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翻開書就叫閱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孩子翻開書就叫閱讀?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個寒假,想不想和孩子一起,來點不一樣的?

更高級的興趣班?更豐富的冬令營?更刺激的全球旅行?

都不是。

其實我想說的很簡單,那就是陪孩子一起好好閱讀,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想像力之旅。

1

今天我們談論兒童教育,常見的是孩子能寫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詩、能做幾位數的運算、會唱多少首歌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被量化的,也就是說,它當即可以給家長一個反饋,成與不成都擺在眼前。可是想像力看不見摸不著,它又要用什麼來衡量呢?

判斷想像力真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想像力使孩子成就為其自身,不在一時,而在一世。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想像力是每個孩子內在的心智能力,它看似弱小,卻又無比強大。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尚淺,想出來的東西難免稚弱,但同時這種未經模式化套路化的自由聯想,卻往往讓大人嘆為觀止。

GIF

與說話、走路的能力不一樣,前者你不教,孩子也會不失去走路的能力,但是,一個孩子需要想像力的鍛煉,而且,只要一個人活著,這種鍛煉都不能停止。

而閱讀,正是對想像力最好的鍛煉。

孩子今後會成為怎麼樣一個人,內心豐盈還是貧瘠,有沒有足夠的同理心,很大程度上都在他的童年埋下了種子。他對這個世界是如何想像的?他對別人的快樂和悲傷是如何感知的?他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又是如何認識的?看似艱深的問題,其實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線索。

閱讀,本質上就是對未知的探索,它是一場心靈的冒險,也是喚起自我與他人、自我與世界、自我內部的能量傳遞。

通過閱讀,我們遇到在現實中不曾遇過的人、沒有機會體驗的事,面對陌生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閱讀,我們將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納入自身經驗的一部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拓展自身的時空體驗、思考範圍、生活視野,打開一個全新的可能世界。

雷切爾·卡森在《驚奇之心》一書中寫道:「我相信對那些想要引導孩子的父母而言,『知道』遠不及『感覺』的一半重要。如果『事實』是日後產生知識與智慧的種子,那麼,情感與感官的印象就是這些種子生長所必需的土壤。童年早期是準備這些土壤的關鍵時期。

只要情感被撩撥起來了——對於美,對於新鮮與未知的興奮與好奇,同情、憐憫、讚美、愛——然後才是這些情感所對應的知識。一旦找到,它們對孩子而言就會有持久的意義。激發求知的慾望,遠比給他們一堆還沒消化不了的『事實』要重要得多。」

GIF

所以說,問題不在於童年時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在於培養他對世界的好奇心,激發他探索的興趣,而且如果這種興趣發展良好,就可以教他學習的方法,這時孩子對知識的吸收也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2

前不久我帶一個班,了解到一半的孩子日常放學後最喜歡做的事是玩遊戲。你可以明顯看到,他們在談論遊戲中的人物、裝備、技術、時,眼睛閃閃發光的樣子。不光男孩子,女孩子也是如此。是什麼讓他們這般痴迷?

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發現,孩子之所以對遊戲情有獨鍾,是因為遊戲滿足了他們許多的心理需求。比如,在《王者榮耀》中,孩子們組團制敵,每個人都有心儀的角色,在指揮人物行動時嘗到了主宰的甜頭。團隊給了他們歸屬感,勝利又使他們擁有滿滿的成就感。

換句話說,一個在班集體中再內向的小孩,都可以在遊戲中找到稱霸天下的快感。

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跟遊戲爭奪孩子的注意力?

那天,我在課堂中給孩子們講了我寫的一個童話,《樹屋裡的小怪獸》。

大意是,紅豆偶遇一隻住在樹屋裡的小怪獸,她給他取名叫杏仁,並且把他帶回了自己家。但是由於誤會,紅豆沒有在杏仁陷於危難之際出手相助,杏仁傷心地留下一張畫,悄悄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在講述的過程中,我始終認真看著孩子們的眼睛和表情。他們全都聽得專心致志,故事的結局有些悲傷,有幾個小姑娘抹起了眼淚。

於是我更確信,一個好的故事,同樣能給孩子們帶去飽滿的情感強度。他們在其中收穫的閱讀體驗,比之遊戲的即時快感更沉靜、更深入。

我小學、初中那會兒,超級喜歡《哈利·波特》系列。每出一本新書,那麼厚,少的200頁,多的近600頁,只要拿到書,三天之內必定如狼似虎地讀完。

除了曲折複雜的情節,我常常為其中豐沛的感情所打動——這就是故事的偉大之處:它不僅需要我們的認知注意力,同樣需要我們情感上的強烈投入。

最讓我感動的是全系列的最後一章。哈利和金妮帶著三個孩子來到國王十字車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兒子阿不斯問哈利:「要是我進了斯萊特林呢?」哈利知道阿不斯心中的恐懼有多麼強烈和真實。他蹲了下來,使阿不思的臉比自己的略高一點。

「阿不思·西弗勒斯,」哈利輕聲說, 「你的名字中含有霍格沃茨兩位校長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斯萊特林的,而他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

不得不承認,時至今日,讀到這一段仍然會讓我熱血澎湃,眼眶濕潤。如果你也看過書,或者電影,相信你會明白我的感受。此時書里的人物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名字,他們的喜怒、愛與嫉妒、獲得與失去,似乎都已融入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自身成長的一部分。

這是閱讀的魅力,它讓我們沉浸到文本中去,藉助作者的描述,自由地展開想像,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個可能完全不同於現實生活的世界。

3

關於如何陪孩子一起讀書,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讓想像力綻放。

讓孩子從有限的文字想像到更大的空間,從有限的劇情想像到無限的人生故事。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情節想像力都會得到拓展,而這兩種能力是對長大之後學習數學和語言最為關鍵的能力

如果父母帶著溫和的鼓勵,孩子的想像會走得更為遼遠。父母可以提出各種開放性問題,讓孩子想像故事的發展,想像沒有畫出來的部分,想像人物的未來命運,想像知識的拓展應用。

讓他們盡情發揮吧,看似荒誕又有什麼要緊呢,生活中很多發明不正是來自於普通人認為的「不可能」嗎?仔細聽,孩子的表述都有其內在邏輯。我們也許不理解,但用所謂的知識去框住他們絕對是很要命的。

第二,鼓勵孩子去感受。

劍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研究機構分析了人類幾百種職業的「被淘汰率」,調查顯示:需要溝通、感受、情感、審美、創意的職業最不容易被AI淘汰。而這些,都不是知識型教育的結果。

創新或創造力被闡釋為最核心的未來能力。現在人人都在說AI,面對AI的高智能,情感聯結依然是人性最本質的東西,絕對的不可替代。

閱讀對孩子的情感認知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了解這一點,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把讀過的內容複述出來,切記不是背誦,而是鼓勵他們分享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引導孩子去發表感想。比如,對這個人物的經歷你是什麼感受呢?如果換作你,會有更好的方法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嗎?

在表達與交流中,孩子的邏輯、情感和想像能力會得到有效的進一步提高

第三,和孩子一起思考。

有思考的學習,就是鼓勵孩子親自從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頭。過程可能漫長,也可能走錯路,還可能不成功,但重要的是,孩子清楚地知道,這段路我能走。有了這種體驗帶來的信心,將來就敢於嘗試,也就能靈活、創造性地學習知識。

一旦孩子問我們為什麼,他們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來,聽我們的解答就會格外專心致志。而一旦我們問孩子為什麼,他們就會去想背後的因素、事情之間的邏輯,也會注意到事物的區別,發現事物的關係。

和孩子一起提問吧,提一些我們也困惑的問題,一起追問概念是否明晰,學習心平氣和地接受見解相左,核查信息來源,追究判斷所依據的理由……這樣的討論便是相互啟蒙的過程。

4

那麼,家長在引導孩子挑書時,可以有哪些方面的選擇呢?

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文學、科學和哲學。

文學類的書,包括童話、小說、詩歌等等,一來可以讓孩子領略漢語之美,二來也是拓展他們的情感維度。

我們總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打發時間的手段,殊不知孩子在閱讀故事中收穫的,比我們想像得多得多。

GIF

他們在故事中學習如何和身邊的小夥伴相處,萬一吵架了該怎麼和好,遇到不同的困難應該如樣解決……懷著初涉人世的赤誠之心,和獨一無二的好奇,他們在書中和這個世界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

孩子或許不懂知識,但他們有一種未經敗壞的觀察力和無所畏懼的表達力。我們常說,「童言無忌」,孩子的天真反而有時能直達本質。

閱讀文學作品能熏陶孩子的性情,提升他們的品格,使他們胸懷寬廣,明理博愛,就像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孩子安靜、沉思以及建立內心力量源泉的花園,也是他們最初發現詩意、藝術、尊嚴、忠誠、對與錯、悲傷與希望的地方。

第二,是科學類的書

幾乎從孩子會說話開始,他就經常會問這幾個問題:這是什麼?為什麼?這說明,探索世界萬事萬物及它們背後的聯繫和邏輯,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

《北京摺疊》的作者郝景芳,在和3歲的女兒一起讀書時,是這麼做的。她帶女兒讀一本叫《環遊世界做蘋果派》的書,其中一站,女孩到南美的甘蔗產地換來了許多甘蔗,她就給女兒講了製糖的過程:從女兒吃過的甘蔗味道,講到甘蔗榨汁和提煉,進而講到蔗糖這種營養特質。之後有一天,她給女兒買了一根棒棒糖,問她知不知道棒棒糖是用什麼做的,女兒說甘蔗。這讓郝景芳感到很是驚訝,她沒想到女兒能把這些知識記在心裡。

閱讀和故事,就是這樣神奇的魔力。孩子學到了東西,但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學習。如果路徑對,學習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第三類,關於哲學

或許有家長會問,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哲學啊。這你就錯了。我們的孩子,可是天生的小小哲學家啊。

如果孩子身上有一種力量真的能夠不斷激發人類的生命,那不會是他們尚未成熟的語言與智力,也不會是無法節制的慾望,而恰恰是獨一無二的哲學思維。那是一種重新看待世界的新鮮目光,是一種不斷挑戰陳規的不凡勇氣。

他們純真開放地調動起所有感知,與石頭、花鳥、蟲魚對話,這時石頭便不再是一塊石頭,這個對象也不僅僅是一個對象,因為和人發生了聯繫而意味深長。

一個內在豐富敏感的人,一定會是個擁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人,也應該是個愛智慧的人。我們形容一個人「死氣沉沉」,很多時候不是說他知識缺乏,而是他不敏感,缺乏愛的能力,丟失了一份天真。因為探尋未知需要想像力,感同身受需要想像力。

閱讀內化於孩子的成長,肯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經歷的增長,他們對於書本中的所得也會有更深入、真切的理解。我們得允許時間在孩子身上慢慢沉澱。盧梭曾說:「人們通常不急於達到什麼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達到那個目的。」

這個寒假,和孩子一起好好地看一本書,講一個故事,讓交談成為最怡然愜意的親子活動。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珍貴禮物,也是自身重新發現童年樂趣的秘密所在。願你和孩子,都能成為自由而幸福的人。

- END -

凌涵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