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朝的行都

晉朝的行都

原標題:晉朝的行都


晉朝的行都:晉朝的京都是洛陽,但是中原戰亂後先後設立多個行都,這是非常值得研究。司馬熾堅守中原掩護士民南遷,洛陽在匈奴三天距離內很容易遭到攻擊,加上乾旱從滎陽到洛陽的水運糧食斷絕,匈奴可以越過乾涸的黃河攻洛陽,遷都成為議題。最早提出遷都江南的是周馥,遭反對未果。大將軍苟晞又提出遷都倉垣即今開封,這是開封最早成為統一中央的都城選址,司馬熾雖然同意了,因群臣阻撓也未果,但開封可以算晉朝首個行都。洛陽遭突襲淪陷後,司徒傅祗守河陰,李矩守滎陽,司空荀藩守密城,魏浚守硤石對洛陽形成合圍,匈奴無法據守,焚毀洛陽。荀崧派石覽收復洛陽,但皇帝被俘,洛陽被毀,難以再做京都。此時的晉朝出現多個行台,作為代理中央政府,大司馬王浚在幽州立皇太子,置百官設行台,這也是北京最早成為全國京都性質城市,儘管是臨時性質,但也可以算晉朝第二個行都。大將軍苟晞在倉垣和蒙縣也擁立豫章王,設立行台,置百官,蒙縣即商丘,在宋朝是南京應天府,也是中國北方的重要城市,可以算是晉朝第三個行都。閻鼎和賈疋擁立秦王司馬鄴攻佔長安,建立第四個行都,總共三個中央。當時司馬睿在江南僅是鎮南大將軍,地位不高,沒法和大司馬王浚、大將軍苟晞和閻鼎等擁立的宗室比,他被司空荀藩等擁立為盟主,當時的建鄴還不算行都。晉懷帝岳父司徒梁芬到長安後,無疑增強了秦王司馬鄴的地位,逐漸取代另外兩個中央,司馬鄴即位稱帝,長安正式從第四個行都成為西都,作為新的中央政府京都。建鄴也因此避諱司馬鄴的名字改稱建康,司馬睿升任左丞相。西都長安所在的關中是戎狄居半的地區,堅守仍是非常困難,僅能客觀上繼續牽制異族對江淮的進攻,進行註定犧牲的數年防禦戰。建康作為漢族新的統治中心,隨著越來越多漢族士民的南遷,地位在不斷上升。西都淪陷後,宗室中地位和影響最高的是司馬睿,他在建康接受晉愍帝使臣宋哲宣布詔書,繼承法統稱晉王,建康成為第五個行都,直到司馬睿稱帝後,建康成為新京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4sjs4軍史 的精彩文章:

司馬氏輔政

TAG:4sjs4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