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雙標」?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雙標」?

讀書

你有沒有遭遇過人生中的「雙標」時刻?

01 雙標

倘若是陌生人經歷的社會事件,我們也許大可以在微博或朋友圈裡隨心評論當事人的品行和做法,如果不符合我們心中的某種標準,直接開罵也未嘗不可。

比如最近發生的娛樂新聞,相比於當事人李小璐和PG One,閨蜜馬蘇因為替當事人說話而扛起了相當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網路炮火,她的人品被質疑——你有沒有三觀啊,就這樣還替他們說話?

很巧,在陳翔出軌江鎧同的事件里,相比於當事人,身為江鎧同閨蜜的孫驍驍也成為眾矢之的,起因是她當初轉發陳翔微博,明裡暗裡的維護江鎧同。

在這裡我們無意評判這些事件中的是非對錯,而是發現並試圖解釋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麼這些朋友還要維護他們?這些朋友是否真的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如果換做是你,換做是你的朋友犯了錯,你也會像評判陌生人那樣對待ta嗎?

面對第三個問題,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不會」,哪怕面對社會事件會義憤填膺,當自己的親戚朋友發生了類似的事兒之後,性質和評判標準就變了,說不定我們還會為他們找補理由,體諒他們的難處,儘可能的去理解他們,然後你恍然發現:我居然是個這麼沒有原則,如此雙標的人?

圖片源於網路

在費孝通先生的經典著作《鄉土中國》中,這樣的問題或許也能找到解答:別太大驚小怪,中國人的那套標準,本來就是變化多端的!

儘管《鄉土中國》這本書最初發表於1947年,距今天已經過了幾十年,但其中許多見解依然能解惑。這本書並不似許多雜文集一樣睥睨、挑剔的看待中國社會,而是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從鄉土中國中普遍的一些事例出發,剝繭抽絲的分析為何中國社會是如此,中國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為從何而來。

「系維著私人的道德」一章中費先生寫道:「中國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係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縮」。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身邊有許多平時痛罵貪污的朋友,而遇到自己的父親貪污時,不僅不罵,反而替父親保守秘密,甚至,他可以一邊花著父親貪污得來的錢,一邊口誅筆伐罵別人貪污,等到自己也走上貪污的老路時,還自鳴得意的覺得自己甚是「能幹」。

書中總結說,「這在差序社會裡可以不覺得是矛盾;因為在這種社會中,一切普遍的標準並不發生作用,一定要問清了,對象是誰,和自己是什麼關係之後,才能決定拿出什麼標準來。」

嚯,這已經不止是「雙標」了,面對一千個親疏不同的人,中國人甚至能拿出一千種標準來對付咧。

為什麼會這樣?

費先生認為,中國的鄉土社會是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正是在這樣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裡,雙標還是多標都不會覺得有多矛盾。

圖片源於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第97夜:鄉土中國

他用一個巧妙的比喻講清了何為「差序格局」:

「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

在這樣的差序格局中,大家以自己為中心,就像是小石子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繫成的社會關係,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遠,也越越薄。在由己往外推過程中構成的社會範圍就是一根根私人聯繫,這每根私人聯繫上會維繫著不同的道德要素——面對親屬的社會關係,是孝悌在維繫;面對朋友的社會關係,是忠信在維繫;面對陌生人,水紋已經稀薄的不可見了,也就跟「自己」無關,暢所欲言了。

所以,在這樣一個小石子推波紋的差序社會,人們心中並沒有一個通吃、普遍的原則,它是伸縮的,多重標準的:家人親戚的問題,你想的是首先我是一個兒子,是一個女兒,我應該盡以孝道;朋友的問題,你想的是這是我的好朋友,我應該在她需要的時候給予陪伴,和信任......從這個角度上,上文中所說馬蘇和孫驍驍的行為,也不是那麼「三觀盡碎」了。

02 世態炎涼

費先生「差序格局」的理論,還可以用來理解中國人經常說到的世態炎涼。

無論是俗語中的「樹倒猢猻散」還是名著如《紅樓夢》中大觀園裡的興衰,中國人總是對世態炎涼體會頗深。

別怪人心狠辣,在費先生看來,這也是差序格局下的正常現象。差序格局裡,小石子掀起水波蕩漾,如同同心圓向外擴散,這些同心圓不僅包含血緣,還包含以「勢力」為中心往外擴散的地緣關係。

你看那貧寒窮苦的家庭親戚朋友就那麼幾個,而有勢力、有地位的家庭呢?恨不得整個鎮子、整個城市都是自己的勢力範圍,都遍布著自己的朋友。

如今有了互聯網,這同心圓的水波紋甚至不受地緣,不受空間的限制。如果你足夠可愛,足夠有魅力,足夠有影響力,這同心圓覆蓋的範圍可能可以衝出宇宙。

但這社會關係,這差序格局又是可以靈活伸縮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滄海桑田一變換,大觀園空了,同心圓的勢力範圍也不復存在,縮小成一團。

「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炎涼有感觸,正是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by Yan

03 陌生人

相比於「自己人」,中國人對未曾相識的陌生人,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體系中,沒有西方人基督教中倡導的不分差序的兼愛。

以前中國的鄉土社會裡,就是個熟人社會,根本不存在陌生人,所有的事情都能靠人情解決,發生口角了就喊村裡德高望重的老者過來評判。不需要貿易買賣——怎麼好做熟人的生意?不需要法律——最討厭的就是訟師,都是來破壞感情的;甚至不需要識字——都熟悉到彼此一個眼神就能代替語言的地步了,識字有啥用?

當一個陌生人來到這樣的鄉土社會,他們反倒能在村子裡開個店面,帶來「貿易」,因為鄉里人不認得他們,因此不用講人情,可以講價錢,可以當場算清,不用一來二去的推搡,不用講面子。

這就像我們在網路上,看到什麼社會事件激發了自己的道德正義,就可以立刻口誅筆伐,暢快抒懷,本質上因為那些人是陌生人,你跟他們犯不著講人情。

以上是我在讀完費孝通先生經典著作《鄉土中國》之後的一些感想,妄論祖師爺的著作實在惶恐,這裡借用和菜頭的禪定時刻來請諸君見諒我的淺薄:「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錯的」。

ps. 這本書里關於「婚姻」的看法也很有啟發意義,我沒有寫是因為我覺得不可能比這個豆瓣書評寫的更好,如您有興趣,可以戳:中國式婚姻:不愛才是天經地義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02613/

撰文:立言

LiYan 立言

偶爾學術,實際不學無術

自己太淺薄,所以看書以解惑

被人誇過「有趣」,是最好的褒賞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言漫記 的精彩文章:

TAG:立言漫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