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綜藝3.0時代,需要更多元的創意與表現形式

文化綜藝3.0時代,需要更多元的創意與表現形式

長江網1月27日訊(長江日報記者耿願)從《中國詩詞大會2》《見字如面》領跑當年春節檔,到之後《朗讀者》迅速升溫、搶佔話題,文化綜藝進入1.0時代;隨後經過大量的「複製粘貼」,諸如《閱讀·閱美》《詩書中華》《漢字風雲會》等文化綜藝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2.0階段的詩詞、漢字與成語依舊是絕對主角,節目的表現形式無外乎就是競技與朗誦。

歷經2017年的火爆,文化節目在2018年初就進入3.0時代,表現依舊搶眼。從《國家寶藏》成為又一爆款,到《一路書香》《信·中國》《小鎮故事》等類型更豐富的文化節目陸續開播,文博、探尋、非遺等成為文化綜藝3.0時代的關鍵詞。

文博、探索類成3.0時代關鍵詞

2017年,是文化類節目井噴的一年。以央視為代表,年初接連上演的《中國詩詞大會2》《朗讀者》,年尾又推出形式獨創的《國家寶藏》,無論話題度還是收視率,都火爆全國。湖南衛視推出了《兒行千里》,浙江衛視奉獻了《向上吧!詩詞》《漢字風雲會》,江蘇衛視也有《閱讀·閱美》。年末的跨年晚會也大打文化牌,為一整年的人文熱完美收官。

雖然大批文化綜藝的出現彌補了熒屏不斷缺席的文化屬性,但大量同質化節目卻也使得文化綜藝失去了1.0階段的色彩。發展到3.0階段,文化綜藝必然需要更多元的創意與表現形式。央視推出的大型文博類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令人耳目一新,也讓文化綜藝在詩詞、閱讀之外有了更多可能。深圳衛視的《一路書香》里,竇文濤化身書店老闆,一路邀請各界大咖,結合「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以「戶外真人秀」的形式探尋各地風土人情,引發觀眾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思考。浙江衛視也將推出全專家團文化探索節目《小鎮故事》,由「清華才子」李健攜手來自不同領域的5位「高知學者」走進中國12個獨具特色的小鎮,探尋隱藏在時光中的文化瑰寶。還有湖南衛視的《百心百匠》,邀請到李亞鵬、柯藍、李泉、吳曉波、老狼等名人精英探訪民間匠人,一對一向匠人學習傳統技藝,傳承匠心的意義與價值。緊跟文博類的熱潮,北京衛視將推出《我是故宮講解員》,濮存昕、孫儷等明星都將競爭「故宮榮譽講解員」的稱號。自董卿轉型製片人後,朱軍也帶來了自己的全新讀信節目《信·中國》,這檔節目可以視為1.0、2.0階段文化綜藝的延續,以「信」為橋樑,通過朗讀的方式強化著中國文化。

95後年輕觀眾更願意為「文化」買單

每當談起文化類綜藝,大家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這類節目只有文化水平較高、閱歷豐富的「中年人」最為關注。但事實證明,「年輕人」正是近年來崛起的文化類綜藝的主流觀眾,95後也大有人在。某大型網站在做《我在故宮修文物》《見字如面》《朗讀者》《曉說》等一系列人文類綜藝節目受眾群體的調查時發現,受眾群體以85前和95後最多,尤其是95後觀眾,居然超過三成。

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是與人文類綜藝的網路傳播形式有關。比如2017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等,最初走紅的網站受眾群體本來就是95後。加上後來的《國家寶藏》同樣在該網站火爆,可以發現年輕觀眾並非是一群「娛樂至死」的「膚淺」群體,相反他們出人意料地表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因此,如何留住年輕人,也成為文化類綜藝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命題。在表達方式上,這些節目比以往同類型節目更「綜藝化」,從節目形式到邀請嘉賓都增加了綜藝元素。但值得留意的是,節目的「綜藝化」並不意味著娛樂化,節目內容上依舊繼續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不過表達方式更加年輕,更有趣生動,觀眾自然容易接受。《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曾透露,節目組專門研究過年輕人的口味,「當下社會對年輕人的審美是有一些偏見的。吸引年輕人的,並不是傻白甜,他們也非常喜歡有質感的東西」。《見字如面》導演關正文近日在接受採訪也表達過類似看法,「與娛樂節目相對應的不是文化節目,而是嚴肅節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其實更難。」

《見字如面》總導演斥認知「偏見」,只有內容好壞 不分大眾小眾

有著「綜藝清流」美譽的《見字如面》第二季於近日收官。在第一季熱度的基礎上,第二季播放量達5.71億,豆瓣評分9.4分。2017騰訊娛樂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其位列2017季播綜藝及網路綜藝榜首。近日,總導演關正文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由這檔節目出發,表達對年度文化綜藝的看法。

文化節目原本就是最大眾的產品

從周迅演繹太平輪倖存者的家書,情到深處潸然淚下,數度哽咽,到趙立新演技大爆發,在風流才子、革命者、多嘴奴才之間自如切換,《見字如面2》里有許多引來千萬點擊的情景。最後一期中,姜文的來信也特別有趣,為達成電影《讓子彈飛》,他用文白交雜的語言寫了兩紙邀約,分別寄給葛優和周潤發,最終打動兩位老戲骨應允出演。

一檔安靜讀信的節目,卻屢屢登上熱搜。總導演關正文說,目前大家對於「文化綜藝」還存在潛在的認知「偏見」。「其實,這原本就是最大眾的產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都是擁有數億觀眾的產品。這個人類精神文化的主流需求,在今天卻總是被當作小眾的支流。很多人還是只喜歡笑鬧,或者只習慣對著標準答案反覆吟詠,無意享受思考的樂趣。這顯然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他看來,大家已經看到《見字如面》和《國家寶藏》擁有大規模受眾。「我一直不大認同文化類節目這種說法,因為所有的節目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關正文從不與其他文化類節目對標,只看齊頭部綜藝。他說,節目受歡迎程度只與內容好壞有關,沒有大眾小眾一說,「內容型節目也有很多不火的。這並不能說明內容價值不是主流需求,只能說明你沒做好。綜藝前面放上文化兩個字,並不意味著真就有文化,就能讓人精神愉悅。文化類節目中很多人是在投機,只把文化當成商機。如果你沒有內容的愉快,只有數錢的愉快,不如乾脆去做更掙錢的買賣。」

「讀信」之後要推讀書節目

提到秋季相約的第三季,導演表示面臨更大壓力。在目前環境下,除董卿的《朗讀者》之外,首當製片人的朱軍也把目光瞄準「讀信」,推出人文節目《信·中國》。面對競爭環境,關正文卻說,第三季並不需要做出模式的創新,「對《見字如面》來說,優質的經典的信件是一座金山,我們現在僅僅挖到一個小角,我們的礦藏非常豐富。其實節目本身的模式太簡單了,就是一個藝術家、一封信、一個講台。真正的節目魅力來自於那些信和藝術家的演繹。有一些娛樂節目可能會需要形式的創新來不斷激發他的吸引力,《見字如面》不必。因為我們有最精彩的信。這些信永遠也讀不完。」

兩季之間的空檔,關正文將投入到另一檔新節目《一生之書》的籌備中。「這是我一直想做的節目,對它的研發,早於《見字如面》。但如何能夠把原著呈現在觀眾面前,如何解決片段式的原著解讀以及上下文的銜接問題,這些都沒想好。因為書一般都比較長,而且書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敘事整體。然後這個研發就擱置了。現在我可以宣布了,我們真的找到了非常有效也非常有趣的形式。」關正文透露,這檔節目將於春節後開始錄製。

責編:王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雨雪交加中民警推車1公里送醫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