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讀詩:第一清官包青天寫的唯一一首詩,為後世當官的提個醒

每日讀詩:第一清官包青天寫的唯一一首詩,為後世當官的提個醒

宋仁宗慶曆元年(1040年),包拯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端州出產硯台,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台,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製造的硯台僅僅滿足貢數,他在任滿一年沒拿一方硯台回家。這只是包拯眾多傳奇故事中一個很平常的故事,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包拯一生寫的唯一一首詩就是在其任端州知府時候寫的,詩中的內容也恰恰與這件事很對應,都展現了包公一生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後世官吏當學之!

《書端州郡齋壁》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全詩大意是,心地清廉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正直處世是做人的明智之求。樹榦挺拔終究能成棟樑之材,好鋼不應該去做彎曲的釣鉤。貪官像鼠雀都喜歡聚斂財富,一旦暴露像秋日狐兔般哀愁。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實在很多,千萬別給後人留下恥辱愧羞。這首詩既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心意,也是給端州的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一個警告,亦是給端州的老百姓一個定心丸,他把這首詩掛在自己的府邸牆壁,讓自己日謹一日。


歷史故事

包拯在端州任滿三年離任時,端城男女老幼都來碼頭送行。一些名流、士紳紛紛攜物相贈,都被包公一一謝絕了。官船在一片讚揚聲中解纜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一個叫羚羊峽的地方。本來風和日麗,天色晴朗。但船過羚羊峽卻風雲突變,烏雲翻滾,濁浪排空。

包公感到事有蹊蹺,心想莫非手下人背著自己私受賄賂,藏於船上?他立刻命家人把隨行人員叫來身邊查問。他的隨從書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稟告,我們離開端州之前,當地鄉紳特地送給大人端硯一個,因小的認為是小事,沒有啟稟,私下替大人收了,現放在船上。」

包公一聽,當即命令書僮從速將硯取出。這塊端硯,外包黃布袱,硯身雕龍刻鳳,鴝鵒眼碧綠晶瑩,果然是方好硯。但包公一拿到手,連看也沒看一眼,隨手將端硯拋到江里。說也奇怪,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船開行不久,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掉進水裡,順流而下,一片黃光,之後也成為沙灘。

作者介紹: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二十八歲考上進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但包拯是個孝子,他信守聖人「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直到三十六歲時父母亡故後才正式出任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知縣。在知縣任上,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三十八歲升任知州,清正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讚,之後,便開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復職刑部郎中、知江寧府。 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權知開封府,遷升右司郎中。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並為其輟朝一日 。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風雲 的精彩文章:

每日讀詩:納蘭容若已經心如死灰了,悲涼!

TAG:詩詞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