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死的冤不冤?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死的冤不冤?

喜歡請點擊右上 藍色「明眼天下」關注公眾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歌詞,基調慷慨悲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讓人不由得在心頭感嘆人生苦短,造化弄人,英雄相惜,並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試圖探索歷史長河中發生的悲歡離合。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其中的經典片段,朋友們不禁要問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含淚斬殺諸葛亮?既然相惜,並有心培養馬謖成為蜀漢第二代接班人,又何苦忍痛割愛?我們不妨回到到故事本身,去探索其中的道理。

1首先分析下街亭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戰爭中是怎樣的一個戰略地位?

建興六年,諸葛亮帥蜀漢10萬大軍發動了北伐曹魏的第一場戰爭。這次北伐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隆中對》中,諸葛亮針對劉備對於戰略構想的問題?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戰略藍圖已經很明朗:一、聯合東吳共同抗魏;二、以荊州、益州為基地,發展壯大;三、天下有變,方可北進。

天下有變是北進滅曹的前提條件,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正直曹魏強盛之時,所以很明顯,這次北伐的目的並不是消滅曹魏,那麼真實的戰略意圖是什麼呢?

先看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行軍路線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上面的行軍圖上看,如果想滅掉曹魏,可以通過地圖右側兩條紅線標註的行軍路線直取長安,何必繞道街亭,再取長安?曹魏此時正值壯大,所以第一次的戰略意圖應該是,已趙雲、鄧芝的為疑兵,佯攻箕谷,困住曹真軍團,而諸葛亮親自指揮蜀軍主力西下,從祁山一線向隴西地帶展開突襲,攻擊曹魏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帶,開闢隴西戰場,達到聲東擊西、趁其不備,佔領整個隴西地帶,以鞏固蜀漢政權。而曹魏軍團一旦發現諸葛亮攻打隴西,勢必經過街亭,去救隴西地帶,由此可以知道街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對於前去守街亭的統領而言,守的住必是此次北伐的首功;同樣,守不住,必然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2馬謖何許人也,他在街亭失守一站中又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呢?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諸葛亮十分器重馬謖,常與其帳中議事,用為參謀。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討伐南中,以為日後北伐平定後方隱患。馬謖為諸葛亮出計策到:「南中此地甚遠,朝廷鞭長莫及,即使您遠征,此次大勝而歸,但是如何保證南中日後不會再生亂,若日後您率軍北伐,南中必會趁署中空虛,而生亂,不如施行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略方針。」諸葛亮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馬謖的建議,平定了南中,也便有了《三國演義》的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

如此,馬謖名聲在外,深受諸葛丞相器重。

在第一次北伐戰爭中,上文一提到街亭地理位置重要性,但是街亭並不是易守難攻之地,沒有天然的險阻,更沒有高大的城牆,守住街亭其實是非常難得任務。在馬謖堅持要去守街亭的要求下,諸葛亮答應了馬謖的請求,並委派王平做他的副手。

馬謖確實有些才學,但是有些自負,同時,馬謖平時更多的是與諸葛亮進行帳中議事,而缺乏實戰經驗。

馬謖到達街亭後,觀察地形,發現路口旁邊有山,此時,馬謖想起了兵書中佔領制高點的重要性,而將丞相的當道設防的命令拋之腦後,哈哈大笑道:「此乃天賜天險」便要率軍去山上紮營。

王平卻非常謹慎的勸道:「這不可行,如果在路口紮寨,修築工事,敵人是很難攻過去的。而如果在山上紮寨,魏國的大軍一旦圍山,可就插翅難飛了。」

馬謖卻非常自負的講到:「兵法有雲,置之死地而後生,更何況我們是佔領了戰爭的制高點,魏軍若來,我等率軍俯衝而下,必將勢如破竹」。

王平說服不動,只好引五千人馬去街亭西部駐紮,已形成掎角之勢,相互照應。

然而戰爭並不是按諸葛亮的設計而鋪開的,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早已看破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居然率領全軍近二十萬人馬前去攻打街亭。而當司馬懿率軍到達街亭後,看到蜀軍在山上紮營,更是驚喜不已。其派張郃率軍攔住王平,又派軍隊圍住了蜀軍駐紮的山峰,切斷了蜀軍的糧道和水源。蜀軍見魏軍以近十倍於自己數量的軍隊包圍了山峰,心裡甚是害怕,蜀軍數次衝擊山下魏軍,均已失敗告終。第二天,蜀軍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已軍心渙散,無心應戰。司馬懿又令人放火,蜀軍徹底崩潰。馬謖見街亭已守不住,率軍突圍逃竄。

街亭失守,預示這這場北伐戰爭即將失敗。諸葛亮甚是痛心,斥責馬謖的剛愎自用,自負不聽丞相的當道設防的命令,申明必斬馬謖。

馬謖在街亭一役中,剛愎自用,不聽從丞相的當道設防的命令,使街亭失守。而馬謖又恰恰是諸葛亮十分賞識之人,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必然殺馬謖,否則歷史上也不會稱諸葛亮為一代名相。

3蜀漢集團內部有不可調和的內部矛盾,為了緩和這一矛盾,也必須斬殺馬謖

劉備借著益州劉璋害怕曹操,邀請劉備入益州抗曹的機會,鳩佔鵲巢,佔領了益州,為三國鼎立戰略格局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這以後蜀漢陣營了也就出現了兩大陣營,益州幫包括原來劉璋的部下,有法正、許靖、李嚴等官僚;而荊州幫則以諸葛亮為首的群里。

劉備託孤重臣分別是諸葛亮,李嚴,兩大陣營的矛盾實際上是不可調和的,這與兩大陣營的政治策略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益州幫目光沒有那麼長遠,其意在守城、收本,偏於一角,圖一世太平;而荊州幫在以隆中對既定政策為根本,意在北進中原,興復漢室。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派系鬥爭的表現,諸葛亮出祁山,李嚴擔任糧草官。遇到雨天,糧草誤期。李嚴還假傳上諭讓諸葛亮退兵。諸葛亮回到蜀中,便將李嚴貶為庶人。由此可見,益州幫是想方設法的組織荊州幫的北伐政策。

所以在首次北伐戰爭中,馬謖失守街亭,造成蜀軍巨大損失,為了給益州幫一個交代,緩和內部矛盾,也只有把馬謖推上斷頭台。

所以綜上所述,從街亭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馬謖剛愎自由,不服從命令;為了緩解內部派系鬥爭的矛盾三方面分析,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具有歷史必然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究竟吃什麼能夠越吃越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