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第一特斯拉墊底,自動駕駛哪家強?
[汽車之家技術] 當下人們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遙遠,而我們身邊那些具有低階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也依舊只能在行駛中進行一些有限的輔助工作,似乎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技術層面上沒有準備,事實上國內外很多企業在這方面已經研發並測試了很久,並且一個個都宣稱可以在202X年將其量產上市。這些「吹」出來的「牛逼」究竟能不能實現?而誰又能最先實現呢?
- 排名從哪兒來?又有哪些選手?
有很多機構會對自動駕駛領域進行評估和分析,當然也會通過多種數據對各大品牌的技術現狀進行評分和排名,這一次我們來看一下一家名為Navigant Research的諮詢公司最近公布的一個排行榜。當然,諮詢公司的報告價值不菲,想看到具體的分析相對困難,但我們也可以從排名上看到各家企業如今在這個領域中的成就和進度。
在這個坐標系中,我們不僅能看到熟悉的通用、福特、大眾、PSA、捷豹路虎、豐田、本田和現代等一眾傳統車企,也有一些像Waymo、Navya等新興的專做自動駕駛的公司,另外還有一些諸如Uber、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和出行公司。然而,我們也意外地發現,被人們視為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領路人」的特斯拉,以及在造車領域一直保持神秘但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的蘋果,都出現在了坐標軸的左下角。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在這次調查中前十名的公司:
1. GM 通用
2. Waymo (拆分自Google)
3. Daimler-Bosch 戴姆勒-博世聯盟
4. Ford福特
5. Volkswagen Group大眾集團
6. BMW-Intel-FCA寶馬-英特爾-FCA聯盟
7. Aptiv 安波福(拆分自德爾福)
8. Renault-Nissan Alliance雷諾日產聯盟
9. Volvo-Autoliv-Ericsson-Zenuity沃爾沃-奧托立夫-愛立信-Zenuity
10. PSA
- 第一第四和第六,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底特律嗎?
聊到自動駕駛,我們一般都會想到Google、Uber、特斯拉這樣互聯網企業或是新興車企,而說到美國底特律三巨頭,很多國人的頭腦中會立刻蹦出諸如落後、浪費、效率低、技術含量低等等,與前者相比,似乎就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形象完全相反。但是,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的話,就要被這個排名狠狠地打臉了。
應該說,不論是通用還是福特,他們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策略都已經非常激進,作為體量巨大的傳統車企,能夠同時擁有與互聯網初創公司相似的思路和戰略,這已經不是「老古板」們印象中的底特律巨頭了;而FCA通過和寶馬、英特爾合作,在技術層面,特別是視覺處理和運算方面,也將獲得英特爾和Mobileye的支持。
- 美國人這麼強勢,歐洲車企的表現如何?
從排名上看,和雄心勃勃的通用相比,被很多人認為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的歐洲車企看起來風頭稍遜,但在前十名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從戰略上說,歐洲人似乎更喜歡結成聯盟協同作戰,除了剛剛說的寶馬-英特爾-FCA以外,戴姆勒-博世、沃爾沃-奧托立夫等也都榜上有名。
- 互聯網造車?Waymo一騎絕塵!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排在第二名的Waymo我們一直還沒有介紹。如果說Waymo這個名字你還有點陌生的話,那麼說到Google你一定很熟悉了,這家主頁上一直顯示404的互聯網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早已經有了多年的積累。Waymo從Google拆分出來後,在生產製造環節與FCA合作,推出了用於路試Pacifica自動駕駛車型,不論從技術積累還是實際應用層面都非常強。
- 現在該聊聊特斯拉了……
應該說,在所有量產車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給人的體驗是最好也最強大的,儘管只有L2級別,但已經足夠讓第一次接觸的人感到震撼了。而在實際應用中,Autopilot也確實能有效地幫助車主更加安全和輕鬆地駕駛。
不過,在於Mobileye分手之後,特斯拉自己開發的AP2.0效果並不能令人滿意,而對於像Navigant Research這樣的諮詢公司來說,也看不到有太多實際的進展或轉變,因此僅僅依靠Elon Musk的人格魅力和遠大理想還是不夠的。
- 有沒有中國企業的好消息?
從前面的坐標系中可以看到,百度-北汽這兩個合作夥伴已經位於Contenders(競爭者)區域,超過了本田、Uber、蘋果以及特斯拉。在今年CES展中,百度Apollo也是佔據了各家媒體的頭條。從技術開發的層面,百度與英偉達、采埃孚的合作已經初見成效,而Apollo平台也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主機廠與其結盟,共同推動自動駕駛的落地。
總結:
進入了2018年,距離很多企業當初定下的自動駕駛量產時限已經越來越近了。我們也常常能聽到很多企業公布的宏大願景,這些願景就像我們生活中吹的「牛逼」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將其實現,否則就只是一句空話。通過這份排名,我們也梳理了一下目前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狀況,應該說對於排名靠前的這些企業來說,他們正在一步步實現著當初吹過的「牛逼」,而排在後面的企業也並不是沒有機會,但仍需付出大量努力、時間,以及金錢。(文/圖汽車之家張戈)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