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50年一遇「超級藍色月全食」即將到來,回顧經典的月全食作品

150年一遇「超級藍色月全食」即將到來,回顧經典的月全食作品

2018年1月31日晚上,一場機會難得的「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即將上演,很多人都摩拳擦掌的準備去拍攝。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些經典的月全食圖片,這些作品都曾刊登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天文每日一圖(APOD)欄目,或許會為你的拍攝提供新的思路哦。

《微藍的赤月》 by Dominique Dierick

說明:這張清晰的長焦照片拍攝於九月下旬,當滿月完全進入地球陰暗的本影,也就是月全食階段開始時。這是一組連續4次月全食中的最後一次。黑暗幽靈般滿月接近近地點,因此全食階段的顏色呈很深的赤紅色,其表面反射光來自地球低層大氣透射進地影的光。從月球上看,紅光來自環繞地球邊緣的一圈,就是正在發生日出和日落的地區。但在地影邊緣,全食的月亮一側呈現出明顯的藍色,月食期間的藍色光同樣來自地球大氣的透射光,當太陽光通過平流層上方時,臭氧會散射掉紅光而透射藍光。

《拉帕爾馬月食串像》 by Miguel Claro

說明:左側這張激動人心的串像拍攝於加那利群島的拉帕爾馬,崎嶇的地形和海面雲層之上的是9月下旬那次月全食的過程。這張由魚眼鏡頭拍攝併疊加的圖像視場範圍呈圓形。在72分鐘的總時長內,從地影外到全食階段內暗紅的色彩,近地點滿月的亮度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右側是全食階段拍攝的一張單幀暗紅月面,此時的月球已經深入地影。與右側的全食照片中的月球相比,這張圓形的月食串像照片大約相當於地球的大小。

《超級滿月食與雷暴》 by Jose Antonio Hervás

說明:還有什麼比超級月全食更罕見的呢?也許是雷暴上空的超級月全食。這幅時序影像攝於昨日的伊比沙島(西班牙西南部)。在選定了這個美景之處、確認捕捉完整月全食的時間跨度之後,這位天文攝影師想要拍到珍貴的月全食時序影像就要看天氣情況了。地平線附近的氣象本來以為會給拍攝帶來麻煩,但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張複合影像是同一晚上同一位置所拍攝的200張影像疊加而成。可以看到隨著月亮不斷落下,其在地球的陰影下漸漸變為紅月,最後恢復原樣。這道突如其來的閃電,它的倒影出現在了400米海拔的Es Vedra石質島嶼右翼的地中海海面上。雖然2033年才能看見下一次超級滿月食,但在2018年的1月,我們卻可以看到普通的滿月全食,屆時東亞和澳大利亞是最佳的觀測地點。

《紅色的月亮與綠色的光》 by Dan Long

說明:這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綠色的光束與紅色的月盤都絕對真實,是在4月15日的清晨時分拍攝到的。當然紅色的月盤很容易解釋,因為那時正在發生月全食。沉浸在陰影中的月亮反射了所有日出日落時地球邊緣滲出的紅色黯淡光,在月亮上看,地球只有暗色輪廓。而綠色光束則是激光。自新墨西哥南部的阿帕奇點天文台3.5米望遠鏡發出的光束之所以如此明顯,是由於地球的大氣層對其進行了散射。激光的目標是阿波羅15號宇航員在1971年留在月表的後向反射器。通過測定反射光束的傳播時間延遲,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實驗團隊能獲得毫米精度的地月距離,同時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進行測試。之所以在月全食的時候進行此實驗,是因為地球此時就像一個宇宙光開關。當直射的太陽光被擋住後,反射器的性能會比滿月被陽光照射時要好,這是一種被稱為滿月詛咒的效應。

《南天月食》by Yuri Beletsky

說明:這張令人震驚的全景照片拍攝於9月27日至28日那個絢麗多彩的夜晚,地點是卡內基.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彌散而布滿暗帶的銀河中心躍過雙6.5米麥哲倫望遠鏡的圓頂。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深紅色的月亮。在這次眾所期盼的近地點月全食期間,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其表面反射光來自日出和日落地區大氣散射和折射進地球本影錐的太陽光。伴隨著月食期間夢幻的色彩,敏銳的數碼相機還拍到了紅色和綠色的氣輝。大家還可以在月亮下面找到仙女座星系,它就像一個模糊的小光斑,穿過紅色氣輝和地平線上的燈光。銀河系的伴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位於這張全景圖的最左邊。

在星期二清晨時分,一輪明亮的滿月滑入地球的暗影之中。更巧的是,這次的月全食發生在冬至那天。從最佳的月全食觀測區-北美洲看出去,被滲入地球暗影/本影的泛紅反照光映成古銅色的月盤,高懸在寒冷的冬夜之中。從月球看地球,明亮的陽光鑲在地球夜面邊緣的日落與日出區,而滲進地球夜面的陽光成了地球的反照光。影像中的月盤正往地球本影的中心靠近,所以這輪在美國.喬治亞州Deerlick天文村拍攝的月盤,南緣較暗。這幅照片是數字合成影像,另一幅用以捕捉背景星野長曝光影像和月盤影像迭加之外,組成了上張照片。

《冰封的沃特頓湖與美麗的月全食》 by Yuichi Takasaka

說明:2014年4月,位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沃特頓湖國家公園,冰封的沃特頓湖上見證了一場美麗的月全食過程。地平線最遠端可以看到冰川國家公園的山峰。這張每十分鐘曝光一次的影像,記錄了滑過崎嶇天際線和沃特敦鎮燈光的月亮位置和月食的進度,從左至右呈現出一個弧形。通過這張時序攝影可以推算出這次月全食持續了80分鐘之久。儘管沒有數字時鐘和數碼相機,希臘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還是在公元前270年測量出了月全食的長度。另外,他利用了一個簡單但及其精確的幾何方法,使用地球半徑與月食的時間來推算出月地距離。這張現代版的月食時序影像,還成功的捕捉到了三個星體的位置變化:位於月亮右上角的火星,淡紅色月盤右上方明亮的角宿一,以及左下方的土星。

在今天日落之後,月亮將會暗淡。當月亮隱沒到地球的影子之後,造成此次月全食。北美洲可見整個過程,在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則可見部分過程。位在美國東岸的觀測者大概要到午夜時刻才能一睹月食的風采,但是西岸的居民則是在午夜之前就可見到月全食。這張影像是計算機以圖片的方式預測出食甚發生時,月亮周圍星空的相對位置。滾動滑鼠道影像上,可看見尺標影像。當月球進入到地球本影時,因為太陽光被地球完完全全遮掩住,此時月亮最暗。當月球進入的半影區時,由於部分暴露在太陽光下,而有一定程度的反射光。滿月減光下,提供了異常良好的觀測條件,讓附近的超新星爆炸殘骸Simeis 147、疏散星團M35以及蟹狀星雲M1一一顯露出來。巧合的是,這次的月食還發生在北半球的冬至,也就是一年中白晝最為短暫的一日。這次月食周期約456年,也因為周期之長,而沒有人可以在一生中看見兩次。

星特朗(CELESTRON)80DX 天文望遠鏡

¥1100.00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eff的星空之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的精彩文章:

冬天一定要去一次峨眉山,這裡的雲海、霧凇和星空,像童話世界一般

TAG: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