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粒砂講史46 快馬加鞭一溜煙,血灑官道染驛站

粒砂講史46 快馬加鞭一溜煙,血灑官道染驛站

粒砂講史46 快馬加鞭一溜煙,血灑官道染驛站

前言

砂哥喜歡看歷史,把《史記》、《資治通鑒》翻個遍。儘管有好多看不懂的詞句,理解不了的含義。但每逢於此,砂哥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劃勾記。然後,在方便的時候,或請教專家,或看其它鑒賞文章,進行印證和理解。

司馬遷忍辱負重,獨立完成的《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書。它集「文史哲」於一體,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空前絕後。魯迅先生贊曰:「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資治通鑒》是一部智慧的書。是宋朝宰輔司馬光帶領劉攽、劉恕、范祖禹等一班史學家團隊,集體撰寫完成。

《史記》是讓老百姓看的;《資治通鑒》是讓皇帝看的。

所以,司馬遷不卑不亢「太史公曰」,司馬光俯首低眉「臣光曰」。

兩部書每篇文章「哲」之核心,就在這最後的「曰」里。

砂哥說這些,旨在給朋友們分享讀史方法,還有讀史心得……

看歷史最大的好處,就是少走彎路,遠離禍端。

為什麼?

因為,所有歷史,無非一個是人的問題,一個是事的問題。

粒砂講史,在往常,講人的多一些,今天就講事兒。

馬累死,人渴死

古時,科技不發達,通訊不便捷,交通不便利。

哪像現在啊,有手機飛機,有高速高鐵……

砂哥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錢》文章里,曾敘述過這方面意思。

古時書信往返,皆靠私人傳遞。古代官方,尚未有類似郵政局的機構。

那麼,官方下達命令、傳遞文書,靠什麼?

靠人馬,靠官道驛站。

《明史》里記載,當年雲南某部發生叛亂,當地官員和守將,聯書疾投京城,急求朝廷派兵將支援。因為當時邊境局勢緊急,送書人騎著彪悍快馬,一路狂奔,飛奔京城。因路途遙遠,馬未休歇、人未飲食。長途奔波中,馬斃人亡。當地百姓發現人馬屍首,急報當地。當地部門立即換人馬送情報……

當皇帝看到邊境求援書信,再部署派兵將時,黃花菜都涼了。

其實,官道,周代已有之。

但,當時沒驛站。

所謂驛站,就是為朝廷和地方在相互傳遞文書時,讓人馬暫時歇腳兒的簡陋小旅館。

驛站,自明朝完善,從清朝墮落。

古時,傳達朝廷命令,傳送官方文書,在時間上,分限期和加急兩種。

限期,就是以馬匹正常步行節奏為標準;加急,就是以馬匹四蹄騰空、疾馳飛奔為標準。

凡遇緊急軍情、朝廷急令,送書人必須快馬加鞭,馬匹必須四蹄騰起,一路狂奔……

根據清朝官道驛站,史學家柏楊,列了一個一目了然表格——

始終 華里 期限 加急

北京-齊齊哈爾 1600 40天 18天

北京-蘭州 2000 41天 24天

北京-昆明 3000 60天 40天

……

先人打江山很難……

看到這裡,朋友們明白了。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朝廷就是這樣統領江山的……

後來,驛站產生裂變——

明建驛站初始,朝廷規定,驛馬脖下須系特製特質銅鈴,快馬疾馳,鈴聲脆響……

一公里外,就能聽到。

根據馬匹鈴聲的疾緩,驛站站長迅速判斷出情況緊急。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站長迅速備好人馬,準備接力……

與此同時,做好飯菜,備好銀兩,給疾馳而來送書人以安頓歇腳。

後來,反過來了。

因為朝廷安排的站長,不是太監,就是親信。此流之輩,吃拿卡要。如果傳送文書者沒表示,站長就派送一匹沒喂料最瘦的馬,也不給送文書人吃飯……

李自成為什麼攪盪歷史?

因為李自成當時就是送快遞的。

快馬加鞭一溜煙,血灑官道染驛站。

古代科技不發達,才有民間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才有官方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嗯哼?也才有趙構給岳飛疾傳金牌令。

按照歷史說法,「金牌令」比「加急」還加急。

岳飛用自己和部將兵士的鮮血和生命,重新構建大宋疆土的版圖。

致敬!

李自成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岳鵬舉還我山河,胸懷天下。

英雄鼠輩,格局胸懷,一目了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粒砂 的精彩文章:

TAG:粒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