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菂兒:九龍集茶館

菂兒:九龍集茶館

數九寒天最有趣的事,莫過於閑暇時背起背包泡茶館。汪曾祺曾說過,「『泡茶館』,即長時間地在茶館裡坐著。」我和那些茶客一樣,逢集時去新街茶館,背集時進老街茶館,一坐半天。泡茶館不為喝茶,只為感受煙霧繚繞、人聲嘈雜的氣氛,只為在老人們慈祥的眼神中,尋找一份久違的溫情。

九龍集茶館沒有招牌,當地茶客對於每一家茶館了如指掌。我一般來得很早,總想成為茶館裡的第一位茶客。從前進擺放到後進的幾十張茶桌邊走過,看看燒水房裡一排排花紅柳綠的熱水瓶,瞅瞅洗刷得鋥明瓦亮的青花瓷茶盅。看著它們側著身子一個緊挨一個,螺旋形擺放在大蔑籃或大竹筐里。再瞧瞧八仙桌上一個個白底紅花或白底藍花的白瓷茶壺,然後吆喝一聲「來壺茶」。總會有一位穿破舊軍大衣的老人比我來得還早,他坐在那兒,桌邊靠著一根樹杈做的拐杖。茶館主人沏好一壺,一手端著茶壺一手拿著四個茶盅走了過來。「來了,您的茶!」我從老人身邊經過,他望著我親切地說:「來,喝杯茶暖暖嘴!」說話間已開始燙茶盅,倒茶了。他的真誠讓人覺得像是遇見了村子裡的三叔或二大爺。你會不由自主地在他身邊坐下,跟他嘮起家常。老人無兒無女,住在九里溝的敬老院里。逢集到茶館吃早點喝茶,敘敘舊。

茶過三巡,茶館裡已座無虛席。茶客三四個圍桌坐下,相互問好,你出錢請茶他就會出錢請吃瓜子或花生。請喝茶的人手拿茶壺,先把幾個茶盅用茶水再清洗一遍。清洗過的茶盅每人面前放一個,接著開始倒茶了。壺嘴對著小茶盅,輕點三次,倒了大半盅茶。這個動作叫鳳凰三點頭。斟滿茶後,茶壺嘴不能正對著人放置,這都是喝茶的講究。茶客們開始邊敘話邊品茶了,手拿茶壺的人不停地幫茶友添茶。每添到自己,茶客都會右手輕輕在茶盅邊側一下,以示禮貌。待一壺茶喝完又會自己拿起熱水瓶續滿,粗茶味濃經泡。

九龍集的茶客大都是留守老人。那位穿著講究的老李是退休的基層幹部,放著當官的兒子捎回的特供大紅袍和當教授女兒寄來的鳳凰單樅不喝,每天跑到煙熏火燎的茶館來喝三五塊一壺的老茶葉棒。老李很時尚會玩微信,喜歡把手機里拍的自家庭院的花兒翻出來給人看,還時常翻看老伴、孩子和小孫子的照片。常坐在他旁邊的那位老人,有天還帶來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小女孩黏著老人,老人抽煙時她就趴在老人背上,眼睛看著遠方。老人喝茶時,她喜歡摟著老人的脖子。有人說:「你孫女都這麼大啦!讀書了吧?」「是呀!我年輕時又當爸又當媽,現在是又當爹(爺)又當奶!」老人淡淡地說。原來老人的愛人去世得早,他一個人把兒子養大。本來以為兒子成家自己就可以鬆一口氣了,誰知孫女剛滿月,兒媳就跟人跑了。兒子現在在浙江的一個服裝廠打工,因為結過婚又有女兒,至今也未成家,這小姑娘是老人家一手帶大的。老人在那絮叨,茶友們像是已經聽了很多遍,默不作聲地喝著茶,無意識地轉動著手中的茶盅。

茶館的茶具都是清一色的瓷器,不算精巧倒也別有一番古意。所喝的茶葉也很平常,三五塊錢的茶葉能讓你過足茶癮了。所沏的茶不外乎是些不上等級的鐵觀音和當地的大葉綠茶。茶非好茶,茶具也一般,茶館的氣氛倒是難見的融洽。常在一起的茶客漸漸都是老熟人了,這個冬天我也成了許多茶客的老熟人,儘管彼此並不記得對方的姓名。大家邊喝邊聊,天南地北。從淮南王劉安煉丹的八公山說到古城村春申君的西南小城,從清朝狀元孫家鼐敘到地質部長孫大光。從孫家祠堂又談到正在建的高鐵站,再引出孫大光是堰口孫家,和狀元孫家鼐不是一家。所敘內容有虛有實,有喜有悲,一會低聲細語一會哄堂大笑。每一桌都有每一桌的話題和笑點,你可以吹噓當年的豪情也可以爆料年輕時的花邊新聞。野史村記在這裡萌生或被傳揚,都不足為奇。

對於多數茶客來說,喝茶是少不了抽煙的。煙也不是什麼好煙,能抽普皖就已經很不錯了。對他們來說,抽煙和吃東西一樣,得敬上一圈,不能一個人在那抽讓旁人看著呀。也有幾個抽旱煙的,銅煙鍋安在細泡桐樹榦上,琉璃煙嘴邊還掛著個琉璃葫蘆。此刻的茶桌上,茶香味與煙油味混在一起,茶水的熱氣與吐納的白色煙氣融在一處。置身於煙香茶濃的悠悠之地,聽離土地最近的一群老人說起家長里短的那些事。茶館主人在伙房與茶客間忙碌,笑容在魚尾紋間散開。他們的心情也是愉悅的,先不說賺錢,就是這份隔天相見的情分也已讓人感到滿足。這家茶館雖說沒有招牌,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可在人們心中已經是百年老字號了。現在的茶老闆是個四十開外的婦女,她的父母親幫著打打下手,一個傻哥哥也能幫忙拿拿茶盅,沖沖水。那個又聾又啞的妹妹倒是非常聰明,負責陪喝茶的老人們打打小牌。一大家人的生計還依靠這個熱熱鬧鬧的茶館來維持。說起這個茶館,人們就會念叨起茶館的老主人,現在茶館主人的爺爺的奶奶。那可是九龍集三大好人之一,具體好到什麼程度,那得再續一壺茶坐下來慢慢聽講。

我坐在他們中間,小寒後的太陽從茶館對面升起。初陽斜射過來,整個茶館一片金黃。茶水的熱氣,吸入和呼出的煙味,都在寒冷的清晨里升騰。集市上已經是萬人空巷了,物品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茶客們說,再等上一段時間,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回來了,那時的九龍集才叫熱鬧。

九龍集有上十個這樣的茶館,家家生意紅火。老人們所說的老街上還有幾家茶館,不分逢背集每天都有。老街離小學近,老人送完孫子孫女,進茶館消磨一會,也就到小學放學時間了。也有茶癮大的人,背集就到老街茶館過過癮。當然不是每家茶館特色是一樣,有的茶館茶檔次好些,有的茶館茶水便宜些,有的茶館乾淨些,有的茶館邋遢些。無論如何有一點是一樣的,茶館中喝茶人的歡笑聲和煙火味是一樣的。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亂中有靜。各樣味道混在一起,霧氣騰騰。等到小晌午快罷市了,茶客們才會慢慢散去,集市也就安靜下來了。

待到下一個逢集,茶館裡又會茶客滿座,就連露天地也會擺上茶桌。老年人的日子便在這小小的茶盅里沉澱,滿街人的時光也會在一壺一壺的熱茶中慢慢流淌。

出城十里就有這樣一方熱土,茶館文化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漸漸老去。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中留下溫暖的記憶,在時間的長河裡,這裡是溫馨的驛站。

九龍集茶館,它在古城之南輕輕地向疲於奔跑的人招手。

菂兒,原名劉志慧,70後女詩人、作家,著有散文集《湖畔故里》、詩集《三葉草》(合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