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年,旅行青蛙了解一下

少年,旅行青蛙了解一下

「戀與製作人」還火熱的時候,突然又跳出了一隻「旅行青蛙」,這兩款養成遊戲的爆火程度,讓我生生懷疑沉迷於其中的廣大少女是和「白起」結婚生了一隻青蛙。

昨天看騰訊科技的相關報道

我覺得,中國的「母親們」又養活了一家遊戲公司。

說起養成遊戲,從一個九零後的角度來講,其實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玩過。比如有形的,養「水寶寶」,就是那種用某種人工膠做出來的泡水能變大的小球,我相信很多玩過的人曾經都以為它是活的。再比如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那個時候日漫「寵物小精靈」(「精靈寶可夢」)很火,然後市面上就有一種小遊戲機,裡面就可以養皮卡丘之類的小寵物。後來大家都用QQ的時候,又在領養QQ寵物,放在桌面右下角,餓了就喂它吃東西,還要掏學費讓它去上課。

「旅行青蛙」可以說勾起了我年少時的回憶,但如今長大了,這類養成遊戲也沒有很新鮮,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又在玩呢?

看了很多分析這款遊戲的文章,他們都說:因為孤獨

的確,現在很多人特別是一些職場人都感覺自己沒什麼知心朋友,所以完成工作以後一個人的閑暇時間,基本就是用各種社交軟體、真人秀綜藝、電視劇、遊戲和去娛樂場所來填滿。再加上不規律的作息和熬夜,會加重負面情緒和孤獨感。

而網路世界和媒體的豐富發展,把人們牢牢固定在手機、WiFi、家三者構築的「牢籠」里,我不知道多少人已經或者正在患上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在這裡對這個辭彙做一個新的定位:指那種在微信上可以聊的很歡,但到了真實情境下的社交卻不知道怎麼聊天、手該放在什麼地方的狀態。

這種「囚禁狀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我們的社交能力。比如很多人抱怨自己過節的時候沒有男/女朋友,並向花式撒糧的情侶投以敵視和鄙視的目光,然而等到真正有了和異性面對面交流拉近關係的機會時,卻又一再退卻(換句話說:表現地非常慫)。不僅如此,回家反思這件事情的時候還能一本正經的安慰自己:「不想找對象是因為重新再了解、認識一個人要花很多時間,維繫一段感情要花很多心思,愛一個人很累,所以不想讓自己活得太累,誰說一個人不能過得很好?」然後等到下一個情人節,再看周圍很多人都有了對象,還是死性不改的抱怨。

「戀與製作人」通過虛擬一個完美的二次元男主形象,滿足了很多女生對另一半的幻想,最喪心病狂的是,這款遊戲還能讓你和男主聊S打電話,非常具有真實感。不僅是單身女性,很多有了男盆友甚至結了婚的女生也痴迷於其中。前段時間看抖音,很多已婚男同胞都在發視頻抱怨這個事情。所以這應該算「精神出軌」了吧?

現在流行的養呱,其實也是某種心靈孤獨的表現。就像很多獨居在大城市的年輕人要養只貓、養條狗一樣,儘管貓狗可能會把家弄得像進賊了一樣,但這些人還是樂此不彼地在打掃收拾。養呱的獨特之處在於一是「雲養」,二是這隻呱還會四處旅行,讓「母親們」有期待。

除了大家都在說的「填補孤獨感」,

還有一大因素就是跟風

就拿「旅行青蛙」來說,朋友圈曬截圖、微博上一些大流量博主的跟進討論,產生了巨大的傳播效應,讓這款遊戲在極短的時間裡被更多的人熟知、討論、下載,然後是各種相關新聞、自媒體文章,以及在手機上各大應用商店下載量排行榜更新以後,又引發了更大範圍的推廣。這種爆款遊戲的普及過程,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走「群眾路線」。

跟風的原因,首先是好奇,微博、朋友圈裡的遊戲截圖、話題吸引著還沒下載玩耍的人,激發了他們親自體驗的慾望。

其次就是出於「共同話題」的考慮,比如你身邊的小夥伴們都在玩,大家在朋友圈互動或者面基時,基本都在討論這隻青蛙的事情,或者互相介紹自己養的呱,結果你沒有玩過,就沒辦法加入他們的聊天過程中,會有種「不合群」的感覺。

這類遊戲的火爆,也許不能說出絕對的好壞,但我還是認為,在娛樂之餘,還是需要節制。無論是「戀與製作人」,還是「旅行青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反映了我們的生活缺少質量、缺乏內涵,也能體現出我們對生活中很多問題的逃避態度,比如社交「無能」。越虛擬的東西,越容易讓人喪失對現實生活的度量。

養一隻虛擬的青蛙容易,養一隻真實的寵物很難,跟一個手機里的人聊天容易,跟一個生活里的人談心很難。也許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盡如人意,還充滿著各種危機,但人總歸是要活在現實之中,不能對虛擬的東西付出太多期望,也不能被滿足自己對完美的一切幻想的東西迷惑了心

雖然不知道這款遊戲能火多久,

但是祝願各位「母親」:

希望你們的呱早日回家。

哦,對了,過了臘八就是年,

漂泊在外的人兒啊,

對於家人來說,

你又何嘗不是那隻旅行未歸的蛙?

最後幾張壁紙送上

非原創,謝謝可愛的原作者

戳大保存

HopeUEnjo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聽說 的精彩文章:

嘻哈音樂不一定不是好音樂,歌手也不一定是好歌手

TAG:小白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