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種兵的「快」與「慢」:雪地行軍殺出一條「雪路」

特種兵的「快」與「慢」:雪地行軍殺出一條「雪路」

來源中國軍網

雪地行軍,殺出一條「雪路」來

——從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深雪地行軍訓練感悟戰鬥力生成規律

劉建偉 趙雷

1、雪地行軍如同武僧「扎馬步」,既是基礎更是關鍵

「半小時竟然才走了800米!」

走在隊伍最前面,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特戰五連上等兵劉傑,望著漫漫風雪路很是無奈。首次參加冬訓,聽說第一個課目是雪地行軍,他頗為不屑:不就是走路么,能難到哪兒去?

劉傑從小翻山越嶺,入伍後多次打破全連5公里越野紀錄,是有名的「飛毛腿」。今天一到冬訓場,他就主動請纓當開路尖兵。然而,「先鋒官」遠沒有他想像中好當。

「就像踩在了棉花上,比在水裡行走都費勁!」蹚著過膝的積雪,沒一會劉傑就直喘粗氣汗流浹背,「就這蝸牛般的速度,仗還咋打?」

這個問題,早就牽動了該旅領導的心。他們回顧戰史發現,不少裝備精良的軍隊,卻因經不起嚴寒考驗而兵敗折戟。77年前,莫斯科保衛戰在—40℃以下打響。由於長途機動行軍,德軍被凍死凍傷十萬餘人……

「在戰鬥力生成的『大棋盤』上,雪地行軍如同武僧『扎馬步』,既是基礎更是關鍵。」親身的經歷、切身的感受,讓劉傑和戰友們意識到了雪地行軍的重要性。作為常年戍守寒區的特種部隊,該旅年年挺進林海雪原,扎紮實實開展雪地行軍等基礎訓練,摸索出了不少招法。

「前面的尖兵不能高抬腿,蹚著雪走最省勁;後面的得踩著前面的腳印走,踩不正,必打滑,不是摔倒,也得崴腳……」崔迎彬一邊講解行軍的訣竅,一邊對記者說,「你別看這些經驗好像上不了檯面,可打起仗來真管用!」

果然,記者在現場看到,到了積雪很深的地方,厚厚的雪都已凝固。「開路尖兵」拿棍打雪,再用腳蹚,不到30米已累得氣喘吁吁。「換尖兵!」只見特戰隊員定時輪流換班蹚雪,行軍速度始終沒降,硬是在人跡罕至的叢林中蹚出一條「雪路」來。

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困難。崔副參謀長告訴記者,作為特種兵雪野機動的重要方式,徒步行軍可是一門大學問。比如,在沒有敵情的情況下翻山,可以走山脊線,那裡雪薄好走省勁;想穿過莊稼地,盡量走橫壠,可以避免腳上打血泡……

2、戰鬥力是由一個個基礎課目累積起來,忽視了基礎就埋下了隱患

「滑雪通過『魔鬼坡』!」

行軍途中,官兵眼前出現一條彎彎曲曲的下坡路,特戰小隊隊長徐海晨下達命令。

本以為特戰隊員換雪鞋得一會兒,沒想到他們將防寒靴往新式滑雪板上一扣,就如離弦之箭向坡下衝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戰隊員山長權清晰記得,那次執行任務,自己正在低頭更換雪鞋,一隻鞋的扣子還沒扣緊,「敵人」的槍就響了……

換一雙鞋竟然輸了一場戰鬥!這段敗走麥城的經歷,引發了該旅領導深入思考:任何一支軍隊的戰鬥力,都是由一個個基礎課目甚至是一個個細節累積起來的,忽視了基礎就埋下了隱患。必須對滑雪用具進行改良!

讓官兵沒想到的是,這一改就是10多次。以前的雪板太長,山林地行軍就像粗天線似的來回晃,一不小心就刮在樹枝上,影響作戰行動。他們將其縮短到一米來長,跟背囊大小差不多,掛上就能走。再後來,還研究出了「摺疊式」……

「如果有敵情,兩秒就能脫離雪板投入戰鬥。」說起新式滑雪板,特戰隊員郭志遠興奮不已:那次參加上級對抗演習,「敵」偷襲小分隊向密林深處逃竄。眼瞅著就要追不上了,沒想到他們拿出改良的滑雪板,竟然能在密林中身輕如燕地滑雪,上演了一場現代版的「智取威虎山」。

「看起來不起眼,用起來很出彩。」一次小小的改良,帶來的卻是戰鬥力巨大躍升。這些年,該旅官兵用實戰眼光審視訓練場的每個細節,革新了冰爪、護膝、護肩等小發明小創造,大大提高了雪地行軍速度。他們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我們不能給戰鬥力埋下任何一點隱患。

3、今天的訓練越苛刻,明天的戰鬥越輕鬆

「慢一點!再慢一點!」

最讓記者沒想到的是,一直追求速度的雪野行軍,到了「尾聲」時,隊長徐海晨竟然要求特戰隊員慢下來。

灌木叢中,特戰隊員劉海一雙冷峻的目光穿透層層遮障,盯著500米之外「敵人」的一舉一動,等待著時機成熟的那一刻。20分鐘過去了,50分鐘過去了……瞅准機會,他趴在兩個滑雪板上,悄無聲息又向「敵」心臟區域潛行了3米。

雪地潛伏和潛行是寒區作戰的一門必修課。對於特戰兵來說,潛行中任何一個多餘動作和聲響,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招來殺身之禍。「快速是動的要求,潛伏則是靜的境界。」在劉海看來,特種兵的「快」與「慢」,都是戰鬥力!

更出人意料的是,最終的考核竟然是:在離「敵人」後背5米外,潛行過去不能被發覺。只見特戰隊員鑽進厚厚的積雪下,小心翼翼用手把下面能發出聲響的樹葉扒開,龜速般向前蠕動。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記者第一次感到時間這麼漫長。3個小時後,劉海成功過關。扮演「敵人」的考官問他:「說說唄,咋能在雪堆里捱3個多小時?」劉海沉默半天說:是打靶還是打仗,是操場還是戰場,心態不一樣,訓練的感覺和標準就完全不一樣。

「一默如雷」的背後,是無數次的歷練「煎熬」。為了練就潛行的忍耐力,「三伏」天,劉海將身子埋入掩體,用塑料袋包住頭部,嘴裡插入一根通氣管,再填上土,一練就是小半天……「天上不放過一隻鳥,地上不漏掉一根草。」他還可以在不帶夜視儀的情況下,通過特殊搜索方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叢林中準確發現目標。

那一年,劉海赴俄羅斯參加國際偵察兵比武,一舉獲得1項第一、2項第二、2項第三的好成績,榮立一等功。

今天的訓練越苛刻,明天的戰鬥越輕鬆。從雪堆里爬起來,天色已經放暗,可劉海沒有絲毫放鬆。回望身後蹚出的一條條「雪路」,他知道,更嚴酷的訓練,還在前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