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雍正時期的粉彩瓷

康熙、雍正時期的粉彩瓷

清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

康熙晚期在琺琅彩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

早期康熙粉彩用肉眼能見小開片,深淺度也不均。這是因為那時的彩是用摻白色釉勾兌的,再加上是用膠水,所以開片又不均,有點像油畫色。

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

清康熙粉彩花蝶紋盤

至清雍正朝,粉彩進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有很大發展, 無論造型、彩繪技法還是紋飾,都達到空前的高度,堪稱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官、 民窯同時大量生產, 精細的官窯製品可與琺琅彩媲美。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質量好,經測定, 雍正粉彩盤的瓷胎白度達到77.5%。

陶瓷史家陳萬堅先生說過: 「雍正白釉之進一步提高,合於釉上施加軟彩的要求, 因而收到相互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

雍正粉彩的彩料配製技術也較高,琺琅彩在燒彩前與燒彩後呈色大致相同, 而粉彩顏料則不同, 除紅、黑二色外,其他顏色在燒之前無法區別,顏料配製後必須進行試燒, 合乎要求後才能正式彩繪,經低溫彩燒後,色彩微微凸出釉面, 彩面具有晶瑩的光澤,有的粉彩紋飾的邊際還顯現出彩虹般的光暈。

粉彩藝術效果上大多吸收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 整個裝飾構圖的表現手法, 設色都近似中國繪畫,與傳統的五彩比較起來,裝飾性較弱,寫實風格濃厚。

粉彩是雍正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

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以花蝶圖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

清雍正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清雍正粉彩八仙人物紋洗口尊

人物故事圖,在粉彩中也比較多。此外,粉彩瓷中諧音的「蝠」、「鹿」圖案十分多見。

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

清雍正粉彩雉雞牡丹紋盤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風格,粉彩紋飾多繪團花、團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壽)、過枝花卉、水仙靈芝、仕女、麻姑獻壽、嬰戲等。

紋飾明顯疏朗、規整。如粉彩過枝桃蝠盤,從盤外壁開始繪桃枝葉及桃,通過盤口過到盤心接繪桃枝葉及蝙蝠,雍正時期一般繪8個桃,乾隆時多繪9個,有「雍八乾九」之說。

清雍正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雍正朝畫的蝙蝠翅膀頂端下彎有鉤,鉤中有一點,嘴上有毛(但不絕對)。

仕女幼童人物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簡的山石樹木等背景,或留較多的空白。

這時和康熙朝一樣,較多地使用「金紅彩」,精細之作還在紋飾上方用墨彩行書題相應的詩詞歌賦,並繪紅色迎首或壓角章,顯露出當時社會文人的儒雅之風。

清雍正粉彩梅花紋碗

一般民窯多在碗、盤、爐、罐、盤口瓶、花瓶上繪粉彩紋飾。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民窯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圖案標記,以器底繪青花筆、錠和如意,諧音「必定如意」等為突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定收藏 的精彩文章:

明永宣瓷器的時代鑒定特點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