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空冬眠非你所想像

太空冬眠非你所想像

2016年底上映的科幻大片《太空旅客》再次引發了人類對太空冬眠旅行的設想。電影里,男女主人公乘坐宇宙飛船前往太空殖民地,以睡覺並冷凍冬眠的方式飛行120年,到目的地後再喚醒,這樣120年航程就不會對生命衰老造成影響。

睡眠、冬眠大不同

誠然,電影里這種構想是十分美好的,等於變相地延長了人類壽命。那麼現實中呢,當今科技真的能通過冷凍冬眠讓人活得更久?

先看看何為冬眠。一般在寒冷季節,有些動物會通過降低體溫的方式而進入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以此節省能量保證自己度過冬天,這就是冬眠。個別靈長類動物可以冬眠,但人類不會。研究發現,動物冬眠時,體溫下降,新陳代謝速率降低,處於類似昏睡狀態,但期間會被周期性的覺醒打斷,保證體溫不會過度下降。

起初,人們把冬眠認為是動物在持續地睡眠。但後來發現,睡眠和冬眠的生理特徵是非常不同的。睡眠不會使體溫下降,並且新陳代謝能保持正常運行。它是動物(包括人類)機體的一項正常生理功能,每天都不可缺,像吃飯一樣,如果缺了,第二天還要補回來。而且睡眠時呼吸、心跳等各項功能都是正常進行的。但冬眠時,新陳代謝等功能非常微弱,甚至幾乎暫停了。

因此可以說,睡眠和冬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理狀態。它們無法並存,如同冬眠時無法進食一樣,冬眠時也無法睡眠。從這個意義講,《太空旅客》里所謂「以睡覺並冷凍冬眠」的方式飛行是不現實的,由此也導致後續情節中冬眠「蘇醒」時的矛盾。

女主人公本來處在「冷凍冬眠的睡覺」狀態,但被男主喚醒了。她在冬眠艙里睜開眼睛時,就表現出很清醒的狀態,清楚聽到飛船上計算機的聲音。而實際上,處在深度睡眠狀態的人被喚醒後,第一反應是翻個身繼續睡,不會那麼清醒的。

科幻為何喜歡太空冬眠?

其實,不只這一部電影描寫了以冷凍冬眠進行太空旅行,很多科幻電影都涉及到此話題。這緣於兩方面原因。

第一,睡眠和冬眠具有某些相似性,至少從表面上看幾乎是一模一樣。動物冬眠研究發現,隨著新陳代謝進入極端的微弱狀態,身體和大腦的能量消耗大大降低,進入一種昏睡狀態(生理功能幾乎停止,接近死亡);同時血小板和白細胞會從血液慢慢流向淋巴結,並囤積在那裡,這可以防止因長時間靜止而造成的血液凝塊,並且避免將來體溫恢復時可能導致腎臟損害的炎症並發。這些從外表上來看,好像與睡覺一模一樣,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也以為冬眠就是在冬天睡覺。

第二個原因,冷凍冬眠是伴隨科幻小說誕生就興起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造成不同時空的「錯亂」「穿越」,為主人公提供了情節鋪墊。

而且,這種方式還受到正規科學研究機構——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支持。它努力使科幻小說中的冬眠旅行成真,長期致力於此類技術研發,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發現,以37℃恆溫為前提,若冷凍冬眠,那麼體溫每下降一度,新陳代謝就減慢約7%。目前所能控制的最低溫是32℃恆定體溫,它能保持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這關乎呼吸和心跳能否正常運行,是至關重要的。若再降低,就無法控制了,是致命的。

臨床醫學的低溫冷凍

即使如此,冬眠研究依然給醫學帶來了新的啟發和突破。多年來,醫學的急診領域一直尋求某種技術,可以爭取更多搶救醫治時間。

某些受傷特別嚴重的患者送到醫院時,生命是以分鐘為單位來計算的,時間極其寶貴。這時冬眠技術便能派上用場。醫生們會以主動冷卻的方式,使部分身體組織被動進入「冬眠」狀態,間接「切斷」組織細胞的血液供應(新陳代謝減慢,耗氧量減少),從而贏得搶救時間。同時,還會給患者注射小劑量麻醉劑,防止患者因冷卻而身體發抖。

現在這種短暫冷卻技術,在有些醫院已成為一種常規搶救程序。那麼,未來它能否用於太空旅行呢?

太空旅行需要冬眠

如果真實現《太空旅客》里冬眠120年絲毫不影響身體健康的技術水平,絕對是人類一大突破。然而若照目前研究發展,即使短暫的冬眠,對人類的太空探索仍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可以減少物資供應。比如未來殖民火星時,從地球飛往火星約需6個月航程,船員進入冬眠狀態,可以降低新陳代謝和能量消耗。這意味著原本6個月生活的食物、能源消耗可以壓縮至1個星期,甚至根本不需要,大大節約發射成本,同時可以攜帶更多殖民裝備,大大提升殖民效率。

其次,有益於宇航員的健康。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的脊髓液會上升浸入頭骨,增加腦壓,這會導致大多數宇航員視力下降。另一方面,失重還導致宇航員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在6個月航程中,避免這些健康隱患的最好方法,就是冬眠。不需要每天必須保持一定運動量才能維持肌肉骨骼正常,只需要在冬眠時給予肌肉和骨骼一定的神經刺激(微弱電刺激)就能實現。正常有意識狀態下,微弱刺激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但冬眠時人們根本不會覺察到。

再次,可以避免宇宙輻射。太空飛行會使宇航員長期暴露於宇宙輻射,導致嚴重的健康隱患,增加癌症風險。如果建造包裹宇宙飛船,甚至只是包裹整個居民區的大面積有效電磁護盾,成本也過於巨大。冬眠就是一種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

因為冬眠會限制宇航員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全程只呆在小小的冬眠艙里。為冬眠艙建造磁護盾,則是可行的,能保護宇航員整個身體免受輻射。實際上,這種方案已經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在浩瀚宇宙面前,人類短暫的生命,實在「慘不忍睹」。正因此,對人類冬眠的研究也顯得很迫切。美國軍方展開了更激進的實驗,他們開發一種新技術,用低溫鹽溶液置換血液,以期把人快速冷凍、冬眠。新陳代謝將完全暫停,心跳也暫停,呼吸也會停止,大腦也不存在明顯活動。目前只對狗進行了實驗,快速置換血液後,冷凍冬眠了3個小時,然後被「喚醒」,成功恢復正常。未來,或許這些狗將成為第一批太空旅行的「乘客」。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雜誌2018年1期 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公眾號:hdkj19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我們被量子控制了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