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幼升小,家長需要做什麼?

幼升小,家長需要做什麼?

本學期末,我們邀請了小學的大孟老師給家長們分享幼升小的準備。以下是根據現場座談做的記錄,與大家分享。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興請到大孟老師給我們做關於上小學準備的分享。

大孟老師:看看大家有什麼困惑或者想要了解的,然後我再根據大家的需要溝通。

家長1:我們看到這個關於上小學的準備主題就很感興趣,我家孩子現在還是很希望自己自由玩耍,還喜歡在幼兒園,缺乏一些規則、遊離。

大孟老師:孩子可能還在自己的世界裡。

家長1:我們孩子去外面畫畫,常常分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一會兒要去做這個一會兒要去做那個。

大孟老師:孩子現在沒有必要去學畫畫,現在也沒有必要營造課堂的狀態,就是自由的玩的狀態就可以。我們在小學的時候需要花4-6周的時間給孩子來適應,老師不會立馬要求孩子進入課堂狀態。老師用歌聲來引導。建議家長不要去上興趣班,到3年級之後,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特長,可以考慮給予一些支持。現在還是給孩子一些自由玩耍的機會。另外孩子的4個基礎感官,如果剖腹產的孩子,可能觸覺需要多發展一些,觸覺敏感的孩子,不太願意別的孩子碰觸,有的孩子更喜歡用肢體去碰觸別人,如果是這樣的孩子就需要給孩子更多戶外開放的環境。我們在小學看到還有一種是疏離感的孩子,對事物的興趣不高,一種是觸覺遲鈍點的孩子,自我感覺好,更多用肢體去接觸。這兩種狀態的孩子,都需要更多自然的環境去接觸。如果我們走到一個凸凹不平的地面,孩子就去走跑,發展觸覺的需要,孩子在自然環境中,摸摸樹、撿小物件,就是在培養自己的觸覺。如果一個孩子對大自然沒有興趣,就比較麻煩。在觸覺方面發展健康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能吸收更多的東西。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

家長1:孩子的狀態:兩個觸覺方面不是很極端,但是總覺得他是遊離狀態。

大孟老師:我們很多媽媽有些焦慮,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來解決,更多培養孩子的身體運動、勞動的能力,發展物質身體,不要過早發展星芒體的層面,特別是對情緒的縱容和界限的規定。還有就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由的孩子,從哪裡開始呢?首先是讓孩子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身體。孩子如果想開心地跳過坑,就讓他跳,他想掌控自己的身體,跳不過去,連滾帶爬,也沒有關係,這是他學習的過程,一定要讓孩子放鬆地去,放鬆的狀態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狀態。我們家長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給了很多規定,孩子束縛住了,學習能力不能發展出來。所以我們能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方式,按照他的方式去學習,這是最難的,很多家長總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學習,這是不可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所以家長需要有清晰的意識。當你和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是跟未來在一起工作,如果我們都像孩子一樣,去觀察孩子再去學習,你如何看到這個鮮活的生命,歸根到底是你兒童觀的問題。

跟大家分享我們一年級兒童觀察的一些事情。有的孩子站沒有站相,有的一做事情就走神,有的孩子站得很直,做事情很專註。你們想過沒有,這是為什麼?如果你狀態很好,你是不是能專註,如果身體狀態不好,是不是很難專註。所以我們想一想孩子的生命狀態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嗎?所以回到孩子的身體,我們先要做到是療愈孩子的生命體,讓他更健康,但是如果這個事情沒有發展起來,你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時候,他不能很專註。還有一個孩子,他的身體,物質身體很好,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你過分地打擾他,最後看到孩子的狀態就像一陣風,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我們如果要去公園,常常帶著目的,孩子可能就想在門口沙堆上玩,但是家長想讓孩子去看鵝,一會兒去看花,孩子就被打擾了。對於5-6歲的孩子,可以安靜地做一件事情,不要去打擾,讓孩子感受到做事情有一個清晰的開始、有一個清晰的結束,讓他有自己的節奏。你這個時候就想要帶孩子看看你的花,這是你家長的狀態,不是孩子的狀態,這種被打擾的生命體,療愈起來更難,如果生命體發展慢一些,沒有關係,但是常常被打擾的孩子,就必須要去做一些療愈。所以盡量不要去打擾孩子。

家長2:我家孩子以前常受到打擾,我們也意識到問題了,現在他上二年級了,我們在家裡可以做些什麼?

大孟老師:回到正常節奏,慢下來,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如果是一家人的節奏就每個人有一個大概的節奏。

家長2:我家孩子有的時候就不自覺地沉浸在一個狀態里,在畫曼陀羅的時候,一不小心就畫到7點了,按照我們家的節奏,這個時候就需要去洗漱了。但是如果我中斷他就不樂意。

大孟老師:曼陀羅現在開始有點早,更合適的是去體驗濕水彩,可以讓孩子更清晰。孩子發育的時候最早是大腦,但是在日常活動中,兒童最早不是刺激大腦發展,是去刺激身體發展。所有畫面的東西,都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所以我們選擇什麼方式很重要,3歲之前靠本能生存,吃奶啊、哭啊、鬧啊,都是本能的,但是到3歲之後就開始發展出慾望,7歲就開始發展出動機,可以看到整個人開始往上走,對孩子的支持,需要從小開始,從身體開始,從下開始,鍛煉孩子的身體和意志,所以你看到幼兒園老師基本都是在做,很少在說。到了小學之後,開始增加一點,背後的動機,到青春期的時候,就開始分析。童話故事很好,但幼兒園不需要講那麼多,帶著做事最好。多戶外運動多玩耍,遠遠比語言發展重要的多。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講漢字,當孩子有了更多的運動之後,就有感覺了,通過感受去理解漢字,學習起來就很快。

家長3:不是說童話故事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么,如果不給語言輸入,孩子的語言怎麼發展?

大孟老師:我們的語言是跟生活鏈接,可以說你具體的生活,想像力語言發展,更重要的是7歲之後;7歲之前,更多的是做,做的過程中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一年級下午不上課,就是在玩,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能學到很多,現在他們的數學很不錯,他們自己反覆咀嚼玩會了。我們2周之前考漢字,孩子都學了,我問你們什麼時候學會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玩迷宮啊,就學會了、會寫了。

每天都有自己的節奏,吸入呼出,如果沒有前面的積累,孩子後面學習出不來,小學有些孩子對老師說的聽不懂,聽不懂人話,因為缺少生活的感受,因為他缺少生活的互動。到6歲之後,需要跟孩子用成人的語氣說話,不要嗲嗲的,把孩子變得幼稚化。

家長3:那我們還需要講童話故事嗎?

大孟老師:少講,到小學以後再說。多帶孩子做事情。幼兒園老師已經講過了,還要講那麼多幹什麼。多做事。我們在講漢字的時候,用童話故事,都是生活中的,通過生活中的體驗來理解。老師講很多故事,一天很多故事,你就少講故事。

家長4:我們老大,對線畫很著迷,畫曼陀羅,老二看到了就去摸,我們怎麼引導老二。

大孟老師: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把老二交給老大,家長盡量不參與。孩子之間的學習和互動更有趣更適合。老二是對那個氛圍感興趣。

家長5:我沒有聽出來,(對於一年級的入學)家長需要準備什麼?

大孟老師:不需要準備什麼,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幾個問題,一是運動整合能力,有的孩子沙包到手邊了,手臂都不舉起來,說明運動整合能力沒有起來,多運動;還有看孩子的跟隨能力,如果我們都在玩沙包,孩子不感興趣,不參與,說明他還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最喜歡的是自己的社交狀態,我們班有個孩子花了很多精力進來了,但是社交不熟悉,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去社交,總是要去討好別人。這樣的狀態其實不好。大家不要擔心,只要孩子狀態到,就不會不收。如果孩子需要特殊的支持,老師沒法支持,可能就沒法接收。老師沒有專業的支持和能力,會耽誤了特殊需要的孩子。孩子們面試的時候沒有特殊的情況都會接收。所以,要準備的是自己,不要焦慮。

家長5:每次聽完之後,就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別人都做了很多。我們家每天就做飯,收拾,每天在幹活,孩子回家之後就畫畫,然後他自己做了一個好吃的,讓我吃一口,我吃了,就要去睡覺了,每天都這樣,時間就過了。

大孟老師:我們不要把生活理想化,每個家庭都是完整的,需要每個人的空間,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吸收,不能說老人在家看了一會兒電視,孩子看到了,你就焦慮的不行,沒關係,不要那麼理想化完美化,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氛圍就可以了。

家長6社交狀態2-6歲,什麼樣的狀態是正常的狀態,什麼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狀態,我家孩子自己玩的比較多,看到別的孩子,有的結交了好的夥伴,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更好。

大孟老師:有的孩子就是很善於社交,有的就是很喜歡自己玩,自在的狀態就很好。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看到兩個孩子打架了,成人怎麼做呢,聽孩子傾訴,傾訴完就結束了。這是正常的狀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衝突,是孩子寶貴的成長經歷,但是很多家長害怕孩子之間的衝突,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衝突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跟老師告狀,說他把他怎麼了,老師說你去把他叫過來,結果他們在一起玩的不過來了,沒事了。朋友對孩子來說,是跟玩具一樣的,如果跟哪個孩子特別好,是成人促成的。9歲之後孩子的情感發展才開始出來。有位家長說孩子和另一個孩子特別好,要分到一起,後來沒有分到一起,也很自然,沒過多久就不是那麼親密了,孩子就學會結交新朋友了。2-3歲的孩子,如果被一個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不打回去,是不健康的狀態。

我做主班不累,我每天都收穫樂趣,欣賞每個孩子,看到每個孩子自己的狀態。如果我要想自己有那麼多經驗,要去教孩子,那就累死了。不需要孩子那麼多社交,自主的狀態,不會被外在環境把自己融化掉。我們擔心說尊重孩子個性、自然成長起來的孩子會不會適應社會,哪個孩子不會社交,不會社交的孩子是被成人破壞的,是在成人的規則中被破壞了,逃避社交。哪個孩子不學習不成長,都是成人的干預沒有做到適當。開始發展邏輯思維的時候,你非要叫他小寶寶,保護過度,孩子太甜太膩了,就弱化孩子了。所以正常的生活,進入常識的生活狀態,是最好的。

家長7:我的孩子不喜歡幹活做家務,喜歡做手工,怎麼辦?

大孟老師:如果你自己享受做家務,就會感染孩子。如果做的好的孩子,我就讓他幹活,作為獎勵,如果做的不好,我就讓他閑著,不讓他干。所以如果你說哪個孩子做錯事情了,就罰他去洗碗,哪個孩子還喜歡洗碗呢。現在我們班裡每天去取飯就是每天選不同的班長,班裡孩子都喜歡去做。

做手工的活動,對孩子身體發展的支持,沒有幹家務的支持好。因為手工的鍛煉是某些專項的鍛煉,而做家務是綜合鍛煉。

家長7: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很不一樣,在幼兒園很喜歡干,在家裡不喜歡干。

大孟老師:那是在家裡家長對孩子的縱容。如果媽媽要做飯了,看到孩子不願意了,家長就說,哦,我們寶寶不開心了,我們就等會兒再做飯啊。這樣就是縱容,該做飯就做飯啊。不用講那麼多道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家長7:孩子太會跟家長討價還價了。

大孟老師:如果哪個孩子說大孟老師,我可以不刷水池嗎?我一定會說,不可以。我們班有個孩子想做事情,但是拿掃把都反著的,他說做事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做事是比思考更難的。如果我們把思考作為我們的意志,我們的行動就有方向,如果所有的行動只是想的層面,我們就只是狂想。健康的思考:想像力、直覺、分析,但是我們更誇大了想像力,我們做起來的時候,就開始發現思考有些不合適,從做中再改進。因此我們先讓孩子去做,然後再思考,我們學校的教育100%是做的教育,是意志的教育,思考的教育不用教,是與生俱來的。

比如說我們思考兩個人感情不好了,分析來分析去,感情越來越遠了,如果做事情呢,感情就越來越近了。

家長8:尊重和縱容的界限在哪裡呢?

大孟老師:尊重是對自我內在力量有幫助的,縱容不是發展內在的自我力量。

家長8:如果孩子在一個狀態里,不肯出來,要中斷的話,孩子就脾氣特別不好。

大孟老師:要提前約定,什麼時候結束。轉化的時候,老師把5個手指頭變成10個,孩子們每天遵守。如果不遵守約定,就以後5天不能做了。家長的態度要堅定,不能說好的,再多5分鐘,那後面就沒法定了。是不是孩子都很慢啊,誰的原因啊,有沒有孩子很打鬧。

家長9:我們家孩子如果9:30以前睡覺,就很好,如果沒有做好,一家人情緒就不好。

大孟老師:一定要約定好。

家長10:6-7歲的孩子,我們給什麼樣的活動更合適呢。比如冬天的時候,不出門,孩子無聊的狀態,怎麼做呢,我們的手段也不多。

大孟老師:這個時候冬天,戶外活動也可以,這個地理位置生活的孩子,我們要充分的調動孩子的身體去適應環境。不要覺得怕冷,不能缺少戶外,這是孩子的本能,否則一戶外就容易生病。英國的孩子在下雪,光著腳丫去走,我很驚訝,老師說,孩子就生活在這裡,就需要適應這樣的環境啊,凍的話,孩子就自己去學習什麼時候穿上鞋子。但是我們不能讓孩子出現不可逆的傷害,孩子自己還不能有這樣的能力,父母需要保護好。

家長11如果父母關係不好,怎麼辦?

大孟老師:如果想要在一起,就好好過。不要想著去改變誰,需要相互包容,心越大了,看得事情不再是細枝末節了,就可以了。

家長12做家務的時候,孩子說爸爸什麼都不幹,孩子說自己以後也不幹。

大孟老師:抱怨是不好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去看問題出現之後,原因是什麼,理解了之後就好改變了,比如爸爸是山東人,從小沒有這樣的習慣,那麼開始培養爸爸。

家長13:我的孩子9歲,三年級,現在很喜歡濕水彩,還喜歡整理家務,男孩子,這是什麼一個狀況?

大孟老師:9歲的時候是孩子開始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和能力感,這個時候孩子都開始去呈現自己的能力,會讓自己感到踏實,他開始往外看,外在的世界跟自己的內在不一樣的,他需要去獲得能力,平衡自己。

家長13:以前不喜歡寫作業,現在到了咱們學校,寫作業、整理,都很沉浸其中,收拾蠟塊啊,慢慢的,在細節的裡面,要收拾得特別好。

大孟老師:怕鬼嗎?

家長13:恩,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了,但是特別關注爸爸媽媽的關係,我們倆說話大聲點,就說你們怎麼吵架了,如果爸爸說要陪他睡,孩子就說你們是夫妻,你們倆要一起睡,不用陪我睡。主班是少華老師,對少華老師特別崇拜。

大孟老師:這是權威建立時期,很正常,以後就是權威剖析時期。

家長14:樂高玩具適合孩子玩嗎?

大孟老師:樂高是成品玩具,但是如果我們是要創建一個東西,還是再現一個東西,如果是想要創建一個東西,還是要玩半成品玩具。繪本閱讀也是到3年級之後更好。我們一年級的孩子都在畫書。

家長15:比如好的音樂CD,什麼時候聽合適呢?

大孟老師:我們現在說話的時候,是超聲波和次聲波都在,但是很多音樂都是把不同層次的音波過濾掉了,對孩子的聽覺刺激是不一樣的。

家長15古典音樂啊,也不能聽嗎?

大孟老師:就是媽媽走調的音樂也比那些成型的音樂更好,因為更鮮活了。從4年級開始,孩子開始對音樂有更專業的要求。我們歌唱的歌詞,常常思考歌詞的意義很好,但是音樂的節奏療愈功能很好。如果以後孩子有這方面的特長,可以去多學習一點,但是在通識教育階段,不要太強調某一方面,一個好的運動員一定是通識教育做的好的。比如我們讓孩子學習游泳,一定要讓孩子多去玩水,也會玩沙子,到了更大的時候可以學習專業的姿勢。現在我們要求孩子,一定要求學會跳繩,學會輪滑,學會游泳,這是綜合運動。

家長16:輪滑是冰刀也可以嗎?一年級,也可以學嗎?

大孟老師:都可以,帶著玩,不要學,不用教練。比如孩子游泳,就先要去戲水,多玩水,準備好了,孩子自然就會游泳了。所以給孩子一個自然的過程,不要特意教技能,否則,缺少了一塊,孩子以後還要去療愈。我們要相信孩子。

家長17:孩子老說要我帶著去學琴,可以么?

大孟老師:可以帶著去玩玩,我們家孩子以前想要學鋼琴,找了一個很厲害的老師,學了一年孩子見到鋼琴就哭,停了3年之後,孩子又想學,我們找了一個很普通的老師,學了2年,自己去考級,自己找老師。要相信健康的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但是不能說都教的對。

今天就到這裡。

大家:謝謝大孟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