該是威懾失敗。


例證的戰鬥力優先權


本章節所描述的作戰概念對於美國陸軍來說,需要新的戰鬥力。接下來的備選方案是解釋性的,沒有覆蓋所有可能在未來需要的戰鬥力。


升級並提高美國火力系統的能力。美國陸軍火力系統長期落後,需要升級,提高其精準度、航程、殺傷力和能力。區域反武裝和反人員集束彈藥、智能軍火、可散布地雷能攻擊、孤立、阻止俄羅斯的地面機動力量,制衡敵人的特種作戰部隊。


更大航程的基於地面的火力。未來美國地面部隊裝備長距離(多達500千米)火力,和有機ISR和通信的無人系統,在競爭區域內進行對抗敵人A2/AD能力的高容量攻擊,破壞他們的戰鬥力並在其他領域攻擊。


高能空中和導彈防禦。高能短距離防空和中距離、遠距離動能和非動能(包括定向能)防禦,和其他主動和被動的措施,能制衡導航武器的大型齊射——潛在提高對手擊敗防禦的美國目標的花費,一定程度上,他們選擇不攻擊。


新型兩用系統。有些未來美國地面火力系統應該是雙重用途,即可以發射常規武器和低當量核武器。兩用系統相當於在美國「爬梯」中加入「橫檔」,減少對空中傳遞的非戰略核武器的依賴,這種核武器可能不能突防A2/AD區域。波蘭兩用武器系統的態勢能幫助抵消俄羅斯安置在周邊的核能力伊斯坎德導彈,很大程度上複雜了俄羅斯奪取波羅的海地區必須解決問題。


主動保護的高移動機動單元。未來地面機動部隊免受敵人火力,是通過戰術可移動性、被動的措施、有機的主動防禦(包括地面和機載的有人和無人系統)需要限制重要的領地,降低敵人在競爭區域內機動的自由度。


基於地面的電子戰、反太空和網路戰爭系統。動能和非動能戰鬥力能確保美軍對電磁頻譜(EMS)的運用及限制敵方在電磁頻譜中的機動能力。盛行的信息化戰爭對在和平年代及戰爭期間,包括太空和網路空間的所有領域的美軍作戰行動都很關鍵。


一些能力的暗示


如果不能由正確的戰鬥力組合和充足的力量來提供一個可信的威懾力並且即使威懾失敗也可以阻止侵略,再好的作戰概念和革命性技術都是無效的。在太平洋地區和歐洲,美國的同盟國和夥伴國能夠並且應該致力於分別地與中國和俄羅斯創造一個更好的力量關聯。


重要的是,冷戰時期北約所面對的不是相同的進退兩難情況,自從俄羅斯現在比蘇維埃時期實質性的更少的武裝力量。然而,冷戰時的北約有足夠的地面、空中和海洋力量以及戰術核武器,如果必要的話,來威懾、快速地阻止蘇維埃進入到北約領地。美國空中和海洋力量的前線態勢,也能保護海洋和空中的通信線路,這對於加強歐洲的防務至關重要。那些日子已經遠去。在衝突開始之前,沒有充足的地面力量和適當、正確的戰鬥力組合,北約阻止俄羅斯實現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既成事實,阻止它試圖統治的其他北約前線區域,這是不可能的。


儘管特定的、規模的建議超越了這份報告的範圍,但是,今天美國的陸軍力量沒有組織、裝備、擴大規模,來執行上述的作戰概念,這是很清楚的。這不只是一個力量不足的問題,用其自身低級的衡量標準評估美國陸軍。更重要的是,美國陸軍缺少適合的作戰概念,以及大國競爭時代所需要的組合戰鬥力。陸軍應對亞洲和歐洲衝突,提供基於陸地的優勢力量戰鬥力、作戰指揮官,面對大國侵略,在空中和導彈防禦區域、長距離火力、電子戰和網路戰鬥力和其他武器系統上,有重要的缺陷。


更進一步,鑒於早期描述的很多戰鬥力(如:定向能武器)沒有裝備,它們的引入將會需要對於現有部隊,進行新型的排列和改進。國防部也會進行陸軍現役-預備役構成和動員計劃,因為執行這些新概念的很多部隊,在前線駐紮或是輪換部署,需要足夠的數量來支持可信的威懾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前沿技術 的精彩文章:

《大國競爭背景下的兵力規劃》 | 作戰環境內關鍵改變的規劃

TAG:戰略前沿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