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有何意義》胡適親筆自傳

《人生有何意義》胡適親筆自傳

每天花一點鐘看10頁有用的書,

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

30年讀11萬頁書。

諸位,11萬頁書足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

可是,

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

四圈麻將又得費你一點鐘的光陰。

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

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

—— 胡適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2.17—1962.2.24),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取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義,筆名天風、藏暉等。

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共擁有36個博士學位。胡適一生跌宕起伏,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書評:

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人都問過自己,活著問過別人。特別是在迷茫、失落的時候。有的人想明白了,悟道了,也有的人想了一輩子也想不明白。

如何活得有意義?胡適先生要求我們要對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有所了解,對時間萬物的運行有一個認識,在這份科學的認識上建立自己的人生觀。

為了對這個世界有所認識,這又要求我們有一定的知識和學習的方法。對於知識和博學,胡先生的說法是「所以要博學,正是因為博學放才可以有許多假設,學問只是供給我們種種假設的來源。」

先生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思想具有時代意義,即時是放到現在,很多思想也是正確和值得借鑒的,從其書稿中了解到當時社會的一些針砭時弊的現實問題,同樣也能反映出我們當前社會下,依舊存在或多或少仍未解決的歷史殘留問題

作為學生的態度和學習要求等內容都值得推薦的,發揚,很多都能對當前一些問題發問。

適合反覆閱讀,不斷思考 。

題圖攝影:Free - Photo

圖片授權:CC0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里斯的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哈里斯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