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淋壺之後幹得快慢,是否能判斷出泥料好壞

淋壺之後幹得快慢,是否能判斷出泥料好壞

將開水淋到紫砂壺上,紫砂壺由於紫砂特性及成品的氣孔特性,會形成一層水膜,俗稱「掛水」。

有的茶友會問:紫砂壺掛水好嗎?一把紫砂壺淋水後幹得快或幹得不快是否與泥料的好壞有直接的聯繫?能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幹得快慢來區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紫砂壺?下面就舉幾個實例來說明一下:

與壺的形狀有關。比如西施壺、龍蛋壺、思亭壺,這類壺基本上不會存在積水在壺上的機會,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幹得不快之理!

而象仿古、平蓋蓮子、虛扁這類壺過度很平緩,壺蓋有積水的機會,壺身流水也緩些,相對的也就幹得慢。

紅泥 西施壺

大紅袍 仿古壺

壺的表面細工(明針)做得到位,水就幹得快些,反之就慢些。

紅泥 南瓜壺

一些打臘拋光過的垃圾壺幾乎是不會沾水的,你說能不幹得快嗎?

紫泥 漢扁壺

壺燒的溫度高,表面玻璃化(光潔)程度也高,水理所當然會幹得快,水都掛不住了嘛;而燒的溫度低,表面相對就粗糙些,水就幹得相對要慢了。

大紅袍 福臨壺

壺本身泥料的目數(目數越高砂料越細膩)高,那麼壺的胎土比較緻密,水當然會幹得快點,反之則慢。

段泥 西施

降坡泥 清蓮壺

以上說的基本是淋冷水的情況,如果是淋開水呢?壺的表面粗糙些肯定是幹得快,因為表面積大了,開水又容易蒸發,幹得不快就怪了。

綜上所述,一把壺淋水上去是否幹得快或者說掛不掛水不能成為衡量或判定壺本身泥料好壞的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這些實用的小細節,讓你泡茶好喝十倍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