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我罪我,其在茲乎——黑衣宰相姚廣孝想造反全因父母

知我罪我,其在茲乎——黑衣宰相姚廣孝想造反全因父母

古往今來,佛家總是高人輩出,且他們除了佛法精深,還都身懷絕技,一葦渡江的達摩,天文學家一行,書法狂人懷素,徒步大拿玄奘,還有我今天要講的黑衣宰相道衍——姚廣孝。

姚廣孝,生於元末,家中世代行醫,家境富裕,天資聰慧,卻不想繼承祖業繼續行醫,「喜為儒者博貫該通之學」。曾經跟父母說「某不樂醫,願仕以顯父母」。

但那時正處元朝末年,諸王混戰不說,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說不定哪天這元朝就倒了,他的父母肯定不願意讓他去考科舉當官。

當然姚廣孝也不是非要當官,他只是想「富貴」,或者說不想當平頭百姓。有一天他正為父母反對他出仕而苦惱,上街散心,忽見一隊人馬迎面而來,一肩輿上坐著個和尚,前呼後擁。那陣勢、那派頭,一點都不必當官差。姚廣孝大受刺激,感慨道:「僧亦富貴如此耶。」

這讓他發現了「富貴」的另一條路,出家。僧侶在元朝的地位特殊,雖不是官,但卻有比官更為顯赫的地位,就此年僅十四的姚廣孝便削髮出家為僧。

但僧官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上的,洪武八年,姚廣孝四十歲,朱元璋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姚廣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入京應試。

可姚廣孝當初雖是當了和尚,可後來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去學習陰陽術數,佛法和儒家的經典應該都沒學好,這理所當然的沒考上僧官。

這下子僧官的「富貴」無望了,又不可能再去考科舉,年紀也不小了,這麼辦那?

只能另闢蹊徑,去慫恿兵權在握的燕王造反,好做一個從龍之臣。

話說燕王朱棣乍一見姚廣孝長著一雙三角眼,便流露出不喜的神色。姚廣孝一看這情況,心生一計,走到燕王邊上悄聲說:「殿下若是帶我前往北平,我將送一頂大白帽子給您戴。」

朱棣聽了這句話,當即同意帶姚廣孝回北平。這一年,洪武十五年,姚廣孝四十七歲,離太子朱標去世還有十年。

之後的事不必細說,諸位也清楚,在朱元璋去世後,朱棣在姚廣孝的輔助下起兵靖難。公元1402年,朱棣稱帝,是為明成祖,是年姚廣孝六十七歲。

幸好姚廣孝命夠硬,足足活了八十四歲,要不然還享受不了幾年富貴。

話說回來,若是當初姚廣孝父母同意他出仕,或許歷史便就此改寫了,不過極大的可能只是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官員年終獎考查錄,你的年終獎是不是比他們多呢?

TAG: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