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修行要想說法給他人介紹佛法應該怎樣做呢?

我們修行要想說法給他人介紹佛法應該怎樣做呢?

靈裕法師

【原文】

裕法師之說經也,或一字盤桓,動經累日。或片時之頃,便銷數卷。或分科已定,及至後講,更改前科,增減出沒,隨機顯晦,學者疑焉。裕曰:「此大士之宏規也,可以恆情斷乎?」裕師蓋得無礙辯才,庶幾乎於法自在。而拘名著相,以文害辭,以辭害意,與夫參死句之輩,何足以知之?今人不可執己見而蔑視勝流,輕談橫議;又不可昧己量而效顰先德,妄行自用也。

【注釋】

靈裕法師:隋朝定州曲陽(今河北)人,俗姓趙。十八歲出家於趙郡應覺寺。其後歷參知識,通達《華嚴經》、《涅盤經》等大、小乘經論及世典儒籍。其為學每博尋舊解,穿鑿新異;講說則意存綱領,不在章句。由是傾動七眾,號稱「裕菩薩」。

【譯文】

靈裕法師平時講經,有時在一個字上重重發揮,一連解釋好幾天,有時僅一會兒時間便把數卷經文的大意都銷釋過了。有時分科已定,及至講到後邊,又更改前科。有時認為該補充的就增加,有時認為該省略的即減去,有時講解很明白,有時又很隱晦。總是隨機施設,沒有固定的講經模式。有人對他這種講經的方式表示懷疑。靈裕法師說:「這本來就是大士度生宏深的規範,怎麼可以用常情來評斷呢?」其實,靈裕法師已得無礙辯才,幾乎可稱得是於法自在了。至於拘名著相,以文害辭,以辭害意,及參死句的這一類人,他們怎麼能體會這其中的深意呢?因此,現今的人不可固執己見蔑視古德先賢,甚至於對前賢輕談橫議,更不可以冒然模仿先德,妄行自用。

【學文解讀】

對於佛經啊、佛經的講解、理解,很多人都講經說法,歷史上有很多人,那麼呢講得好不好、對不對,是照本宣科呢,還是譯文解意呢,什麼樣都有。

我們看一看當初佛祖是怎麼講經的:佛祖悟道了,但是當時的世界沒有佛經、沒有佛法,是佛祖悟道了、證道以後,他自己透徹地理解了,沒有絲毫的疑惑了,然後再遇到弟子來問「道」,那麼佛祖根據這位弟子的根性、問道的因緣,講出佛法。那麼佛祖成佛以後,四十九年走遍了印度各地,不停地講經、不停地說法、不停地度眾生。佛祖講的都是真理,沒有謬誤。為什麼呢?因為他已證悟了實相,對於宇宙的方方面面,對於人、事、物,所有的方面都清清楚楚,所以他講的都是真理、都是正確的。

那麼後世的祖師呢,依據佛經自己修行。修行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同樣按照佛祖當年修行的路子走,關鍵要自己證悟,這是最最重要的!自己要有能力,對於事物心裡要明白,一個事情來了,要懂得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知道這些人需要什麼,用什麼話、用什麼方法可以引導他們,讓他們明白佛法,讓他們能夠對機,對於佛法能夠深入下去。能夠通過學佛,自己深入進去,自己依然按照佛祖當年證悟的路,不斷往內修,去感悟、去證悟,這是核心,這是核心!

同樣,講經也要看對象呀,佛講經說法當年有聽眾,那麼後世的祖師呢,講經說法同樣也有聽眾,(但)聽眾是不一樣的了.所以要有能力理解佛法,理解佛法的深意,理解佛為什麼這麼說、這麼提,同時要通達聽經人的問題,兩者結合,能夠融會貫通,這個呢是根本!

很多人講經,聽不懂,下面人聽不懂,這個沒有起到作用;或者講經,下面人明白了,但是跟他沒有什麼太大關係,聽完以後呢就過去了,這個也不行。講經應該一定要使自己的聽眾聽得懂,觸發他自己的感受,能夠深入進去,這是根本!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都是依人而說、因機緣而說,都是自己證悟以後本性的流露,沒有固定的方法。

所以我們修行,我們要想說法,想給別人介紹介紹佛法,一定要小心,不要簡單地去模仿先賢怎麼說,不要只學他的形式,這個沒用,沒有用處的。關鍵是什麼呢?要自己修行證悟,培養自己的能力,像這位靈裕法師一樣,該多講的,反覆講,讓聽眾聽明白,讓聽眾聽懂,觸動他的心靈;不是很重要的呢,把大意一說就過去了,因為現在人呢對這部分可能不是太在意,過去就好。所以講經說法要看聽眾,根據大眾的需要而講,是講得詳細還是粗略呢,講這個呢還是講那個呢,一定要根據當時的情況,根據大眾的需要,這個是最重要的了。

∞ 精彩推薦 ∞

∞ 本源法師弘法視頻 ∞

∞ 認識彌陀寺 ∞

弘法 實修 安養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1、東台彌陀寺每年舉辦佛七、短期出家、傳三皈五戒梵網經菩薩戒。

2、每月六齋日傳授八關齋戒,農曆正月、五月、九月整月傳授八關齋戒。

3、每月十五、三十誦戒、學戒。

4、每月不定期放生2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不聽師父的話,後果……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