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為何總纏著東南亞國家 外媒:盼跟上中國步伐

印度為何總纏著東南亞國家 外媒:盼跟上中國步伐

原標題:印度為何「總纏著」東南亞國家 外媒:渴望跟上中國,效仿中國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1月24日刊登題為《印度致力於東盟義務有中國因素》一文。作者為奇蒂格傑·巴傑帕伊。文章摘編如下:

1月26日,在印度第69個共和國日紀念活動期間,印度將招待東盟領導人嘉賓,說明新德里重視與東南亞的關係。

2014年,納倫德拉·莫迪政府將印度大肆吹噓的「向東看」政策更名為「東進」政策,預示著印度對該地區採取較積極主動的策略。「向東看」政策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是重新面向東南亞,重新與之接觸的總體計劃內容。即將到來的印度-東盟紀念峰會標誌著印度與東盟結成對話夥伴關係25周年,結成首腦級關係15周年,戰略夥伴關係5周年。

考慮到實施「向東看」/「東進」政策以來的政治變革和全面結構改革,事實證明這項政策極其有力。期間,印度經歷了多屆政府,雖然它們的意識形態傾向各不相同,但是這些政府都繼續支持這項政策以及「以東盟為中心」的原則。

結構層面,蘇聯解體和印度1991年的外匯危機促使印度實行經濟開放政策,進一步與充滿活力的東亞「虎」經濟保持接觸。此後,中國崛起為日益顯著的地區角色,成為地區供應鏈和跨國生產網的核心。但是,無獨有偶,雖然發生了這些變化,印度仍然重視東亞,視之為向東發展關係的一部分。

印度在「向東看」/「東進」政策背景下堅持以東盟為核心的原則,它所依據的理由是什麼?答案是中國。在印度-東盟關係的關鍵時刻,始終存在著一個潛在的焦點:中國在該地區的所作所為。包括:

1996年,印度獲准加入東盟地區論壇。此前,印度未能在兩年前論壇成立之初與中國同時加入。

新德里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於2003年,緊隨中國之後,開始與東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

2005年印度成為東亞論壇的創始成員。論壇的目的是沖淡中國的影響力。

這些局勢變化表明:印度無時無刻不與東南亞保持來往,其實是一種潛在的願望,渴望跟上中國的步伐,或是效仿中國,防止出現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秩序。甚至出台「向東看」政策的初衷也與潛意識裡對北京向東南亞的外交進軍感到焦慮有關。

實施這項政策的第一個十年,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由於與中國相比,印度在抑制外資流出的蔓延效應和貨幣貶值方面措施有限,在東南亞國家看來,印度已降為二等國家。這就導致了後來出現了把印度排除在外的地區新論壇,比如「東盟+3」論壇和貨幣交換協議《清邁倡議》。

與此同時,東盟對印度1998年的核試驗相對保持了沉默。東盟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擴張,接收柬埔寨、緬甸、寮國和越南為成員,這也使中印關係更加令人關注,因為東盟與印度和中國都接壤。

實施「向東看」政策的第二個十年,印度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都出現緩和。它們與印度一樣,支持東盟在地區結構中的核心地位。這些局勢變化都是催化劑,加強了印度在與東盟保持接觸時考慮了中國因素。

誠然,涉及印度-東盟關係的公開聲明,即使提及中國,也仍然微乎其微。偶爾提及,通常也是用大體溫和的語言描述中國的作用。但是,隨著莫迪政府謀求制定較為強硬的對外政策,包括挑戰中國堅定自信的地區行為,印度在這方面逐漸發生了變化。

最近有跡象表明印度的地區接觸政策正日益超越東盟範圍。印度現在是越來越多的雙邊、三邊和多邊機構的成員。最近的例證就是印度參與恢復了曇花一現的四方倡議。東南亞經濟體作為地區增長引擎的重要性也在下降。

在此背景下,印度致力於東盟義務反映了它的抱負:希望構建一個堡壘,防止出現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秩序。(編譯/鄭國儀)

資料圖片:2017年8月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理莫迪在獨立日慶祝活動上講話。新華社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Pixel手機被曝重大漏洞 360公司再度「治未病」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